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华彩六十年 奋进石嘴山 -> 走向小康生活
雕刻刀下的诗意美食世界
2020-10-29 18:44:54   
2020-10-29 18:44:54    来源:石嘴山日报

  一片西瓜皮变成了荷叶,一段胡萝卜变成了鸳鸯……这些都源于食品雕刻师一次又一次的精确下刀。面对食材,我们想的是菜品,厨师想的是烹调方法,而食品雕刻师脑中则是世间万物。

  他们给了食材另一次生命

  “从事食品雕刻10余年间,虽然手上留下了不少伤疤,但雕刻刀在我手中飞舞的感觉让我感到安心和踏实。雕刻虽然很辛苦,但我也因此拥有了安稳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食品雕刻师马俊靠着勤劳的双手,以及日夜陪伴他的一把把刻刀,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近日,记者走进马俊食雕工作室,刚进门,就看到一只站在牡丹花上的小鸟,表情生动,颜色鲜艳,栩栩如生,配以绽放的牡丹和绿叶点缀,做工细致到花蕊都清晰可见,令人叹为观止。马俊笑着说,就餐的宾客看到食品雕刻作品时,能发出“哇”的一声赞叹,那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一脸大胡子,一双粗糙大手,眼前的马俊粗犷而健硕,怎么也看不出他身上的艺术细胞和细腻气质,只是给人一种憨厚的感觉。

  “根据萝卜的‘身形’,最适合雕刻一只小鸟。”在工作室里,马俊从冷柜里拿出一个萝卜,为记者展示食雕技艺。雕刻前,马俊把雕刻工具一字排开,记者数了数,有20把雕刻工具。

  “这些就是我平时做食物雕刻会用到的工具。”马俊说。记者注意到,这些工具中有不同形状的刻刀,还有大小不一的空心锥。

  “今天用萝卜雕刻一只鸟,一把主刀就够了。”说着,马俊一手拿着萝卜,一手拿起刻刀开始“做文章”。

  “雕刻一只小鸟需要多长时间?”记者问。

  “你帮我看看时间。”马俊拿起萝卜,先细细观察,再选择一处下刀。他从鸟的头部开始雕刻,小小的刻刀在他手中就像一支笔,每一刀下去,萝卜上就会出现一道光滑圆润的弧线。5分钟后,一只小鸟就惟妙惟肖地“站”在了记者面前。接着,他给小鸟装上了一对仿真眼睛,顿时有了生气。

  “把它放在水里,颜色会更好看。”说完,马俊把食雕小鸟放进水里。

  记者不禁感叹他的技艺。鸟儿没有一丝雕坏的痕迹,每一条弧线深浅度相似,刀面光滑,其尾部的“羽毛”又细又薄,功力可见一斑。

  “像植物的食品雕刻还是比较简单的,刀法要快,去料要准确、干净;如果是一些人物的雕刻就比较复杂,形态、表情、神韵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马俊一边讲解,手里的活也没有停下来。他又拿起一个圆鼓鼓的红心萝卜,两三分钟之后,就在他手里变成了一朵绽放的牡丹花。

  在他看似轻松的手法背后,却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台下功夫。

  马俊出生在固原市的一个小乡村,由于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外出打工。“那个年代,农村的生活比较贫乏,不可能有什么艺术熏陶,而今所有的成就,都是我努力奋斗的结果。”马俊说。

  2004年,马俊从固原市坐车一路颠簸来到银川市,小餐馆服务员、厨房帮厨、拉面师傅……一路走来,马俊凭借自己的勤劳,在城市留了下来,也渐渐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当时在银川老毛手抓餐厅,我跟着师父范增斌学习热菜烹饪、冷拼、雕刻、面点等技术,我的成功离不开师父的教诲和鼓励。”至今想起来,马俊仍然充满感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俊对雕刻生了兴趣。从普通的花朵到造型优雅的宝塔,马俊不需要练习很长时间就能掌握大概。

  每当看着一大块萝卜或者南瓜在手中变化成花鸟鱼虫的形状,他对雕刻的热情就会增加几分,坚持这件事情在他身上成为一种享受。在旁人看来,那个时候的他就像“着了魔”一般,有的时候为了雕一个作品,甚至整夜不睡觉,也不知疲倦。

  厨师是谋生的职业,而雕刻是愉悦灵魂

  “在一个酒店的后堂,最‘稀有’的工种是食品雕刻师,他们有着精湛的刀工和高于生活的创造力,就连最普通的萝卜、南瓜、山芋,也可轻松地‘脱胎换骨’,变成一件件精美的雕刻艺术品,不仅可以给菜肴锦上添花,更能让人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马俊说,雕刻和做菜不一样,需要很好的耐心、精力和毅力”。

  为了更专业地学习食品雕刻技术,2006年,马俊报名参加了宁夏鹏飞餐饮技术培训班,经过3个月的学习,马俊的雕刻技术有了很大地提高。

  回忆起学习食雕的过往,马俊笑着说:“刚开始学的时候,我曾一次性购买了两大麻袋萝卜,除了吃饭、睡觉,每天就是拿着雕刻刀跟萝卜‘较劲’。萝卜用了上百斤,我的食雕技术也长进不少。记得有一次为了雕刻一条龙的头部,一宿没睡。受伤也是经常的事,手被刻刀割伤过很多次。”

  马俊深知,艺无止境。他不知满足,泥塑、糖艺、盐雕……凡是跟雕刻相关的,他样样自学。为了获得更多的图样和资料,马俊经常到书店购买一些画集和书籍。除了培养自己的审美之外,还会仔细观察那些鸟兽、人物的表情和形态。马俊又不简单地模仿别人,他大胆创新,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食品雕刻是一门艺术。”马俊说,食品雕刻最重要的是抓住神韵,将雕刻的事物或是人物跟文化结合起来,赋予其特殊的意义。

  业精于勤,荒于嬉。机会总会眷顾那些勤奋者。靠着一股子倔劲和一双手,马俊掌握了精湛的食品雕刻技能。如今,他在不断提高自己雕刻技能的同时,还开设了一家食雕工作室,把自己所学教授给更多喜欢食雕的人。

  “我还在网上开了直播号,空闲时间录制一些食雕制作视频,方便大家学习。”说起直播,马俊骄傲地说:“我现在的粉丝有两万多呢,单条视频最高访问量达360多万人次。”

  一笔一线,一刀一迹,都记载了手艺人的成长过程。一路走来,马俊付出超越寻常的毅力和坚持,专心于食雕制作,努力向着幸福奔跑。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也能在艺术领域有自己的小天地。

  他说这些的时候,又到了用餐高峰期,马俊不敢懈怠,拿起食材和工具向操作台走去……(记者狄彦冬李薇)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