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黄河两岸是我家 -> 见证·黄河与城市 -> 银川市
全域花开 韵味悠长
兴庆区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07-20 10:42:27   来源:银川日报

海宝公园。

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艾伊薰衣草庄园。

凤凰碑。

黄河。

黄沙古渡。

  如果对兴庆区的关键词作一个盘点,“全域旅游”显然不可或缺。

  这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沙漠、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也有农耕文化、古军事文化等人文资源,鼓楼、玉皇阁、承天寺塔等古建筑和步行街等特色街区资源也都分布于辖区内。与此同时,这里集中打造特色民宿、美丽乡村休闲度假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让“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理念串珠成链、连线成面,使兴庆区处处皆景、处处可游。

  近年来,兴庆区明确将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逐步构建起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旅游经济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如今,“处处皆景点、随地可旅游”的全域旅游格局初现雏形,兴庆区正努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并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业“好花更红”。

  丰富供给要素增强全域旅游发展内生动力

  兴庆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A级旅游景区1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旅游星级饭店27家、特色文旅街区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

  春暖花开,可置身薰衣草花卉产业园,宛如梦里桃花源;夏日黄昏,可到国家4A级景区黄沙古渡,感受长河落日的苍凉雄浑;秋高气爽,可感受鼓楼带来的文化气息;寒冬腊月,冰雪旅游引爆游客的冬日热情。如今,兴庆区处处能旅游,时时宜旅游的全天候、全季节、全时空发展格局持续完善。

  兴庆区秉持全域旅游资源思维,聚焦古城、黄河、乡村三大主题,打造“一城一带一区”,初步形成具有定位明确、形象清晰的品牌系列。其中:

  “一城”利用兴庆千年时光沉淀,打造古迹、古物荟萃的历史空间,坚定文化自信;

  “一带”利用黄河流域生态文化资源,形成黄河金岸旅游带,既有曲折身姿,更有辽阔深沉;

  “一区”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再现塞上富饶风光。三大主题拓宽了兴庆区全域旅游“全景、全时”的发展空间。

  同时,兴庆区通过完善“三纵三横”“两环两带”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为全域旅游“舒筋通络”。建成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休闲步道、自行车骑行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开通旅游公交、景区直通车等特色旅游交通;“智慧旅游”实现了主要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向游客提供更精准化、优质化的服务;并通过配套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旅游导览图、骑行驿站、咨询服务、观景台、A级厕所、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立体化编织旅游服务网。

  如今,秉持全域旅游产品思维,吃、住、行、游、购、娱等诸要素在兴庆区协调发展。品美食,让游客建立新的“味觉档案”;住民宿,伴随星光入梦体验慢生活;聚农家乐、逛步行街,从烟火气到时尚感;观看非遗等文艺表演,文化在画境中丝丝流传。

  “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向往的生活

  近年来,兴庆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旅游+”融合带动作用,拓展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

  旅游+扶贫

  依托红树莓基地、蜜瓜种植基地、无花果种植园区等扶贫产业园,打造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园区。以月牙湖乡麻编、刺绣、掌政泥塑等非遗文化为支撑,开发研学游一体文旅融合产品,实现搬迁移民“门口就业”“门口增收”。以银川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黄沙古渡、天山海世界、花溪谷、兵沟等旅游景区为移民就业示范点,吸收建档立卡户就近就业增收。

  旅游+夜间经济

  挖掘历史文化名城老街老巷文化底蕴,打造敬德街、鼓楼尚街、铁北巷、文艺巷、宗睦巷、南门广场等一批主题特色街巷,发展夜间餐饮、城市观光、网红打卡、消费购物等旅游业态,形成辐射全城,集吃、住、游、购于一体的夜游经济。

  旅游+通航

  建成银川通用航空产业园,连续举办三届西部航展,开通“银川-盐池”“银川-固原”等低空旅游航线,开发高空跳伞、低空观光等体验旅游。

  旅游+康养

  依托天然温泉水资源,建设檀溪谷、鸣翠湖、沙温泉等温泉养生基地,发展四季温泉养生游。

  旅游+花卉

  建成花溪谷、薰衣草庄园等花卉特色旅游景点,开发花卉种养教学、插花表演、花艺欣赏等系列旅游产品,打造花香兴庆体验游。

  发展全域旅游以来,人们的旅游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市民李佳佳对此感慨颇深,她说,过去给别人介绍兴庆区好玩的地方,想到的多是旅游景点,但现在能玩的地方太多了,感觉整个兴庆区都很宜居宜业宜游。

  “身处于城乡处处都可游玩的大景区内,旅游业逐渐与各行业融合发展,人人参与旅游、受益于旅游。”这样曾经令广大群众无比向往的美好旅游梦想,如今正在兴庆区打造全域旅游的进程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优化环境资源健全体制机制

  全域旅游是“眼球经济”,更是“口碑经济”。

  兴庆区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人大、政协分别建立完善的全域旅游工作督办机制,把全域旅游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党政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创建工作格局。先后出台了《兴庆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兴庆区关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兴庆区关于扶持区域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的意见》《兴庆区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奖补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突出现代服务业、乡村振兴等各项产业规划和旅游深度融合,逐步形成首府中心城区“+旅游”多规融合特色。

  同时,兴庆区加大对旅游中小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强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市场营销等政策资源向旅游重点项目、创新企业和人才倾斜。并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综合监管机制,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督等队伍不断壮大,“文明劝导”“文明讲解”等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还借助“舞台”和“报、屏、端”等“流量”推介品牌旅游节,旅游市场秩序和正面评价好中益好。

  近年来,兴庆区优化资源环境,实现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旅游点、旅游风景道等实施“洁化、绿化、美化”提升改造。并建立“河长制”,按照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加强辖区黄河流域和湖泊湿地的生态保育。

  入夏,翻开兴庆区全域全景图,一个个景点尽显“热”度。近三年,兴庆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累计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百亿元以上。“塞上江南·古城兴庆”已成为兴庆区的又一张硬核名片。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注重开放性原则,努力实现全社会动员、全社会参与。”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局长樊莉萍介绍,兴庆区正在围绕“消费高地、康养高地、宜居高地、教育高地”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打造宁夏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始终抓好“全域”二字,让兴庆区全域旅游的内涵更为丰富,散落在兴庆区各处的景区、街巷连接成片,又各有特色,令人目不暇接。从城镇到乡村,从过路游到过夜游,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兴庆区正在华丽嬗变,焕发出新的生机。(记者 肖梦琪/文)(图片均由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提供)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