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宁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的数据显示,银川市金凤区常住人口643952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361398人,增长127.9%,增速位列全区第一。金凤区何以聚人气?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人口聚集
自2002年建区以来,金凤区便成为银川市政治行政文化中心。自治区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银川会展中心、银川文化艺术中心、银川电力科技馆、宁夏地质博物馆、自治区大剧院等单位坐落辖区。交通四通八达,新建的银川火车站枢纽铁路直通北京及全国各地,银西高铁从这里延伸兄弟省(市、区)。南北走向的正源街、宁安大街、亲水大街等,东西走向的六盘山路、黄河路、北京路、上海路、贺兰山路等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南北环绕城高速路从本区穿过,连接各地。
蓬勃向上的经济发展广赋就业机遇
金凤区成立以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金凤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绩。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首次迈过300亿元大关,在自治区县域排名前进1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投资规模稳居全区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增速持续领跑全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7.7%,“五城五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服务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六大商圈”累计实现客流量近4亿人(次)、完成营收过百亿。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累计入驻企业3020家,实现主营收入1216亿元、税收31亿元。吸引顺亿资产等50家企业总部落户,吸纳36家金融类企业入驻,成功创建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优化生活体验
金凤区全力打造“住在金凤”最佳人居环境区,连通典农河景观水道,依托丰富的湖泊湿地,整治宝湖、元宝湖、西湖等湖泊湿地,城市“三绿”指标增至42.3%、43.2%、20.04平方米,居全市前列。先后建成知春园、华雁湖公园、凤凰公园、德馨公园、阅海公园、银川花博园、毓秀运动主题公园、唐徕公园、森林公园、瑞园等城市生态景园,农业现代花卉产业园、森淼生态园、盈南生态园等农业生态示范园。引入万科、中海、中梁等优质房企,开发建设多个花园式小区。住在金凤处处见水,处处看绿,处处透景,市民居住在这里犹如生活在天然氧吧,欣赏“塞上湖城景观”。占地5700余亩的银川花博园,游客坐着银川1号云轨车游“三馆四岛一湿地”,旖旎风光让人流连忘返。阅海湾中央公园、容水公园、水上公园让人心旷神怡,团结路景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在金凤其乐无穷。金凤区正在努力培育“湖城休闲观光游”品牌,构建林水相映、湖城相衬、景色相宜,最能体现“塞上湖城”特色和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生态景观区。
日臻完善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指数
金凤区落实“北拓—中优—南提”的空间发展策略,北部以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丝路经济园为总揽,重点集聚高端服务与城市功能,推动产城融合;中部重点优化调整街道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城市功能体系;南部推进良田镇“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区面积扩展至约7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87%,居自治区第二。完善城区“八横四纵”南部路网和“三横三纵”北部路网建设,沈阳路快速通道、哈尔滨路建成通车。配合区市实施银西高铁、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开展特色亮化行动,团结路、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人民广场景观亮化闪耀夜空,绚丽夜景五上央视,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打通“智慧金凤”社会治理综合平台与银川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智慧社区等资源,公安城管联防、街面网格员巡管、社区网格员巡防、综合指挥中心远程监控实现联动作业。智慧金凤社会综合治理“大联动”模式不断完善并在全市推广。
提质扩面的民生福祉保障安居乐业
高标准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369户568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十三五”期间新(改、扩)建教育项目36个,新增学位3万个,成功创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信息化“三通”指标位居自治区首位。先后引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等品牌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带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门诊实现全覆盖,落地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银川妇幼保健院阅海分院、银川中医院等重大医疗项目,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悦书房”浸润“书香金凤”,基层综合文化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宁夏日报记者 徐佳敏 陈瑶/文 图片由金凤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