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果园变身成为一家格调满满的农家乐,门前桃树枝干做成的牌匾古色古香,院内长廊两侧挂满了风车。10月6日,记者走在大武口区沟口街道办事处翠柳社区平坦整洁的道路上,这家装修精致的农家乐在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中格外显眼。
刚送走一拨游客,有了片刻闲暇,农家院老板赵智纬坐在屋前,出神地望着不远处的一片果林。深秋时节,院子里是一幅醉人画卷,这个他曾经拼命想要逃离的地方,现在竟如此迷人,成了不少人“向往的地方”。
翠柳社区前身是一座矿区农场,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曾住着数以千计的煤矿工人及其家属。进入本世纪后,由于煤炭行业整合、企业搬迁等原因,社区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同时,由于疏于维护,社区各项设施老旧、破损严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破破烂烂。”赵智纬回忆说。
然而,改变却在两年前悄然而至。当时,翠柳社区开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然而,若只整治外在环境,不激活内在发展动力,社区还会继续衰败下去。面对这个难题,翠柳社区将目光投向了当地特色资源。
“这里曾经是农场,社区很多居民家中都有果园,而且是种着多种果树的果园。前几年有关部门进行土壤成分检测时发现,这里的土壤硒含量很高,种出的果子是天然的富硒食品。”沟口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熊玮说。
说干就干,街道办通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优质富硒土壤资源,依托特色农业、田园风光、工业元素等资源,打造出了集农业休闲观光、农事活动体验、蔬菜水果采摘、特色餐饮娱乐、农业科普、旅居式养老为一体的大武口“硒有田园”。由于特色鲜明,游客纷至沓来。
环境变好了,游客多了,部分年轻人及搬离这里的居民开始返乡创业。
“有些游客会吃住在农户家中。我们一盘算,这可比单纯种果树挣得多。”今年4月份,干了13年果园的陈宝全和赵智纬一合计决定对果园进行改造,经过45天的改造,5月17日,“梅杏桃园”农家院正式开业。农家院设有餐饮中心、蔬果超市、采摘大棚,能让游客吃到最新鲜的农家果蔬。二层楼阁,游客可以一边品茶,一边观赏田园风光,休闲又惬意。
“刚有客人打电话订了两桌饭,还要求多上一些素菜。”10月6日4时,挂掉电话后,赵智纬钻进厨房,和家人忙碌起来。
开始干农家乐时,赵智纬意识到,要想顾客盈门,光提升硬件设施远远不够,还得抓住客人的“胃”。
“上桌的菜都是自家菜园里种植的绿色蔬菜,鸡鸭也是我们自己养的。为保证菜品原汁原味,我们不会放太多佐料。”赵智纬说。大盘鸡、烤全羊一道道拿手私房菜引得顾客纷纷点赞。
与其他农家院不同的是,赵智纬还在富硒产品上下功夫,富硒文化馆、富硒粮仓馆……一走进农家院,几间别具特色的房间十分显眼。里面摆放的全部是富硒农产品,供游客选购。赵智纬告诉记者:“我们借助富硒这个特点,再结合自己的特色,打造集文化、娱乐、餐饮和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庄园,吸引更多周边游客前来游玩和采摘,体验充满特色的‘硒有田园’生活。”
今年,大武口“硒有田园”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工矿文化展馆、精品民宿、果蔬园、果酱生产作坊等旅游业态,推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游客日益增多,群众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坐在院中,沏上一壶茶,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接待往来游客,这正是赵智纬向往的生活。(记者 李薇 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