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聚焦“六稳”“六保”让老百姓拥抱稳稳的幸福 -> 聚焦“六稳”“六保”
大武口:聚焦“六保”“六稳” 注入发展新动能
2020-08-20 10:42:37   
2020-08-20 10:42:37    来源:宁夏日报

<p>  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p>

  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p>  大武口图书馆优化服务放大民生工程效应。</p>

  大武口图书馆优化服务放大民生工程效应。

<p>  全域旅游发力,大武口“夜经济”升温。</p>

  全域旅游发力,大武口“夜经济”升温。

<p>  “三供一业”改造后的文化院。</p>

  “三供一业”改造后的文化院。

<p>  移民在扶贫车间里学技术。</p>

  移民在扶贫车间里学技术。

<p>  网络经济走红。</p><p>  本报记者 朱立杨 摄</p>

  网络经济走红。记者 朱立杨 摄

<p>  电子商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p>

  电子商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p>  万达广场专场招聘。</p>

  万达广场专场招聘。

<p>  如诗如画大武口。(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大武口区委宣传部提供)</p>

  如诗如画大武口。(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大武口区委宣传部提供)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住市场主体,才能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做好“稳”的工作、做实“保”的任务、做足“进”的文章、做亮“特”的品牌,加快“调、转、改”步伐,始终以项目落实为抓手,坚持把疫情防控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贯通起来,把稳定经济运行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实,围绕保障就业和民生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蓄积微观经济活力。

  今年上半年,大武口区经济形势稳中有进、好于预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6亿元,同比增长3.5%。

  扎实推进“六保”“六稳” 全力稳住市场主体

  8月9日,走进石嘴山市优宜家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几百平方米的写字楼里客服电话接线员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活力和干劲的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没有人能想到,2017年时,这些年轻人放飞创业梦想的地方还是一处闲置多年的楼盘。“当时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面临老工业基地转型,我的思路也随之转变。新经济、新业态、新媒体开始崭露头角,让我看到未来的市场环境一定不再停留在一、二产业。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大数据、新媒体、文化创意、特色旅游等会成为未来的风向标,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为之奋斗。”当时,曾做过传统物流行业的石玉升带着6人团队开始转型发展新业态,用不到500天时间打造了优宜家。

  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政策扶持下,优宜家也逐步形成网络经济——产业孵化——文化创意——特色旅游——新媒体——数据金融产业链条,每一个业态都开始发挥效能。今年,优宜家正在纳入儿童娱乐、全域旅游、仓储物流等新项目,各个行业的新兴业态焕发生机,近1000名年轻人在此奋斗。

  守住初心,不畏困难。大武口区委、区政府扛起担当,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据大武口区主要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大武口区通过“扩就业、稳岗、援企”等一系列举措,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5998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实现城镇新就业3978人,城镇困难人员再就业63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4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性收入4614万元。其中,宁夏恒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30万锭高档纺纱(三期)建设项目为辖区提供了充足岗位。

  产业发展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上半年,大武口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2.6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299万元,同比增长12.5%;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1.6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50.6亿元,同比增长2.9%。紧紧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定位,依托维尔铸造、天地奔牛、苏宁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优势,布局煤机、汽车零部件、高铁零部件、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叶片4个装备智能制造产业板块,设立石嘴山(维尔)智能制造产业园;紧紧围绕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定位,依托杉杉能源、海力电子、盈氟金和等龙头企业优势,加强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链布局,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壮链,建设石嘴山锂电池产业园;围绕实验检验检测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石嘴山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一个个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正在扎实推进。今年,大武口区全力推进103个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开复工91个,开复工率88.34%,完成投资15.1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5.2%。其中,生态环保项目19个,已开工17个,开工率90%,尤其是大磴沟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完成投资1.1亿元,治理面积8000亩,其中国土绿化面积2956亩,栽植各类乔木9万株、灌木300亩,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和改善贺兰山周边生态环境,为发展贺兰山生态旅游、构筑贺兰山生态安全屏障奠定坚实基础;社会民生项目16个,已开工15个,开工率93.7%,尤其是大武口区2020年老旧小区既有建筑整治改造工程,让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社会投资项目49个,已开工41个,开工率83.6%。对于提早开工的企业,政府积极帮助其申请开工奖励,现已帮助杉杉能源(宁夏)有限公司和宁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奖励资金各30万元,极大地鼓舞了各企业狠抓项目落地、力推工程进度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践行生态优先 努力实现环境优美

