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黄河两岸是我家 -> 见证·黄河与城市 -> 固原市
泾河传记⑧
滚滚泾水润大川
2020-08-18 15:59:41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立秋那场大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泾河流域所有沟沟岔岔都有水奔涌。

DJI_0737.jpg

雨后的泾河奔涌,滚滚东流。

  滚滚泾河东流至王村镇墩台村进入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境内,向东偏南流经王村镇政府所在地,至王村镇光明村折向正东流至泾川县城。

  王村镇知青吊桥横跨180米河床,铁索通体黑锈,锁链上的木板皆已腐朽,完全丧失了通行功能。雨中,几只布谷鸟站在索绳上,如一串音符,有一声没一声地叫着“咕咕噔——”

DJI_0663.jpg

王村镇知青吊桥。

  知情记忆采摘园就在桥的南岸。万寿菊金黄一片覆盖了曾经的采砂大坑。千亩向日葵褪去金色花瓣,葵花盘大籽饱、杆粗叶阔,棵棵沉甸甸地弯着腰。126座小拱棚的头茬甜瓜已下市,棚里又种上了茄子、萝卜、白菜等二茬蔬菜。“一个棚一年能净收入5000元。”种植户杨海英承包了59座棚,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

DJI_0055.jpg

万寿菊花田。

  泾河至泾川县便有了大川大河的样子,水量充沛,河谷宽阔。幸福、泾丰、汭丰、庆丰4条灌渠滋润着7.5万亩河谷川台地。泾川县在泾河两岸挖掘浅水井,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发展了4万亩设施农业、3.1万亩露地蔬菜。

  河的北岸有一条沟,名叫完颜沟,常年清水流淌。居住着5000余名村民,绝大部分人姓完颜,相传是南宋时期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即金兀术的后裔。

DJI_0757.jpg

美丽的完颜沟。

  完颜村有完颜承麟墓、芮王墓、完颜宗祠、完颜古井、皇甫圣母庙及明代韩王墓等文化遗址,还有不同于当地许多村子的民俗文化风情,如祭黄绳、祭黄马、祭黄鹰。

  完颜氏人成长于大漠草原,好酒,喝酒必划拳,名曰老疙瘩拳。每当喜庆时,两人或多人盘腿席地而坐,有几个人先斟几杯酒,大家共同高唱富有欢乐音调的词曲。如《扬燕麦》:“满满的呀斟上,一呀一哎吆,一杯子酒来嘛扬子燕麦情。英雄的宴前,三指六花开,请来一拳呀嘛扬子燕麦情。高升起,满堂喜,八仙寿……你(我)又输了呀嘛扬子燕麦情,英雄的宴前,三指六花开,就要饮酒那个扬子燕麦情……”

DSS_0831.jpg

酒场上高唱《扬燕麦》。

  完颜沟已成为乡村旅游的著名景点,沟里建成水景区、民俗文化窑洞展室、金代地宫、文化园、垂钓池、蒙古包、名俗小吃一条街等。

  而开发完颜民俗旅游的人——伍永刚与宁夏有着不解之缘。“我的老家就在泾源县伍家园子,我大伯就是六盘山二龙河林场职工,我小时候一放暑假就去那里玩,还顺着二龙河爬到过泾河源头。我们景区烤全羊一律用的是盐池滩羊肉。”伍永刚经常去泾源县,学习借鉴发展乡村旅游的好经验。

DSS_0852.jpg

厨师在烤全羊。

  泾川县城西,汭河自西南汇入。汭河岸边郑家沟村挖掘利用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田园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坐落在郑家沟村宝盒子山脚下。1935年8月15日,红二十五军进入西吉县单家集休整。8月17日,攻占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沿西兰公路东进。8月21日,红二十五军冒雨急行军,在泾川县四坡、掌曲一带强渡汭河时,吴焕先不幸中弹身亡,遗体被安葬于盒子山脚下。

DSS_0907.jpg

吴焕先烈士纪念馆。

  寻访到郑家沟时,遭遇瓢泼大雨,汭河水势汹汹,当年红二十五军强渡汭河的壮烈情景在脑海浮现。雨中,我们向吴焕先烈士坟墓敬献花篮,献上我们的崇敬。

  泾河与汭河相交诞生了一窟一城。

DJI_0645.jpg

王母宫石窟。

  回山如玉盅般嵌在两河之间,山下凿有王母宫石窟。“北魏的石窟,唐代的塑身,宋代的彩绘……”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解着石窟的前世今生。窟内为方形中心塔柱,四面和窟内三壁分三层雕有大小造像1000余尊。山上建有西王母宫、回屋、瑶池。

DSS_0558.jpg

王母宫石窟造像。

  西王母是美神、女神。相传周穆王和汉武帝都曾到这里游历,西王母还曾经在这里设宴招待他们。唐代诗人李商隐早年在泾川县做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留下了千古美篇《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泾河穿泾川县城而过,两岸皆有二三十层高楼拔地而起,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为上世纪八十代年建筑,端庄简朴。街树苍翠高大,梧桐树杆粗叶阔,平添了县城历史厚重感。

