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别样清明一样情 -> 清明节习俗
漫话宁夏清明民俗
2021-03-30 11:40:56   来源:银川日报

  又是一年清明时,古人认为,此时万物欣欣向荣,天空清澈,景物明晰,故称“清明”。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其实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对于老百姓来说,在历史的演变中,清明更是纪念祖先的一个重大的节日。而在宁夏,各地清明习俗大同小异,但正是这不同地区的些许差异,才让清明在人们心中,有了不同的滋味……

  扫墓祭祖,传承文化

  清明,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这是一个代表着生机和活力的节气。清明前后,新绿芽齐,万物齐润,生机盎然。在《岁时百问》中这样描述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农耕、祭祖、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以及寒食节祭祀先贤介子推……这些都是人们在清明时节里相邀而行的活动,这些也构成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而这其中,扫墓祭祖当然是重头戏。

  每年临近清明,58岁的宁夏盐池高沙窝闵庄子人闵向都要提前至少三个星期,专门协调闵氏家族祭祖的相关事宜。不过今年,他稍微轻松了一些。“今年我们会从宁夏出发到山东,参加山东闵子骞故里的祖祭。因为闵子骞是孔子知名弟子,以孝闻世。”

  闵向说,现在全宁夏闵姓人有近1.4万人,加上家里的媳妇,家族成员差不多有2万人了,他们有的留在盐池本地,有的从盐池走出去到了银川、中卫等地,还有的走出宁夏,在全国各地打拼……“早些年,每年清明我们都会在盐池举办规模较大的祭祖仪式,让大家都能回家看看,不忘根本。这几年,其他地方也开始举办祭祖仪式,每年轮一次。”闵向说,“去年举办的祭祖仪式,回来了300多人,规模比较大。”

  说起每年清明这天祭祖仪式的重要环节,闵生强张口就来——早上一起来先要到庙里烧香、放炮、献礼;9点在仪式现场集合,先有族长宣读家训,并介绍家族历史、发展和现状,以及近期家族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10点进行拜祖仪式,祭拜队伍按照辈分提前排好,一排一排开始祭祀……

  闵向说:“清明节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让大家都能回家聚聚,重要的是,可以传承家族文化,团结家族成员。”

  宁夏大学副教授张訸说:“古人把祭祀祖先的仪式安排在清明这样一个生机盎然的节气里举行,是让后人在自然万物生发的面前思索死亡,在人类肉体不间断的衰弱消亡面前,思考生机。”

  宁夏各地清明习俗不尽相同

  “盐池的祭祖仪式非常典型,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留和继承做得非常好。”对于闵向所说的祭祖仪式,宁夏社科院副研究员张万静说,这几年他在对宁夏地区清明习俗的研究中发现,以六盘山西海固山区、中卫地区,以及银川为代表的宁夏平原三地为代表,都保留着清明祭祖的习俗,其中,山区保留的清明习俗比较完整。比如在彭阳,也有着非常完整的祭祖仪式。

  “据《彭阳县志》记载,在彭阳县境内,一部分宗族大姓有在节前数日扫墓的习俗,但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张万静介绍说,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还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上,然后行祭拜礼。

  “在固原当地一些地方,还有自己做纸钱的习俗,通常买些白纸,把纸折成一寸宽左右并裁剪成一条一条的;然后把红色的颜料倒到小碟子里,用竹签搅匀,把一团新棉花放在里面吸色,最后把白纸条放在印版上印纸钱,印出图案。”张万静说,这样的习俗能在民间被保留下来,足可以看出大家对清明节的重视,“正是因为清明节在民间有这样的群众基础,所以在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就被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专家介绍,在宁夏平原北部的石嘴山市,人们一般都在清明节前扫墓、祭祖;一般旺族的祭祖活动规模比较大,同宗同祖的远亲近邻都要聚会祭奠。

