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闽宁镇 -> 牢记嘱托
山海作证——追寻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4年印记(中)
2020-10-13 21:40:05   
2020-10-13 21:40:05    来源:宁夏新闻网

  相关链接:

  山海牵手——追寻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4年印记(上)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二十四载,滴水穿石。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根植生机,持续作为,释放暖意,成就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一个生动例子。

  24年来,闽宁协作在“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五项机制的光辉引领下,实现从单向扶贫到全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深度协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闽宁两省区贯彻党中央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宁夏减少贫困人口9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2.9%下降到2019年的0.47%。

  山海作证,海风温润,拂绿六盘山的渴盼。宁夏的旱塬,从荒芜贫乏渐变为绿色山川。

  山海作证,精准帮扶,温热西海固的眼眶。苦瘠的土地,从沉寂到焕发出不竭的生机。

  山海初心:五项机制 光辉引领

  9月的塞上江南,迎来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四次联席会议。

  这是一年一次的约定,这是山海不变的承诺。

  当前,闽宁两省区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形势下,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大劳务协作和消费扶贫。截至目前,福建9个对口帮扶县区共向福建省销售宁夏滩羊、枸杞、葡萄酒等产品价值10.5亿元。

  24年来,闽宁两省区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按照习近平同志当年确定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总方针,在实践扶贫协作五大机制中,围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务实苦干,使闽宁协作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9月1日,电视剧《闽宁镇》开始在福建莆田取景拍摄。该剧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指导下,于7月28日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开机,反映闽宁镇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蜕变,展现闽宁协作模式的生机和成就。

  闽宁镇,是闽宁协作的一扇窗口。回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起点,闽宁协作的原点,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宁夏考察调研,提出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原则,为闽宁协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此基础上,闽宁协作形成“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五项机制。

  富贵兰(宁夏)实业有限公司,是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三次联席会议期间招商引资来的福建企业,从签约到正式投产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在企业的扶贫车间,当地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在闽宁协作第二十三次联席会议期间,闽宁两省区共签约合同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31.2亿元。

  24年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一份份厚重的会议纪要,成就丰硕的成果。

  “闽宁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确定两省区政府每年举行一次联席会议;确定结对帮扶等事宜。”

  “闽宁协作第六次联席会议: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的特点,调动各方面力量,创新帮扶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

  “闽宁协作第十八次联席会议:开展精准扶贫,坚持民生优先,把对口协作重点更多地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

  ……

  顶层设计,联席推进。24年来,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发挥党政主导的政治优势,把联席推动作为闽宁协作的有力抓手,每年召开一次由两省区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总结对口扶贫协作经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安排部署工作、推动工作落实。

  每一年,都是一级新的台阶。牢牢把握闽宁协作的正确航向,在时光中笃定携手前行。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24年来,福建省30多个县(市、区)先后与宁夏9个贫困县(区)结成帮扶对子,两省区101对乡镇、110对行政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实践证明,结对帮扶是动员社会力量的纽带,是引导企业参与的桥梁,是形成扶贫协作强大合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3月,货运市场逐步恢复后,西吉县每天有2000吨马铃薯运往福建等地;有序复工复产后,一批来自泾源县的143名劳务人员,乘坐包机飞往福建厦门……

  产业带动,自我发展。闽宁两省区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协作为基础,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

  今年,疫情发生后,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第一时间帮助挂职所在地协调解决防控工作面临的困难。山海相隔一”线”牵,他们转变工作方式,远程履职,精准筹集应急防疫物资驰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机制在山海之间长效、高效、实效运作,离不开身处其中、每一个链条中不折不扣的人

  互学互助,携手共进。作为全面落实闽宁协作五项机制的践行者,挂职干部躬身为桥,消弭山海的距离,推进资源的互通,构筑交流的纽带,24年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接续攀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成就“时代楷模”。

  “百所学校一帮一”“母婴工程”“母亲水窖”“关爱大学生志愿者”……一个个充满关爱的项目,正在宁夏贫困山区散发热量,将更为精细的关怀聚焦重点群体。

  社会参与,汇聚能量。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是闽宁协作的重要基础,是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有效途径。

  24年来,闽宁两省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扶贫协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层次越来越高,一个由各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企业、社会团体、民间参与的帮扶格局日益清晰,在闽宁协作五项机制的光辉引领下,成就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

  山海携手:精准方略  筑梦小康

  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村部,门口停放着一辆泥迹斑斑的“闽D”牌小车。

  “这是胡书记的车。”大伙儿都熟悉。由厦门大学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胡雄,为了下乡方便,把自己的车从福建开到了隆德。

  8月26日下午,一场短暂的冰雹“袭击”张树村。由厦门大学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胡雄,拔腿跑到地里查看,查看玉米和土豆的“伤情”。这个福建人,如今最常吃的是烤土豆,煮玉米和蒸红薯。

  在厦门大学援建的隆德县人造花张树村扶贫车间,工人杨红娟说:“以前到处找着打零工,收入也不稳定,有了这间工厂,不用担心照顾不上家里头了。”胡雄介绍,2017年以来,厦大先后出资105万元援建张树村扶贫车间,让群众就业、顾家两不误。

