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民委脱贫攻坚 -> 决策部署 -> 宁夏作为
张柱:一鼓作气 翻越脱贫路上六盘山
2020-09-03 13:50:1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从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到家境殷实、迈向小康,从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从水贵如油、出行靠走到户户通自来水、村村通客车,从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从荒山秃岭到高原绿岛……固原市扶贫开发实现五方面历史性变化

  ◇深入开展“大干200天,确保西吉县脱贫摘帽”行动,举全市之力,坚决攻克西吉县这个最后堡垒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脱贫攻坚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延长链条,向特色产业转变、向优质产业转变、向致富产业转变

  “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即将翻越脱贫路上六盘山,迎来全面脱贫。

  固原市作为西海固核心区,经过多轮扶贫开发,在脱贫攻坚方面成绩突出,当前全市干部群众正一鼓作气,尽锐出战,为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冲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实施了‘三西’农业建设、‘双百’扶贫等中长期扶贫工程,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原市同全国一样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张柱说,固原市贫困人口已由2012年的44.8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7339人、贫困发生率由35.2%下降到0.59%。

  五方面实现历史性变化

 《瞭望》:历经“三西”扶贫开发、“八七”扶贫攻坚等,固原市扶贫开发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张柱:固原市扶贫开发实现了五个方面历史性变化。

  一是实现了从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到家境殷实、迈向小康的历史性变化。曾经的固原,吃饱穿暖是群众最奢求的事。如今,忍饥挨饿、生活困顿的问题一去不复返。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57元,是1983年93元的115倍、2012年4691元的2.27倍;农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8704元,是2012年4248元的2.05倍;恩格尔系数从1985年的64%下降到29.8%。

  二是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性变化。曾经的固原,十年九旱、十年九歉,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如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8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6︰13︰21,2019年为17.6︰19.4︰63,改变了农业经济“一头沉”的现象,粮食产量由26万吨提高到87万吨以上,形成了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百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百万亩特色种植基地、50万亩供港蔬菜基地,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三是实现了从水贵如油、出行靠走到户户通自来水、村村通客车的历史性变化。曾经的固原,农村吃水主要靠集雨和土圆井,大部分农户住在土窑洞、土坯房,人担驴驮是农村唯一的运输方式。如今,公路总里程达9578公里,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柏油(水泥)路、通客车,农村居民每百户汽车拥有量由2012年的3辆增加到2019年的31辆。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惠及113万人口,农村自来水入户率95%以上,安全饮水保障率达到100%。累计改造农村危窑危房16万户,农村居民全部住上了安全住房。

  四是实现了从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历史性变化。曾经的固原,一孔窑洞就是一间教室,两间土屋就是一所小学;“小病扛,大病拖”“脱贫三五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如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2019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五县(区)全部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标准。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和98%,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

  五是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高原绿岛的历史性变化。曾经的固原,生态环境恶劣,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76%。如今,全市林草覆盖率达73%,森林覆盖率由1982年的5.4%提高到2019年的28.4%,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6%提高到73%,年平均降水量由282mm提高到492mm,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1天。

  坚决攻克最后贫困堡垒

  《瞭望》:西吉是宁夏最后一个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当前为攻克这最后的深贫堡垒,固原市采取了哪些针对性举措?

  张柱: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开展“大干200天,确保西吉县脱贫摘帽”行动,举全市之力,坚决攻克西吉县这个最后堡垒。

  一是强化市级领导包乡督战,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同志亲自挂帅督战西吉县,我联系督战西吉县,19名市级领导每人包抓一个乡镇、指导一个行政村、帮扶5户贫困户,督促指导和协调所包抓乡镇和联系村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帮助帮扶户解决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际困难。

  二是强化市直部门包村帮扶,采取“一托二”的方式,在市直部门各单位继续做好原有包扶村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再安排30个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各单位的班子成员每人再联系3户贫困户,特别关注解决好边缘户、监测户、兜底户和未脱贫户稳定增收问题。

  三是强化行业部门包技术服务,市直相关部门发挥行业优势,加强协调指导和跟踪服务,全面查补“两不愁三保障”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短板弱项。

  四是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回头看”,从全市抽调精干力量,对西吉县基础较差的贫困村“回头看”,帮助找问题、抓整改、促提升,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

  “四查四补”确保脱贫成色

  《瞭望》:根据自治区相关部署,当前固原市正全面开展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的“四查四补”工作,以确保脱贫成色,当前这项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张柱:“四查四补”是自治区党委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着眼全区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按照持续发力防松劲,严把标准防闯关,巩固成果防返贫要求,采取“查、算、商、补、建”五步工作法,对全市62个乡镇814个行政村逐乡逐村逐户“回头看”,逐条逐项逐个“过筛子”,共排查出各类问题30769个,已全部整改完成,确保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 

