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美丽原州区 -> 文字头条
朝辞须弥山,暮入牡丹园!探秘原州,一场纵览千年的文化之旅
2023-04-24 13:59:37   
2023-04-24 13:59:37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4月17日至18日,固原市原州区启动“探访式”旅游,触摸时代脉搏,体悟幸福生活。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从固原市区出发,驱车55公里,就来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须弥山风景区,拾阶而上,沿栈道而行,须弥山奇峰高耸,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像刀削斧劈,大自然鬼斧神工,丹霞地貌带来视觉冲击,令人惊叹不已。

  这里,不仅有“须弥松涛”等自然景观,更有“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该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被称为丝绸之路上东段北道上西去的第一凿,现有162个洞窟,500多尊保存较为完整的造像。大佛楼、圆光寺、相国寺等开凿在8座山峰上,造像气势宏伟。

1.jpg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位于开城镇双泉村的南山农场,是一座天然的生态庄园,在农场林间捡蛋,山涧钓鱼,再来一杯浓香的罐罐茶,好不惬意。

  如果错过了漫山遍野的桃花,河川乡牡丹山庄的牡丹花、梨花、海棠花,可以补上这份遗憾。藏匿在大山里的古龙寨山庄、牡丹山庄,宁静清雅;姚磨村满园的草莓、百香果、长桑果、火龙果等水果,可满足大家采摘乐趣。

2.jpg

行走原州区乡村,奋发图强画面随处可见。原州区黄铎堡镇和润村为了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户和集体双增收,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养殖场,饲养发育快、效益高的湖羊,累计利润超过百万元。“去年年底,为全村2673名村民进行分红共22万元。”和润村第一书记朱学峰介绍。

   河川乡上黄村以种植向香菇而出名,全村建有养菌标准化大棚23栋,引进培育羊肚菌、香菇、平菇。“目前,河川乡香菇产业在上黄村的辐射带动下,已在骆驼河村、寨洼村和母家沟村形成‘集聚种植’效应,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河川乡党委书记刘娜说。

3.jpg

三营镇安和村筹资3000万元建成肉牛养殖场,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养殖方式,构建起联农带农特色肉牛产业发展的路径,移民村后续产业不断壮大发展。“去年,肉牛存栏达1600头,出栏肉牛436头,实现村集体收益55万元。”安和村党支部书记马金耀说。

  “在175℃的炸炉里,放入冷冻薯饼、薯饼、薯球,炸制3分钟至5分钟,蘸上番茄酱,便可食用。”雪川六盘山食品(宁夏)有限公司用当地优质马铃薯,实现年产16万多吨法式冷冻薯条和2.38万吨异型薯冷冻制品。雪川农业马铃薯产业绿色高质量综合开发项目,集马铃薯种薯繁育、优质品质种植推广、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产值约30亿元,年均纯利税约3亿元,解决就业3000余人。

4.jpg

  “园区蛋鸡养殖采取8层5列层叠笼养,单栋养殖10万羽,采用自动加料、自动饮水、自动拣蛋、自动输粪、自动温控等全自动养殖模式,从喂食到捡鸡蛋,绝大多数都是由电脑操控机械完成,工作人员只需要按开关就行。”宁夏凤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园区蛋鸡年存栏170万只,产蛋2.6万吨,产值3.39亿元。

5.jpg

  “娃娃菜苗在苗床已定植23天,再有17天,菜苗便可移植。”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党支部委员李晰说,全村共建成智能化育苗温室6座,育苗能力1亿株以上。这几年,姚磨村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建成冷凉蔬菜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及集加工、贮藏、配送、销售为一体的蔬菜集配中心。得益于冷凉蔬菜产业,姚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较原州区平均水平高出5200元。(宁夏日报记者 剡文鑫 实习生 柯瑞莹 李霞霞 王雷 文/图/视频)

【编辑】:宋斐
【责任编辑】:宋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