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服务队穿越在戈壁做好设备运行维护巡视工作
“7月8日,‘学战略、讲担当、干精彩’主题党日活动,在红寺堡区弘德村党员教育基地举办。”微信由红寺堡供电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岳思辉发出。
当日早上10点,该供电公司党总支一、二支部全体党员齐聚于弘德教育基地,在鲜红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6月8日到宁夏视察发表的重要讲话,特别是总书记来到弘德村扶贫工厂、回族村民刘克瑞家,那段充满深情与关切地话语:“乡亲们搬迁后,更好地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学习领会总书记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更加坚定了党员服务队打造“红色光驱 电亮生活”服务品牌,以红色引擎助力地方经济蓬勃发展,“电”亮移民新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政治理论学习之后,岳思辉带领党员服务队队员,对该弘德村供电线路及设备等开展“义诊”服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整改。看见“红马甲”在扶贫车间检查室内线路,该村党支部任军乐了:“咱村扶贫车间纸箱加工,村养殖合作社肉牛育肥,‘电保姆’一样的服务总是这样的周到细致。”
红寺堡公司无偿为柳泉乡羊坊滩村建档立卡胡马骏腾用户家的磨坊进行电力设备改造现场
服务移民始终不渝的理念
红寺堡区座落在罗山脚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实施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历经20年开发建设,昔日的荒漠戈壁已不复存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绿洲。
如果说红寺堡是一座沙漠里长出的城市。那么,如星座般变电站、坚强配电网,定是这座城市生长的最有力支撑。
移民搬迁之初,政府提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何落实三句话目标及要求,红寺堡供电公司想移民所想,急移民所急,将“宁可苦自己 绝不误移民”作为秉承的服务理念,并提出“移民村建在哪里,标准化供电线路架到哪里,服务跟到哪里。”
该区属全国最大的异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安置区内移民区移民点开发建设,黄沙滩上踏进的第一个脚印,是电力人留下的;黄沙滩上飘起的第一面红旗,电力共产党员突击队的;黄沙滩上扎起的第一座帐篷,是电力施工队的。
曾经参加过弘德村通电工程的任佳(共产党员)回忆道:“为加快工程建设,确保移民入住,当时电力施工队成立了共产党员突击队。风多沙大,睁眼闭眼都是沙。端起饭碗时,常常是一碗饭半碗沙子。”尽管条件艰苦,施工环境差,难度大,施工车辆被一次接着一次的陷进沙窝,一天接着一天的苦干实干,历经一个多月的战天斗地,艰苦努力,任佳他们仍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该村10千伏线路8.23千米,0.4千伏线路33.56千米的架设任务,安装公变21台,容量6615千伏安,所有低压实现四线绝缘。在政府组织实施的水电路三通中,电力建设始终走在前,受到政府及广大移民的赞扬。
2012年7月,村民刘克瑞随着大移民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来到了弘德村。刘克瑞依靠党的富民政策,过上了幸福生活,并幸运的在家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来访,感到无比的喜悦。他说:“初到弘德,一下车,见到的就是红寺堡共产党员服务队横幅下的便民服务点,领到电卡(充值20元)和便民服务卡,进门就有安全放心电。‘红马甲’‘小红帽’的热情与周到服务,给他留下十分深刻地记忆。”
自1999年移民搬迁至今,红寺堡区由宁南山区八县迁来移民共5.2万户,约20万人口,区内下辖5个乡镇,拥有可开发利用土地100万亩。沧海桑田,一年年的这里的一切都变了,美了的是人居环境“黄瘦绿肥”,兴了的是葡萄、枸杞、黄花菜产业,富了的是千万移民百姓,而始终没变的是红寺堡共产党员服务队服务移民的坚定信念和服务意识。
红寺堡共产党员服务队对马渠移民点做好安全用电宣传
把移民的事当自家事来办
家住柳泉乡羊坊滩村村民马腾俊,2005年从固原西吉县搬迁而来,一家五口人,马腾俊和儿媳两人为残障人。
有眼疾的马腾俊为了生计于2008年在家开了个面粉加工小作坊,一家人靠3亩水田和小作坊,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
2019年5月,马腾俊偶遇在集市上作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的章倩(红寺堡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在交流中得知马腾俊对动力电有期许。第二天,章倩带人到马腾俊家进行了家访,了解情况后,章倩出主意给未脱贫马腾俊,利用国家扶贫帮扶政策申请贷款5万元,并购买安装了一套面粉加工新设备,一套粉草料的新设备。
