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泠然)渝河发源于六盘山西麓,全长47公里,自东向西流入甘肃省静宁县葫芦河,最终汇入渭河,流域总面积481平方公里,占隆德县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年径流量1500万立方米,保障着流域内11万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用水,是隆德的母亲河。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渝河水质逐渐恶化,让沿岸民众苦不堪言,并因与下游地区发生跨界水污染纠纷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15年,为彻底解决渝河跨界水污染问题,保护好母亲河,隆德县启动实施渝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2017年以来,隆德县以全面建立河长制为契机,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渝河水质及河岸面貌明显改善,受到肯定和认可。
从浑浊到清澈,由污染变清洁,隆德县通过系列“治污组合拳”,解决曾经困扰群众的环境难题,以治污净水促进了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部门联动共治,整合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项目资金,完成县城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沙塘、神林、联财污水处理站,完成沙塘镇污水并网及杨家店至县城污水管网连通工程,并对流域内农户厕所进行改造,使沿线所有排入渝河的生活污水并入排污管网,处理后达标排放。
“我们坚持水的问题岸上治,岸上的问题河道治的理念,对渝河全段疏浚整治,完成三里店水库清淤改造,彻底清理沉积多年的黑臭淤泥;通过平整河床、加固河堤、建设生态护坡和沿河巡检道路等工程措施,有效增加了砾石河床自然曝气面积。”隆德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杨志义说,通过“河道疏浚”与“水源净化”相结合的方式,隆德县在沿线河道建设壅水坝1座、混凝土溢流堰32道,分段建设人工湿地550亩,种植香蒲、水葱、鸢尾等水生植物,使水流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延长到现在的168小时,通过自然曝气和植物吸附降解,达到脱氮除磷、净化水质的效果。
与此同时,全县实施渝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铺设输水管线35公里,使渝河12座蓄滞净化池及南片庄浪河、甘渭河和中片渝河3大流域的16座库坝实现互联互通,建立起“库坝连通、丰枯补给”的跨区域供水保障体系,既保证了渝河基础径流,也有效解决了渝河流域5万亩基本农田灌溉问题。在渝河北塬新建2.2万亩高标准农田,铺设输水管道70公里,通过渝河沿线5座扬水泵站,将渝河12座蓄滞净化池水资源引流到北塬,解决了渝河北塬2.2万亩高标准农田及2.7万亩林地灌溉问题,使贫瘠的山台地变成了水浇地,生态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5%。
为将污水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全县坚持以水定产思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按照“蔬菜进川、药材上山”的产业布局,在渝河川道区种植冷凉蔬菜,在渝河北塬山台地发展中药材、“四个一”林草产业,真正实现了渝河治理、水资源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努力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隆德县结合渝河生态修复,采取乔灌搭配、分层绿化的方式,建成渝河县城段清流河、清凉河、三里店水库市民休闲公园。对流域内各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内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3%,道路、库区、河道绿化覆盖率达到93%,城市形象品位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据介绍,2017年渝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2018、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管理保护成效明显,治理模式和治理经验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今年,渝河又被列入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