  在厦门大学的助力下,隆德县脱贫攻坚成绩斐然:2012年,隆德县地区生产总值14.6亿元,贫困人口9985户38913人,综合贫困发生率23.3%;至2019年底,隆德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贫困人口减少到46户16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1%。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级财政累计援助宁夏15.78亿元,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以来福建省级财政援助宁夏资金总量的81.5%,为促进宁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携手奔小康,山海亦通达。

  理念沟通,打通观念之桥。福建将人才、资金、科技、经验、市场要素等植入宁夏“肌体”,为宁夏带来了沿海地区改革发展的先进理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两省区聚焦制约当地发展的短板,精准发力,点对点、一对一帮扶,推动宁夏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8月初,永宁县闽宁镇双孢菇栽培示范基地,技术工人马勇说,他来自附近的木兰村,在双孢菇工厂干了一年多,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厂里有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来自木兰村。

  “造血”帮扶,连通产业之桥。从闽宁协作起步时,“菌草之父” 林占熺就来到宁夏山区,为当地群众送去种植技术。闽宁两省区产业协作从菌草起步,带动了西海固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省区共建扶贫产业园、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规模化劳务输出等方式,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的“造血”式扶贫路子。截至目前,宁夏的9个贫困县和永宁县闽宁镇,共建有10个闽宁产业园区,引入闽籍企业等入园企业70余家,带动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宁夏长期在闽稳定就业人员5万多人,贫困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0%来自劳务。

  加速进程,畅通发展之桥。闽宁协作,为宁夏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和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宁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档立卡农户收入稳定增长。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我们举莆田全市之力补西吉当下之需,同时注重协作长效机制的巩固提升,在消费扶贫、劳务协作以及产业转移上持续用心用力,助力西吉高质量脱贫摘帽。” 来自福建莆田市的西吉挂职干部刘基棠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共选派4批81名援宁挂职干部,对口帮扶9个贫困县(区)和永宁县闽宁镇。宁夏也先后选派了9批172名干部到福建挂职锻炼。

  促进交流,贯通和谐之桥。闽宁两省区坚持精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闽宁两省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进闽宁协作向更深层、更高质量迈进。

  截至2019年底,全区贫困人口由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80.3万人减少到了1.8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9.96%下降到了0.47%;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由5550元增加到了10415元,年均增长11%。

  山海丰碑:闽宁经验 淬炼之光

  山海见证,不负使命。殷殷嘱托,砥砺前行。

  “欢迎大家走上扶贫助农公益之路。”在电商直播间,闽宁镇福建挂职干部李辉钦近来的“新身份”,是特色农产品带货主播。他还在谋划打造闽宁镇本地的电商品牌平台,开通消费扶贫新通道。

  自2019年起,闽宁两省区以消费扶贫为切入点,通过线上线下发力,在区域合作中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2019年,福建采购、销售宁夏9个贫困县和永宁县农特产品10.76亿元,带动2741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生态修复,从菌草产业到马铃薯产业、葡萄酒产业,从展会洽谈、电商扶贫馆到消费扶贫……沿着24年的时间轴,全景解读“闽宁模式”,一个清晰的框架呈现:闽宁协作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前提,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核心,把产业带动扶贫作为关键,把改造生态环境作为基础,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跨越山海帮扶,创造减贫历史。

  唯有顶层设计、立意深远,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才能在贫瘠的土壤上,持续释放强劲的生命力。闽宁协作在“五项机制”的引领下,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前提。有力推动了宁夏脱贫攻坚的进程。

  将扶贫重心由“物”转变为“人”,闽宁两省区始终坚持以解决贫困问题为核心,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开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帮扶,推动贫困地区生态建设产业发展融合共进。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是扶持一口井,而是涌动的河:立足当地禀赋,激发内生动力,精准研判发力。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冯蛟说,产业扶贫,应当有利于激活扶贫区域人群参与创富的造血动能,形成具有极强辐射效应的产业示范赋能,以及形成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优势。

  闽宁协作,持续“造血”赋能,把产业带动扶贫作为关键。从援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目前,宁夏的9个贫困县和永宁县闽宁镇,共建有10个闽宁产业园区,引入闽籍企业等入园企业70余家,走出了一条市场导向、产业带动,扩就业、促增收的脱贫路子。

  闽宁协作,把改造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当前,西海固千百年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已得到扭转。“天上的水”,地表水、地下水被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和人的关系也被重建,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治理。

  宁夏大学西部生态研究中心教授宋乃平认为,在脱贫进程中,生态修复首先直观表现为土地生产力大大增加,有助于生产平稳,提高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在一些生态工程中,还大量使用了当地贫困群众作为劳动力。生态修复还有助于“扶志”,促进生态脆弱区均衡发展。

  西海固变绿了。绿意,来自生产方式的转换升级,来自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来自每个人由内而外的生机。

  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闽宁两地的扶贫干部积极发挥政策优势,利用市场规律,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到产业链的生产与分配,激发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闽宁协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为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积累了的宝贵经验。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将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闽宁协作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更光荣的使命: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创新、劳务协作、乡村振兴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闽宁协作向“闽宁合作”转变,实现新时代机遇共享,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丰碑已铸,再履新程。(宁夏日报记者 毛雪皎)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姚振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