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黄河两岸是我家 -> 见证·黄河与城市 -> 固原市
泾河传记⑦
河出崆峒造灵秀
2020-08-18 15:51:44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泾河主干流与胭脂河合流进入崆峒峡,山崇岭峻,水清流急,至道教圣山——崆峒山前山歇脚。

  崆峒水库接纳了泾河,崆峒山因此更显奇险灵秀。

DJI_0476.jpg

云雾缭绕崆峒山。

  进入甘肃省平凉市采访时,恰遇立秋前那场大雨,雨落在山林里,落在库水中,旋即又生成白色雨雾,从山腰向山顶爬升。山顶的亭阁台榭时隐时现,如梦似幻。

  正是“七下八上”防汛节骨眼,崆峒水库排了多半水,水面下降了十几米,显得有点空。但依旧清澈碧透,如一块美玉镶嵌在崆峒山与太统山之间。

  泾水分两孔从崆峒水库喷涌而出。北边是排洪孔,水从高高的闸口泄流,成瀑布状。南边的出水被闸门分割成3条水流,一条直接泄入泾河,一条通过暗渠直抵平凉发电厂,一条通过南干渠奔向崆峒灌区。

DJI_0263.jpg

崆峒水库

  每一条水流都急不可待,都被扯成绿色绸缎,清可见底。灰鹭如雕塑般站在库边或河里,时而迅雷不及掩耳般捕食一条小鱼。

  “泾水出崆峒水库还是Ⅱ类水质。库里鱼特别多,大多是信男善女放生的。经常有大鱼跃出水面,落水声音大得像巨石入水,我见过十公斤大小的鱼。”崆峒水库管理所所长马千里说。

  从泾源县三关口而来的颉河,至半山坡村落汇入泾河,此时的河水开始有点浑浊起来。

DSS_0095.jpg

锦绣园农家乐,厨师正在加工牛肉。

  半山坡村落是一个靠泾河、靠崆峒山“吃饭”的乡村旅游集群,山坡上“品”字形摆布着6家精致农家乐,尤以第二层台阶上的锦绣园农家乐规模最大。“生意还可以,每天晚上八点就把所有食材卖完了,10%的游客来自宁夏。”店长黄艳丽推荐了当地名小吃:平凉红牛肉排骨、烫面油香、洋芋摊饼、疙瘩汤。样样做得色香味形俱全,吃起来有“妈妈的味道”。

  自半山坡部落以下,泾河河谷骤然开阔,最窄处有1.5公里,最宽处达3.5公里,造就了“西出长安第一城”——平凉城。

DJI_0514.jpg

平凉城区高楼林立。

  泾河出崆峒水库行不到10公里,便进入市区,成为平凉城的内河。两岸高楼林立,动辄二三十层,散发着浓郁的现代城市气息。

  这是一座铭刻历史记忆的城市。柳湖公园旧有名,诸多文人墨客不吝笔墨赋诗作画,承载着平凉人骨子里的乡愁。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像一片巨型肺叶存在着,古柳蔽日,流水潺潺,城市决策者拳拳绿色发展之心可见。

  这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绿地广场与柳湖公园跨街相连,直抵泾河岸边。夜幕刚刚落下,绿地广场就人流涌动,“网红”视频直播表演吸引着一堆堆“吃瓜群众”,大妈们随歌起舞。最是“后浪”们街舞来劲,比《清明上河图》更繁华。

DJI_0549.jpg

柳湖公园风景如画。

  雨天,南北几十条沟水携带泥沙注入泾河,出城河水已是泥浆。

  泾河崆峒段也曾黑臭水体横流,河道被采砂、畜禽养殖等侵占,经过近几年的整治与管护,湿地绵延,水鸟来栖,水畅岸绿,还泾河本来的模样。

  “在我们心中,泾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脾性,有自然属性。走近她,尊重她,爱上她,才能治理好她。因此,我们遵循生态治河理念,最大限度减少‘白、直、硬’岸堤 ,以自然岩石做岸、树做岸、草做岸,保持河的原有风貌,不拉直河道,随弯就势治河。”平凉市崆峒区河道养护站站长冉浩然说。

DJI_0599.jpg

灌区良田。

  泾河滋养着崆峒9.5万亩灌区良田,使这方“天心地胆”成为“陇东粮仓”。

  海升—平凉超越智能玻璃温室,是从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洪岳村灌区,长出来的一个现代农业传奇。

  投资3.2亿元,亚洲单栋规模最大、设施设备全球最先进、智能化环控体系最先进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占地面积308亩,年收入1.5亿元。

  这栋用荷兰螺纹玻璃建成的智能温室,透光率达92%,每一株串收番茄都得到阳光的满分照料。

DJI_0573.jpg

海升—平凉超越智能玻璃温室。

  温室采用全进口椰糠基质培养每一株串收番茄,基质吊架立体栽培,番茄树在空中自由长高三米以上。营养监测系统以秒为刻度24小时精密关注每一株番茄树的营养状况,并根据需求个性化提供营养方案,真正给每一株番茄树提供想要的营养。浇灌番茄树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

  采用单株送风的调温方式,把整个温室温差稳定在1%以内,立体输热管网为番茄树冬季生长提供热能,从而实现全周年生产。将食品级二氧化碳气化后补充到室内进行光合作用,确保每一颗串收番茄都能拥有足够时间积累糖分。

DSS_0376.jpg

色泽诱人的串收番茄。

  半封闭生态环境隔离了大多数病虫害入侵,同时采用瓢虫等构建自然除虫生物链,比利时雄蜂授粉,拒绝化肥农药污染。

  整栋温室就是一个纯净番茄成长的“天堂”,每一株番茄树健壮而旺盛,红的、黄的番茄枝,枝枝完美。每一串番茄,从串尖到串尾,粒粒饱满优雅。

  来到这里的参观者无不震撼,印象中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被颠覆,“没想到温棚还可以这样种!”

DSS_0433.jpg

工人正在采收番茄。

  海升集团在中国培育6万亩欧盟标准苹果园,其中在固原市建成近1万亩矮砧密植苹果园。“宁夏的光热水资源优良,是现代农业优生地,我们想在宁夏建一栋20万平方米的玻璃智能温室,复制平凉串收番茄生产模式。”海升—平凉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海波说。

  泾河在崆峒区境内长75公里,东至花所乡八里堂出境。

  花所乡天源生态农业园已形成完整的循环农业链条。牛场里养着200多头红牛,牛场旁边建有机肥厂,牛粪经过发酵制成有机肥,牛尿通过管道进入150亩种植园区,从而实现对泾河的零污染。“利用我家牛粪每年生产近3000吨有机肥,20%自用,其他供给周边果农、菜农用。我家用有机肥种的西红柿,吃了的人都说有‘奶奶味’老味道,价格自然卖得要高一些,还供不应求。”老板郭凯说。

DSS_0521.jpg

天源生态农业园里,工人在采摘无花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治水到用水,从城建到农事,崆峒区很多理念与做法让人耳目一新,值得学习借鉴。(宁夏日报记者 王玉平/文 党硕/图 王雷 党硕 杨涛/视频)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