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黄河两岸是我家 -> 见证·黄河与城市 -> 银川市
兴庆区:全域旅游 大有可为
2020-07-21 09:26:25   来源:宁夏日报

  银川市兴庆区既有黄沙古渡、军博园、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这样的老牌景区,也有黄河外滩、敬德街夜市、天山海世界、文艺巷“老街巷”这样的网红打卡地。在兴庆区,抬眼或低头,处处是景、处处有范儿。

  2017年以来,兴庆区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按照“全景、全业、全民、全时”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融合、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环境综合整治等,让老百姓享受到全域旅游带来的红利,以实际行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

  1【黄河金岸:讲好黄河故事】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落日、长城遗址、长河栈道、百鸟河图、千顷稻香、万亩果园……黄河兴庆区段长.9公里,赋予了两岸最美的风光。

  靠近黄河水域的自然湿地,放眼望去满是随风摇曳的芦苇,绿油油的芦苇引来对对鸳鸯、双双野鸭,整片芦苇海充满生气。十里栈道像爱的飘带系在黄河滩涂,彩色慢行道蜿蜒穿梭在万亩果园中间,这醉人的景色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都市人的焦虑与不安,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安然与踏实。

  “我们紧紧围绕群众消费需求的变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打造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银川市兴庆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区按照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挖掘黄河文化底蕴、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上下功夫,依托黄河两岸生态资源景观,打造黄河金岸生态旅游带,挖掘“黄河金岸”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故事、银川故事、兴庆故事。

  沙漠、草原、湖泊湿地、田园风光、遗迹遗址是黄河两岸的优势资源,兴庆区大力发展黄河两岸生态精品旅游,引导旅游企业不断开发与文化、农业、体育、商贸等融合的体验型旅游产品。引导和扶持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建设,全面培育温泉康养、田园综合体等旅游新业态,扶持相关旅游企业加快推进房车露营地、自驾游基地建设,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鸣翠湖景区打造了休闲度假基地、野生垂钓基地、拓展训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婚纱摄影基地;黄沙古渡景区打造了民俗博物馆、沙漠比赛场地、黄河水上运动项目;兵沟景区打造了自驾车营地,檀溪谷景区开发了温泉养生项目等,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依托农耕文化,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打造凤凰花溪谷、塞上稻香公园等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创建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发展黄河西岸特色农业休闲区,形成以掌政镇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

  2【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乡村旅游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力。

  兴庆区月牙湖乡聚集了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近2万名移民,是兴庆区脱贫攻坚主战场。该区通过发展全域旅游,结合“一城一带一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在城乡重点区域开发生态、农业旅游资源,通过引进休闲旅游龙头企业,增加景区就业岗位数量。

  月牙湖乡居民段荣已经在黄沙古渡景区工作3年,从家到景区骑车10分钟,一个月工资3000元,每月休息4天,段荣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在这3年里,段荣的父母在家种植农作物、弟弟外出务工,一家4口通过勤劳致富脱贫。

  同样依靠旅游业脱贫的还有月牙湖乡大塘北村的田进花。结婚有了孩子后,田进花一家4口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丈夫外出务工收入,她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2018年3月,田进花在黄沙古渡景区实现就业,她和丈夫齐心协力,第二年就从建档立卡户中出列。

  如今,月牙湖乡依托红树莓基地等休闲农业产业园、滨河家园生态移民社区麻编非遗扶贫车间和军博园、黄沙古渡、天山海世界等A级旅游景区,实现居民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增收,有效增加建档立卡户、留守妇女和部分老人的经济收入,建立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长效机制。结合能人带户、产品订购、委托加工等方式,建立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长效机制,打通生态移民脱贫的“最后一公里”。

  3【全域旅游:突破四季昼夜】

  下了飞机,深圳客商覃修文换乘汽车,20分钟便到达网上预订的网红民宿“二十间”。

  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覃修文望着窗外,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夏日的鸣翠湖高高低低的荷叶包围着亭亭玉立的荷花,湖边悠哉翱翔的飞鸟和随风拂动的芦苇荡,黄河两岸的湿地犹如绿毯……眼前的景色给他一种无法言喻的安然与踏实。

  覃修文不止一次来宁夏,他分外钟情兴庆区,并非没有原因。

  兴庆区是自治区科技、文化、教育、经济、金融和商贸物流中心。从银川河东机场下飞机,半小时内便可到达市区。辖区汇聚7家大型商业综合体,以新华百货等为代表的新华商业圈和银川国际商贸城等为代表的银川商贸物流服务带繁荣活跃,服务业与商贸物流业在银川市乃至全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兴庆区拥有A级旅游景区1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特色文旅街区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最远的黄沙古渡景区距离兴庆区市区28公里,驱车40分钟即可到达。

  游客白天可参观承天寺塔、海宝塔、玉皇阁等多处古建筑,游览中山公园、海宝公园、丽景湖公园、光明广场、宁园等休闲场所,欣赏黄河横城、黄河外滩、军博园、黄沙古渡等风景名胜。

