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大棚里忙碌。
9月8日,在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翔新村沙漠甜瓜合作社300亩瓜菜基地内,一垄垄正值收获季节的大葱青翠喜人,60余名村民忙着给地里的大葱浇水、除草。
“还有两天就能进行大面积采收,去年这里还是一片沙荒地,经过改良种植大葱喜获丰收,村民日工资120元到150元。”合作社负责人邵宝平说。
如今,合作社的28栋大棚里,秧苗已经开花,其中12栋大棚由村民承包。
红翔新村是“十一五”期间从泾源县、隆德县等4个县搬迁的生态移民村。50岁的韩云涛搬过来后一直在工业园区打工,看到村里合作社的大棚效益好,年龄较大的他在工厂干活比较吃力,去年9月,便辞去工作承包大棚种起了蔬菜。
“再过两个月甜瓜就能上市了,一年收两茬,两栋大棚今年收入预计可达30000余元。”邵宝平看到长势喜人的甜瓜苗笑着说。
2019年,红翔新村争取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建设28栋高标准节能日光大棚及配套基础设施,依托红翔沙漠瓜菜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主要种植甜瓜、樱桃番茄、西红柿等,13户建档立卡户直接参与种植,带动就业130余人。
“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教给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方式,发展沙漠瓜菜产业,以产业带动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红翔新村党支部书记朱成学说。
近年来,红翔新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合作社进行种苗培育、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引导群众发展瓜菜产业。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等多种方式,实现扶贫工作由“扶生存”向“扶发展”转变。
“今年我们村争取资金新建温棚20栋,等到大地青苗收割完毕后就能开工建设,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朱成学说。(记者 李 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