  “据清乾隆《银川小志》记载,清明时节,银川世代大姓之家,都要立秋千,放风筝,占卜吉凶,带着果品酒食扫墓,祭奠先人。人们会在家门口插上柳枝,有时也把柳枝戴到妇女的头上,预示美好。”张万静说。

  独具地域特色的灵武城隍文化

  灵武市,古称灵州。据传,灵武城隍出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与高庙的元宵节、中元节并称为灵武三大节日庙会,在宁夏地区极有影响。2016年,灵武城隍出府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钟亚军是宁夏大学教授,专门从事民俗学研究。说起清明节,她首先提到了灵武城隍出府这一非遗文化。“现今的灵武城隍庙位于灵武市东北,占地约17亩。城隍神殿供奉着两尊城隍神像,一尊是泥塑城隍,另一尊是木制城隍像。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抬着木制的城隍神像出巡。”

  “这一仪式寓意惩恶扬善,御灾悍患,福佑一方平安。”灵武城隍出府活动主祭人顾振民介绍说,城隍出府仪式是从4月3日辰时开启早坛科仪。等祭典完成后,民众会排着长队从城隍神像下钻过,谓之“过关”,寓意祛灾病纳吉福。“之后就会在社火队与秧歌队的引导下,抬着城隍神像出巡,整个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威武庄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城隍出府活动还要安排3天秦腔表演,今年也不例外。”

  “当地民间到现在还流传着‘韩成救主’的传说。”钟亚军说,“当地百姓之所以要在清明节做这样的仪式,是基于韩成的忠义精神,以及‘有求必应’的民间信仰,所以造就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又兼具节日民俗的灵武城隍文化。”

  说起城隍庙,张万静介绍,在明清时期,宁夏平原南部的卫宁平原地区佛道文化兴盛,有很多寺庙群,民间清明氛围更浓厚一些。以前清明节,中卫城隍庙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庙会。庙会主要内容有唱戏,物资交流,各种贸易、交易活动。据当地老人介绍,城隍庙会是中卫很重要的庙会之一,三月三,脱衣帽,单布衫,城乡百姓有坐轿子、牛车、骑驴以及步行进城隍庙看戏,庙会内外人山人海,是中卫地区一大景观。而上世纪50年代初,庙被拆除,城隍庙会也逐渐销声匿迹。

  “文化传承,本来就是我们骨子里带着的”

  古人在这个节日里还会干些啥呢?“过了清明节,人们就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忙春了,即清明一过,春耕生产拉开序幕,从此乡野无闲人。”对此,张訸介绍说,“其实清明有花信之说,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而清明,其实源于‘清明风’。”春秋时《国语》中记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

  张訸介绍说,古人将一年中的“八风”都起了名字:东风叫明庶风、南风叫景风(亦名凯风),西风叫阊闾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融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清明风是一年中的八风之一,是冬至后吹过45天条风和45天景风以后吹来的温暖清新的风。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霏霏、和风拂拂,正是种植庄稼的大好时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所喜欢的。”

  清明节承载了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孝亲传统,文明的传承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意义。张万静认为,如今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国人的精神支柱。“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智慧,我们要汲取营养。现代文明发展快速,人与自然更要和谐相处。”张万静说。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和自然文化传承下,如今,银川也因清明节而出现了更多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3月29日,“春意盎然,明月清风”——银川市清明节泥塑展暨清明民俗影集特展在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开幕。展览以清明节清晰的历史为脉络、以丰富的展品、灵活的教学展示为展览手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清明节及其习俗,并融合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进行展览,为观众深度了解清明节文化内涵提供直观展示;4月3日,“我们的节日”宁夏第二届清明诗会将在吴忠举办,以朗诵的形式,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慎终追远,怀古颂今……“相信未来,我们可以在清明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中,找到更多能和我们生活相结合的点,因为这种文化传承,本来就是我们骨子里带着的。”钟亚军说。(记者 王敏)

【编辑】:马丽娟
【责任编辑】:马丽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