  华灯初上,兴庆区在核心城区打造敬德街夜市、鼓楼尚街夜市、南门夜市等辐射全城,集吃、住、游、购于一体的夜游经济,为居民、游客提供夜间休闲娱乐空间。去年,兴庆区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将敬德街列为外来游客观光点之一,围绕“一眼望宁夏、一口品宁夏”主题,在敬德街入口处打造宁夏文化长廊,将宁夏传统特色美食、“五宝”、地域文化等通过各种载体进行展示,打造宁夏旅游“新坐标”。2019年,敬德街夜市月均销售额约1500万元,夏季(旺季5个月)总营业额约7500万元,全年销售额约1.1亿元。

  结束一天的旅游,兴庆区27家旅游星级饭店热情欢迎游客下榻。如果不想住宾馆,兴庆区二十间房等特色民宿在城市中创造一份静谧,让忙碌后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过去,旅游人常说:宁夏旅游独缺冬季。近年来,兴庆区把冰雪的“冷经济”变为“热经济”,发展“旅游+冰雪运动”。

  举办“欢乐冰雪运动季·冬季畅游在兴庆”主题活动。先后举办兴庆区第四届冰雪健身休闲运动会、欢乐家庭冰钓比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首次承办中国宁夏全民健身冰雪季滑雪三项挑战赛暨滑向2022“新浪杯”高山滑雪公开赛宁夏站,着力打造兴庆区冬季旅游品牌。

  正如覃修文所说,“在兴庆区,一年四季,吃、住、行、游、玩、乐一应俱全。”

  4【主客共享:近者悦远者来】

  2017年至2019年,兴庆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亿元以上,占兴庆区GDP的12.47%。

  今年,疫情给文旅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兴庆区立足自身、苦练内功,重点扩充传统城市功能内涵,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植入到兴庆区传统城市发展格局之中,解决城市发展存在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城市标识导引系统不清晰、城区夜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难点问题。通过解决游客需求来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市旅游主客共享格局的形成,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软硬件功能的双提升。

  兴庆区依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以旅游交通、“厕所革命”、标识系统、智慧旅游为切入点,引领兴庆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发展。先后实施了贺兰山路东延、兴庆路改造、乡村道路等级提升等重大工程,构建起“三纵(G109国道、京藏高速、滨河大道)三横”(贺兰山东路、北京东路、青银高速)、乡村绿道(兴庆路、银横路、永通路、掌茂路等)相衔接的“快进慢游、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路网。大力推行“厕所革命”,建设A级旅游厕所43个,实现旅游景区、风景道沿线、乡村旅游点等重要节点的旅游厕所全覆盖,推进市政公厕、景点厕所、社会厕所共建共用。加大全域旅游配套设施投入,打造兴庆区旅游集散中心,开通旅游公交专线,补充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全域全景图等旅游标识系统。

  实施智慧旅游建设工程,搭建兴庆区旅游应急指挥中心、旅游大数据平台、旅游产业监测及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产业数据统计分析、舆情监测、应急指挥等服务功能,各类旅游经营场所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4A级旅游景区均配置电子导游讲解系统。

  5【融合创新:“旅游+”到“+旅游”】

  如果说“旅游+”体现的是旅游业寻求与相关产业相融发展的努力,那么“+旅游”则是其他产业与旅游业的主动融合、合力联动。有专家认为,“+旅游”的核心要明确产业与旅游的关系,抓住产业的“产”,才能立旅游的“业”,产业是根本,旅游应时而变。“+旅游”绝不仅仅是“产业+旅游”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产业化程度的提升。

  兴庆区加快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体育、商贸等的融合,开发一批全方位、体验型旅游产品,推出独特旅游商品,拉长产业链。开展低空运动、水上娱乐、休闲垂钓、黄河漂流、康养健身、温泉养生等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古城夜游、冬季冰雪产品,实现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农业、旅游与体育、旅游与康养、旅游与交通、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做强“商业+旅游”。以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区为目标,打造辐射陕甘蒙毗邻地区的消费高地,狠抓新华商圈、友爱商圈建设,先后引进实施兴庆万达、新城吾悦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项目,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品质。

  做大“农业+旅游”。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做强“兴庆花卉”品牌,推出集观赏、体验、科普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以掌政镇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建设五渡桥农庄、五渡空间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

  做精“文化+旅游”。着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节、冰灯冰雕艺术节、荷花文化旅游节等一批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将文化演出、民俗活动等与旅游相结合,利用各类重大节庆节点举办各具特色的旅游活动。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开展非遗进景区推广展示周活动,在黄沙古渡、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分别举办“非遗保护,中国实践”“见人见物见生活,魅力文化有传承”主题非遗作品推广活动。

  做精“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兴庆区旅游业发展逐步从观光型旅游向体验型旅游转变,从资源型旅游向品牌型旅游转变。(记者 乔素华)

<p>  银川景城公园。</p>

银川景城公园。

<p>  宁夏艾伊薰衣草庄园。</p>

宁夏艾伊薰衣草庄园。

<p>  海宝公园。</p>

海宝公园。

<p>  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p>

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

<p>  滨河黄河大桥。(本版图片均由兴庆区委宣传部提供)</p>

滨河黄河大桥。(本版图片均由兴庆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