DJI_0784.jpg

泾川县城。

  当地的玉米棒、西瓜、桃李等瓜果蔬菜已成熟上市。夜幕降临,北门街道就是一个菜市场,上班族顺路卖上几份菜蔬。夜市也很火红,烧烤、小吃等吆喝声此起彼伏。

  段秀梅主营手工细长面,这是泾川的特有美食。和面、擀面、切面、煮面、上桌……走完这个流程大约需要20分钟。面细长筋道,勾起儿时吃妈妈做的长面的回忆。

DSS_0636.jpg

特色手工细长面。

  早市在南门,也有卖果蔬的,但以早餐摊为主,热气腾腾,香味入鼻,一派人间烟火气。泾川的名小吃罐罐馍、火烧子、牛舌头油香等都能吃到,最惬意的吃法是就着油茶、油泼辣子吃罐罐馍,“馍馍蘸辣子,一口一哗子”。

DSS_0700.jpg

牛舌头油香。

  泾河出县城东,南岸建有污水厂,县城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入河。但泾川人不满足于此,又在北岸建生物氧化塘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进行二次处理,确保最终流入泾河的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

  泾川县城乡饮用水源地都在泾河岸边。因此,治河管河,泾川人从未敢松懈过。“泾河在泾川县境内长58公里,已修建72公里防洪河堤。严格落实河长制措施,排查治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47起,清理河道乱种的苗木2.9万株。”泾川县水务局副局长李永伟说。

DSS_0973.jpg

建设中的泾河河道治理工程。

  在宽阔的河床内,泥沙淤积出连片延绵的湿地,成为各种水鸟的天堂,时有大鸟乘着热气流从草木中缓缓升起。

  泾河至何家坪河滩突然变窄,河水拥塞了整个河床,咆哮而行,浊浪排空。过罗汉洞乡政府所在地后,逐渐恢复原来宽度。

DJI_0868.jpg

罗汉洞石窟。

  过河至南岸,我们钻进石壁上的石窟,目睹了罗汉洞石窟风采。这里多为简陋禅窟、生活窟、僧房窟等,一个泥炕就占据了一孔石窟。凉台视野开阔,可见整个泾河川道,僧人们曾在此打坐悟禅。石窟里残存着一些宋代泥塑彩绘高浮雕佛造像,脸部都已破损。

  “泾川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为代表的特色地域文化交相辉映,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文旅资源。罗汉洞以200余窟龛规模成为泾川百里长廊中最大的石窟群。”泾川县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赵永刚说。

DSS_0977.jpg

罗汉洞石窟残存的泥塑彩绘。

  在泾川境内,泾河两岸的512个石窟、5眼窟中石井组成了百里石窟长廊。西起王母宫石窟,东至泾明乡太山寺石窟,直线距离百里。现存有王母宫石窟、蒋家坪石窟等规模较大的石窟群,还有数量众多、破坏严重的野窟。

  红河发源于六盘山东麓的宁夏彭阳县新集乡,流经彭阳县红河、甘肃镇原县新城乡、泾川县红河乡等,于罗汉洞乡景村汇入泾河。

DJI_0876.jpg

红河汇入泾河。

  罗汉洞柿子文化主题公园建在两河汇流口的山上。公园里的柿子果还青涩,到11月份,这里万亩柿园一片红火,挂满枝头的火晶柿子红艳照人,吸引四面八方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泾川县16条沟道溪水汇入泾河,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便是其中一条。”泾川县水务局干部胡嘉宏带我们来到牛角沟。

DJI_0872.jpg

泾河两岸连片的大棚。

  牛角沟深四五公里,水从石岩中挂瀑流出,沟里人工造林已遮天蔽日。正午,一沟的蝉鸣,仿佛每棵树上都有七八只蝉在拼命嘶叫。

  闻名遐迩的“泾川人”头骨化石就出自牛角沟遗址,“泾川人”头骨化石填补了5至10万年前中国没有现代人的空白。

DJI_0895.jpg

美丽的白家村。

  白家村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山水白家”已建成牛角沟遗址展馆、民俗农耕馆、演艺广场、白家水街等6个主题园。2019年累计接待县内外游客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多万元。

  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过去在银川市包工搞建筑长达12年,2013年返乡当村官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我在银川盖了5座粮库,受贺兰山寺口子旅游启发,我回来开发牛角沟,给乡亲们再造一个摇钱树。”

DSS_1032.jpg

游客在白家村游玩。

  采访中,我们有一个深切体会:泾川县乡村旅游之所以红火爆棚,是因为善于把丰富的文化和优良的生态资源结合起来,让每一个景区有绿水青山可看,有历史故事可听,有美味佳肴可吃。比如、完颜村开发完颜民俗、白家村开发古人类遗址,都是文化与生态结合的生动例子。

DJI_0924.jpg

泾河与蒲河交汇处。

  泾河过泾明乡政府所在地后,流经吊堡子和蔡家咀两处峡谷,与蒲河合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的茹河,经彭阳、镇原注入蒲河。

  泾河继续东流,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长庆桥镇出泾川县。(宁夏日报记者 王玉平/文 党硕/图 王雷 党硕 杨涛/视频)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