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美丽原州区 -> 文字头条
传统村落的守护与嬗变 | 话杨郎古往今来
2023-10-09 10:35:10   
2023-10-09 10:35:10    来源:固原日报

  走进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感受不到想象般传统村落“听风吹雨落,看云卷云舒”的幽静唯美,古为要塞重镇、边关疆场,历史赋予这座村落雄浑的气质。

  因地处固原北川清水河谷平原中间地段,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杨郎曾为南来北往商贾聚集之地,一度集市繁荣,贸易昌盛。早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杨郎就因炉具铸造、白酒酿造等小作坊业声名鹊起。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杨郎的小作坊业日渐萧条,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肥沃的土地赋予杨郎新的生机,“金糜子”酒业、“杨郎香瓜”等产业树起地域品牌,引领杨郎人再续辉煌。

  人杰地灵 书写传奇

  要说固原市所辖乡镇中,哪些最富有传奇色彩,八个营当数。固原有首民谣生动地描述了曾经八个营的特点:“固原城砖包城,赛过杨家八大营。头营一道川,二营修到山根前,三营修得真好看,四营修在米粮川,五营河滩六营洼,七营八营一对卦”。关于八个营的传说,也因杨家将的故事引人入胜。

  在杨郎村村史馆,有这样的记载:

  杨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镇,原名杨老庄。宋朝杨继业老将军率杨家将征辽时在此安寨驻军,他的八个儿子依次在南北安营扎寨,古称头营至八营。后因杨氏家族兴旺,子孙众多,英雄辈出,世人称誉杨家子孙好儿郎,由此得名杨郎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此设立了行政机构——杨郎乡,后撤乡并镇,杨郎归划头营镇,成为杨郎村。

  另有记载:明朝初年,大将军沐英因征战陕甘有功,朝廷将海城县(今中卫市海原县)的吴原川、沐家堂、杨郎等地赐为沐英的牧场,将沐府建在杨郎。明朝隆庆四年,沐英后裔,在杨郎建有城隍庙,砌石砌就,上书匾额曰“黔南门”,下镌“隆庆四年立”;清朝建有“锡字宫”、财神庙、文昌楼等。

  有历史资料的辅证,这些名垂史册的名字和荡气回肠的故事,成就了杨郎这样一个充满历史印记的地方。如今,村里还保留着娘娘庙、文昌楼等遗迹。

  杨郎集市曾闻名遐迩。71岁的老支书方怀文,清楚地记得1公里长的集镇上,买卖兴旺、攘来熙往的情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店铺林立,路边尽是摊点,生意人以河南、陕西、甘肃口音居多。”

  集市繁盛,吸引并留住了手艺人。被誉为“固原茅台”的“金糜子”酒,就是陕西凤翔老字号迁居至此,世代传承的酿造手艺制出的精品佳酿。

  清光绪年间,陕西凤翔县商人曹泰游历至杨郎,被这里繁荣的市井所吸引。了解到当地是糜子的重要产地,素有“米粮川”之称的同时,他发现了一口水井,水质很好,便从老家凤翔县柳林镇聘请知名酿酒师来这里办起了酒坊,1921年注册字号“永兴成”,通称“北烧锅”。

  杨郎铸业兴旺,曾建有西北最大的铸造厂。1975年,杨郎农具厂由一家乡镇企业起步,辉煌一时,“铸造铁炉日日不息,火光通明。”杨郎松鹤农具厂负责人张维明还记得儿时跟随父亲来厂里看到的情景,“父亲和工匠们善钻研、能吃苦,造出来的铁炉子不仅质量高,价格还低于周边同类产品,当年来自周边省份的大卡车排着队来这里装货,年产3万台,刺激了当地铸造业的发展。”

  自1971年起,杨郎建起农具厂、服装厂、金属厂、酒厂、面粉厂、铸造厂、奶牛园区、水泥预制厂、醋厂等企业19家之多。

  传奇,因奋斗而生,因奋斗而精彩。百年岁月流转,杨郎,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记录并续写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

  英烈劲节 今人永志

  今年清明节,在杨郎农民广场,2000余名中小学生,庄严肃穆地在革命烈士赫光塑像前献花、默哀。这样的纪念活动,在这里几乎每年都会举行。

  塑像的背后,记录着热血沸腾的革命故事。

  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中原大战爆发后,中共山西省委发动了著名的“平定兵变”,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这在中国革命史中,是彪炳史册的一笔,由此建立了华北最早的红军队伍和北方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而“平定兵变”的主要参加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赫光,正是杨郎万家堡子人。

  “赫光烈士是我们杨郎人,大家都以此为荣。”杨郎村党支部书记王伟伟说,英烈精神砥砺前行,村里人善于创造、勇于创造。

  固原市地处西海固地区,这里因干旱缺水、环境恶劣,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义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而杨郎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论发展条件是西海固地区为数不多的“好地方”。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大潮中,杨郎人凭着拿手的炉具铸造、白酒酿造等手艺赚取了“第一桶金”。

  但进入新世纪,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小而散、技术落后的困境。小作坊能解决温饱,却难致富。

  审时度势,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固原市在杨郎村试点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为杨郎村的发展打开了思路。杨郎村成立了党总支,下设铸造酿酒业、奶牛养殖园区、养鸡协会、种植业4个产业党支部。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杨郎村酿酒小作坊聚指成拳用品牌拓市场,炉具铸造改造传统工艺适应环保要求,“杨郎香瓜”成为地域品牌热销区内外果蔬市场……2021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杨郎村名列其中。

  丰收时节,秋日和煦,走在杨郎村的田间地头,一排排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民在田间、大棚里辛勤劳作,“亿元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红色资源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奋斗不懈。”王伟伟说,固原市正在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旅特色市,他们想借政策东风,以用好红色资源、历史文化为基础,利用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地域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产业。(记者 柳 睿 张艺菲 封 聪 芦淑颖 安 磊)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