  一是千方百计查损补失,制定了转移就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6条措施,实施“稳岗返岗增岗”计划,包机11架次、包车237辆次,“点对点”“一站式”向区内外集中输送务工人员10706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611人)。全面推进项目工程和171个扶贫车间、75家扶贫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吸纳农村劳动力1040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64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7842人,大力推进消费扶贫,最大限度降损补失增收。

  二是全面精准查漏补缺,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查找漏评错退、死角盲区,堵塞漏洞、补上缺项。摸排改造农村危房4275户、解决安全饮水保障不足3496户。对新摸排出532户边缘易致贫户、256户脱贫易返贫户,完善“一户一档”,落实“一户一策”,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把工作的漏洞补到位。向特殊困难群体18.8万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597万元、价格临时补贴420万元、低保资金9582万元。

  三是实事求是查短补齐,排查出需硬化(改造)村组道路536公里,已完成345公里;需硬化巷道290公里,已完成208公里,剩余需硬化村道(巷道)将于9月完成。排查出22个行政村无合格村医,已通过乡镇卫生院下派执业医师予以解决。

  四是因地制宜查弱补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调减过剩低效的籽粒玉米等作物105万亩,调增短缺高效的青贮玉米、小杂粮等作物100万亩,提质发展冷凉蔬菜、草畜等高效种养业,把扶贫产业等弱项补扎实。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补栏基础母牛7.93万头、羊14.2万只。在实践中探索出“社会保障+产业扶持”“双兜底”做法,支持没有劳动能力的“兜底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合作社托养肉牛肉羊等办法,从产业上多一份保障。

  让山绿与民富“两相宜”

 《瞭望》:在多年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从2017年起,固原市在全市实施一棵树、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的“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这项工作在实现山绿与民富双赢方面成果如何?

  张柱:为破解山绿与民富共赢难题,2017年我们在全市实施了“四个一”林草产业工程,先后引进陕西海升、山东水发、宁夏宁苗等39家企业,3年分区域建设示范点96个、引进试验300多个品种163.6万亩,找到了适合固原种植的“一棵经果林”,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株苗”,与草畜产业配套的“一棵草”,与旅游结合、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一枝花”,分类布局到绿化造林、城市园林、美丽乡村、庭院经济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培育了一些高产值的生态林业产业。试验引种的大果榛子、矮化密植苹果、黑果花楸等经果林,亩产值最低在9000元以上,相当于种植水地小麦的近8倍、山旱地小麦的25倍。全市共建设“四个一”林草产业重点试验示范园39个2.1万亩,发展示范基地(点)90个15.22万亩,试验示范149个树(花、草)种,推广189万亩,生态林业已逐步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二是打造了一批果园花海型的高档生态建设小流域。在河谷川道区及移民迁出区等不同类型的流域内试验发展林果和花草产业,春夏季节鲜花盛开,形成花海景观;秋季硕果盈枝,彰显自然大果园风情,整个流域在绿水青山中凸显色彩斑斓的美丽景观。

  三是带动了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在国省道干线、旅游环线、五河流域、主要景区景点周边布局“四个一”示范试验基地,开发了一批生态休闲游、梯田观光游、农事体验游、健康养生游等旅游产品,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使农民依托发展乡村旅游走上致富路。

  四是形成了农民稳定增收的新机制。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四个一”林业草业发展投资机制,广泛吸纳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和参与务工等形式,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租金保底+盈余分红+打工收入”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提前布局让政策有效衔接

  《瞭望》:全面脱贫在即,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尤为必要,固原市在产业富民、基层治理等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柱:产业富民方面,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和自治区相关部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脱贫攻坚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延长链条,向特色产业转变、向优质产业转变、向致富产业转变。一要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紧盯市场需求、着眼长远发展,下决心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产能结构和产品结构,调优一产、重视二产、配套协同三产,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为种而种、为养而养”的传统路径。二要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调减低效过剩的、调增短缺高效的原则,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到2025年打造以固原黄牛为主体的草畜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冷凉蔬菜产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中药材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三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紧盯“十大产业链”,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实施“5个10亿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壮链工程,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各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家政服务、假日经济等新业态,形成新的增长点。

  基层治理方面,我们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把《中共固原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意见》落到实处。

  一是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基础。厘清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抓乡村治理责任,压实县(区)、乡(镇)党委主体责任,落实乡镇党委直接责任。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双评双定”活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依法落实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一般由党员担任的要求。实行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长效化。

  二是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坚持县乡村联动,推进全市乡镇放权赋能,推动“163”政务服务市县一体化。完善乡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和特殊人群关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是提升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推广村民代表大会“55124”模式,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和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合作组织等作用,丰富民主议事协商形式。

  四是提升乡村依法治理宗教事务能力。深入开展“拥护核心感党恩、同心携手奔小康”主题教育,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推进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进”宗教活动场所全覆盖。

  五是提升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能力。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落实“一村一辅警”警务制度,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卡“兴盛模式”,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切实加强乡村移风易俗和民风建设。( 记者:王磊 曹健 何晨阳)




【编辑】:葛龙
【责任编辑】:葛龙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