为保障新设备供电,章倩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卢桂强、蒋勇等,利用两天时间,将村上原有的一台80千伏安变压器,更换为200千伏安变压器,并将4平线架到了加工厂,还装上了配电箱、开关等,全部费用均有供电公司承担。由于当地养殖业发展迅猛,马腾俊新设备投运正逢其时,因他家每次加工收费比别人少(每百公斤少收2元),来加工的人多,收入也多。在这之后,章倩又再次家访,帮马腾俊怎样安全用电、按照电价政策省电。2020年3月,马腾俊一家脱贫摘帽,过上了好日子,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户。马腾俊说:“我是残障人,是共产党的好政策扶持了我,我也要回馈相亲。”
一切为了移民,一切以服务移民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红寺堡共产党员服务对服务移民的根本宗旨。不仅移民通电工程电力要先行,还要做到移民整体入住,供电营业人员要上门进村办理入户手续,让移民不出村就能感受到便利的服务。对待零散入住移民,则采取发放供电服务爱心卡的做法,共发放爱心卡3万多张。
联系实际推出爱心卡服务,架起了供电与移民沟通交流的金桥。爱心卡上所长电话、客户经理电话、值班电话、监督投诉电话等一目了然。“一个熟悉的乡音,让移民亲切;一声问候,让移民温暖;一句叮咛,让移民踏实。爱心卡爱民、亲民、便民,爱心卡让移民少跑路、少花钱、少闹心。”岳思辉如是说。
服务移民无小事。像马腾俊一样,因电而变,因电而富的实例有很多很多。自2013年1月的国家电网塞上电力(红寺堡)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以来,年年在干,月月在做。一次、两次、无数次,次次都有国网故事;一天、两天、无数天,天天都有百姓好口碑。
红寺堡共产党员服务队为移民村做好安全用电宣传
为发展地方产业“保驾护航”
随着红寺堡区扬水灌溉的日臻完善,设施高效农业,因地制宜的葡萄、枸杞、黄花菜产业随之发展壮大,并产生规模效益,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红寺堡共产党员服务队,按照区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能致富”提供电力支撑,及时跟进服务。
在城东设施农业园区内,联众种子有限公司建有日光温室大棚1500多亩。该公司康经理介绍说:“温棚采用的是滴灌、喷灌技术,棚内的温度、湿度全是自动控制,每次只用水30立方米。”
棚内无公害种植的火龙果、红了半个脸的樱桃、还有绿油油的葡萄时,才真正感受到了特色产业的方兴未艾。其极佳的品种、优质的品质、潜在的优势,让人不得不咂舌称赞。据悉,按照市场价格估算,产值可达120多万元,并能带动当地1200人就业。
企业规模效益好,电力服务又如何呢?康经理用赞赏地语气说:“好得很啊!”
2018年3月的一天,深夜11点多,农民工们正在温棚里翻地、浇水时,突然停电了。康经理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打通了城镇供电所所长王国权(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的电话,不料10多分钟后,王所长便带着抢修人员到达了现场。经过查看,原来是因负荷过大,跌落保险烧坏了。可眼前老式型号的跌落保险,供电所没有这样的备品,王所长又急忙联系从供电公司联系,找到备品后,为其更换了跌落保险,并恢复了送电。
2019年9月,红寺堡区酿酒葡萄种植喜获丰收。东方裕星酒庄开足马力生产(榨汁),突然间,10千伏专线停电了。原来是一辆拉运石料的卡车撞断了专线一根电杆所致。停电时间要长,葡萄汁就会出问题,损失会在百万元。酒庄负责人明白,按用户产权界线,理应自己解决,可靠企业又无能力无设备,为此而急坏了。该公司接到保修后,岳思辉带领党员服务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排除险情。经2小时奋战,更换了电杆,架通了线路,酒庄才得以恢复生产。
以助力产业发展为己任,积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2015年获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政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中电新闻网、新华网宁夏频道、宁夏文明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涉农项目一头是龙头企业,一头是移民群众。产业发展事关红寺堡区脱贫攻坚之大事。多年来,不论是设施农业的抢修服务,还是葡萄酒庄大用户服务,若供电服务跟不上,不仅会给企业带了损失,还会直接影响我们服务移民的形象。”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岳思辉如是说。
“今年3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58次常务委员会研究决定,批准红寺堡区退出贫困县序列。打赢脱贫攻坚战,电力先行官服务移民不言苦,坚强电网,充足电力让政府放心,移民群众称心满意。”红寺堡区常务副区长王忠强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电网宁夏电力(红寺堡)共产党员服务队,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主旋律,唱响亲情服务移民不言苦,架起党群连心桥大合唱。由此而打造的“红色驱动 电亮生活”服务品牌深植于心、付之于行,国网情怀辉映罗山,真诚“电”亮移民新生活。(通讯员 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