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 -> 回访报道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惠农区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
节水兴农促增收
2020-08-06 10:56:01   
2020-08-06 10:56:01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调整种植结构,保护好这里的水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不要搞大水漫灌,要根据节水的要求,以水定产,力求少而精,提高附加值。”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农业要节水化。

  这句话对于宁夏先农海燕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刚来说,字字珠玑,刻骨铭心。

  “我们发展种植业,一定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根据节水要求,使用节水灌溉设备,不仅省水,还省时、省工、省地,产量还能提高。”日前,在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高效节水种植基地里,李刚启动大型节水喷灌设备后,水花呈喷射状洒向田间,浸润后的燕麦在阳光的照射下生机盎然。

  海燕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村。2017年开始,中卫市海原县1073户4938人搬迁落户至这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8户1094人。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实现增收,惠农区着力发展扶贫产业,积极引进扶贫车间,开启“造血式”增收新模式,使各年龄段的村民都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与此同时,村里的一片盐碱地经过改良逐渐成为良田。2019年,惠农区投资两千余万元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经过平整、修路、改渠、铺管等一系列改造后,使5200亩农田的灌溉条件得以改善,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水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业增产、增效海燕村脱贫攻坚工作。

  “通过实施节水灌溉项目,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改善了海燕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一系列扶贫项目的实施,让移民到这里的群众心更稳、力更足。”惠农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孙忠权说。

  安装了地上的喷灌设施和地下的“毛细血”,灌溉和排水不再成为问题,这片盐碱地逐渐披上绿装。1500亩青贮玉米长势良好正待收割、近千亩苜蓿成为紫色花海、燕麦等其他粮食作物也在“精准喷灌”下茁壮成长。村民勉霞正在苜蓿地里忙碌,自从搬迁到海燕村后,她一直在这里打工,每天可以获得100元的收入。“打工的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很多种植经验,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最重要的是离家近,两个孩子也可以照顾到。”勉霞说。

  和海燕村的高效节水种植基地相比,位于惠农区尾闸镇西河桥村的西河桥高效节水灌溉种植基地显得更加成熟。由惠农区金谷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070亩玉米叶绿根粗,丰收在望。

  据了解,如果用以往传统的大水漫灌模式,这一千余亩玉米所需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水费支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自从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后,用灌溉模式由“浇地”变“浇作物”,告别“大水漫灌”,不仅降低了地下水位,灌溉和施肥都可以通过地下管道输入,亩均节水60%、增产50公斤左右。

  作为第二批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地区,近年来,石嘴山市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突出抓好农业节水领跑工业、城镇节水,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全力守好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命脉”。(记者 苟永霖 周丽华)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张海燕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