>>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聚焦“六稳”“六保”让老百姓拥抱稳稳的幸福 -> 百姓“民生账本”
汪家塬:驶向振兴“高速路”
2022-01-06 10:34:39   
2022-01-06 10:34:39    来源:宁夏日报

  汪家塬村在张家塬乡,这是同心县最偏远的一个乡村,距县城百十公里,搭着甘肃环县地界。进村要朝山上爬,碰上雪天车子直打滑。

  路远难走,却魅力难挡。去年,汪家塬村被打造为吴忠市“三同”社会实践基地后,就迎来好几批干部,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来到汪家塬村,“三同”干部们才见识到这个小山村的不简单:1936年6月,西征红军就来到这儿;同年11月,彭德怀还把司令部设在汪家堡寨的上、下院里。

  这段红色历史,被塑造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塑,摆在村史馆供人瞻仰。汪家塬村不足2000口人,却建有自己的村史馆,有公开出版发行的村志,还有室内大戏院。

  在村史馆里,“三同”干部们还了解到这个山村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汪家塬村逐渐汇聚了9省36县人,大伙儿在新家园守望相助,和一家人一样。在艰难岁月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汪家塬人却抱团发展,铆劲儿打粮食,上缴了39.86万公斤公粮。

  或许是老先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打开了闭塞山村的眼界,让这里孕育出浓厚的耕读文化。改革开放后,汪家塬村走出1名院士、17名博士、28名硕士、1000名大学生。

  2014年,汪家塬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

  多年来,汪家塬村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传奇”,可是因为山高路远很难为外人所见,让这里闪烁着更多的“朦胧美”。

  去年6月,张家塬乡提出“偏远也是生产力”,要充分做好“远文化”,顺势推出“旱塬秘境”主题乡村旅游。

  眼下,汪家塬村又在修博物馆,里面开辟民俗体验区、农耕体验区,把锅台、水缸等老物件都搬了进去,复原了犁地、磨面等生产生活场景。今年5月,汪家塬村博物馆就能建成开放,游客在这儿就能体验渐行渐远的乡村生活。

  汪家塬还有个墩儿梁,是山梁上的一座烽火墩,高约20米,曾是预旺地区的一处制高点,当年红军曾在墩儿梁插上进入宁夏的第一面红旗,还在上面站岗警戒。最近,汪家塬人在墩儿梁附近铺了路,盖了亭,方便游人参观。

  打造这几处景点,给汪家塬人带来不少就业机会。从去年9月起,每天都有十几个人来务工,小工日收入160至170元,大工日收入300元。

  在汪家塬村,乡亲们主要靠种植、养殖和务工。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11311元,比上一年增加7%。

  村民侯登堂68岁,却不服老,种了120亩的荞麦、玉米等庄稼,养了20多只羊。去年一年,挣了5万多元。

  今年,村上还要发展5000亩特色农业,起垄马铃薯、穴播谷子和覆膜玉米。启动养殖园区二期项目建设,扩大杜泊羊养殖规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给村上培养更多的匠人和司机。

  眼下,在建的银昆高速公路从张家塬乡穿境而过,就近还设有服务区和高速公路出口。过两年就能建成通车,把汪家塬等多个旱塬山村接入全国高速路网。

  高速公路开了,汪家塬村的新兴产业就会迎来大市场,乡村振兴也会驶向“高速路”。(记者 杜晓星)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