  父母巡林时,年龄不大的吴韬拿着小水桶和小铁锹陪他们走在贺兰山大磴沟的“绿色长廊”间,偶尔发现树木有干枯的现象,就召唤父母来看一看。

  吴韬的父母原来在大武口区各煤矿拉煤、跑大车,这些年大武口区依法关停取缔一批煤炭企业,拉煤生意少了,种树护绿的活计多了起来。两口子就转行成为护林工人,负责照看900亩苗木。吴韬是在贺兰山里长大的娃儿,对山里一草一木都倍加爱护。

  “以前村里70%的房子都是空的,村民到外面打工去了。”说起十几年前的龙泉村,曾经到外地搞服装生意的村民张凤平用得最多的词是“少”,产业少、年轻人少、致富的路子少。

  近年来,通过“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生态修复、村庄内部现有生态资源保护、村庄外围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科学布局,龙泉村完成后山1000余亩荒山的绿化栽植工作,绿化覆盖率达60%,并荣获全国首批森林乡村称号。“现在每到节假日,龙泉村游客摩肩接踵。”大武口区长胜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郑本立说,龙泉村先后完成商业街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11个,完成田园综合体等社会投资项目14个,成了游客趋之若鹜的“贺兰山下第一村”。原本在外拼搏的张凤平和一些村民纷纷回到村里发展。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武口区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一方面,该区紧盯“一河三山”目标任务,着力巩固前期综合整治成果,加快推进汝箕沟生态修复工程、石炭井沟生态修复工程、110国道高标准绿色长廊等重点工程,全力抓好长胜、西大滩等重点区域环境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另一方面,持续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深入贯彻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大三二支沟、十二分沟等重点流域水生态治理,谋划推进一批水生态项目。配合自治区、石嘴山市抓好星海湖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同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工业超标排放、扬尘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治理,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以城乡环境整治攻坚战为抓手,聚焦“双创”迎“国检”,紧盯城市、农村、园区三大重点区域,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主干道路提升等32个城乡环境整治项目,推动城乡面貌大改变,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坚持人民至上 共享发展未来

  大武口区新民社区移民多,积极引领有劳动能力的劳务移民通过自主就业创业实现脱贫解困,一直是社区干部操心忙碌的事。

  在新民社区干部的牵线搭桥下,社区利用闲置空地协调成立了移民扶贫市场,在已安置170个创业摊位的基础上扩建创业岗位50个,全部用于安置劳务移民贫困户和就业困难户创业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六保”之首是稳就业、保居民就业。

  今年,大武口区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自治区第三方评估小组反馈意见,抓细抓实“四查四补”,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攻坚191户708名建档立卡户,同步推进12户49名脱贫不稳定户、9户27名边缘户、405户629名劳务移民低保户帮扶解困工作,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聚焦星海镇劳务移民搬迁安置区新民社区这个自治区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点”,大武口区以191户已脱贫劳务移民建档立卡户、12户脱贫不稳定户、9户边缘户以及405户低保户为重点,实施ABC分类管理、分级防控,巩固130户脱贫放心户(A类)、稳定42户脱贫监测户(B类)、攻坚19户较低收入户(C类),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制定“输血”措施、“造血”方案,细化责任、明确时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真脱贫、稳脱贫、不返贫。同时,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深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五清一绿一改”村庄洁净行动,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7项弱项指标,一项指标一个档、一个任务一清单,狠抓进度、加快补齐,确保年底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了促就业、稳民生,大武口区落实10件民生实事不打折扣。上半年城镇新就业人数3978人,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辖区企业、就业困难群体培训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1期3052人。立足扩岗稳岗,确保就业服务落实到位,该区为740余家企业减免社保费3586.25万元,为440余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3610万元,对区内15个工程项目19家公司已缴存的338万元工资保证金全部予以返还,为园区企业减免房租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和万博汽修汽配创业孵化基地两家园区补贴39.25万元,通过“减、免、返、缓”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扩大就业。充分挖掘苏宁新能源、万达广场等商业、制造业、快递物流业135家企业4604个就业岗位。

  立足民生保障,大武口区着力提升养老参保覆盖面。为符合补贴条件的建档立卡户382人按照最低缴费档次100元/年的标准全额代缴,为符合补贴条件的低保对象135人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4名特困人员均已参保;劳务移民参保率86.76%;预计今年代缴重残人员1120人,三四级精神、智力、视力残疾人员300人(其中三级155人、四级145人),低保人员980人(现已代缴148人)。

  该区继续推进社保六项业务下沉,加强督导检查,保证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业务办理不见面审批事项全面落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以星海镇、长胜、长兴街道为重点开展参保扩面工作,依托村部社保信息登记平台,彻底查清各行政村22至59周岁应参保未参保的人员状况,上门宣传、动员参保。截至目前,累计办理社保六项业务下沉85671件,新增参保786人。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