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双十一”,家住银川市金凤区阅海万家王凤梅,经历了一次“抢购”:在网红直播间守着手机不停刷新,在老年大学报的美术班,笔墨纸砚该买的总要买;舞蹈班,舞鞋、舞蹈衣一定要添置;平日里要上课,还得买一些新衣服展示……
王凤梅今年63岁,对网络购物、线上支付驾轻就熟:“我的老朋友老同事都这样,能接受手机支付这些新事物。平时我们都会在网上购物,使用的购物App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少。”前段时间,经邻居推荐,她加入了一个社区微信团购群。“每天都有各种蔬菜水果,价格合理,点击购买,第二天就能送到家门口。”王凤梅骄傲地用手机展示她的订单,积极向记者推荐。
银川市兴庆区景墨家园小区的杨莲,则在“朋友圈”不断晒出她在海南三亚旅游的照片。
3年前,杨莲和老伴退休,两人决定,趁着身体条件允许,有退休金和储蓄作为经济后盾,要多去看看世界,弥补年轻时的遗憾。为了更好地游玩,他们查攻略、学摄影,一年走两个地方。今年因为疫情影响,让杨莲更加珍惜这次旅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于人们对老年群体崇尚节俭、精打细算的固有印象,当下的老年人爱网络、爱旅游、会摄影、能跳舞,消费热情高涨、消费场景多元……银发经济,正在掀起新的风尚。
“当下经济实力不错、消费意愿高、心态年轻的老年人,成为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新群体。”宁夏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认为,现在的老年人对新观念、新事物更加包容,医疗、养老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让他们有了消费的底气。此外,消费需求正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以宁夏老年大学为例,开设了6个系、67个专业、155个专业班,仍供不应求。
“我们‘不抠门’,但市场上适合老年人需要的真是比较少,骗子也是让人防不胜防。”王凤梅说。记者在银川市新华商圈、万达商圈等走访发现,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商品相对较少,衣物鞋袜等用品可选择款式不多,服务供应更是明显不足。“老年人购买能力不强,厂家就不愿意在老年服饰上下功夫。”一位店主坦言。但也有一些商家已经开始嗅到商机,进军老年市场。在银川市兴庆区步行街口“足力健”鞋店中,记者发现不少老人进门试鞋。“我们是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价格在普通老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且质量过硬,是老年人比较喜爱的一个品牌。”该店工作人员介绍。银川长虹旅行社负责人也在寻找针对老年人的专属线路:“我们一方面要适应老人旅游希望打卡‘网红地’的需求,推出特色路线;另一方面正在尝试打造旅居模式,例如在宁夏冬季,送老人去海南等地旅居3个月,适应老年人的需求。”
自治区民政厅负责人介绍,今后我区将鼓励支持企业研发生产适合老年人的日用品、食品、服饰等产品和智能养老设备,科学设计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鼓励各大电商、零售企业在重阳节期间举办“孝老爱老”购物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集中展示、销售老年用品,激发老年用品消费热情。同时,加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和非法集资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对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消费领域侵权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让“夕阳红”更美更精彩。(记者 周一青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