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石寨有两种色彩最为突出、最为鲜明,给人的印象也最深:一是红色,一是绿色。最初,火石寨以红色闻名于世,而现在绿色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因为红色基本固定了,也没有变化了,而绿色则在不断扩大其“领地”,因而更受人瞩目、更令人赞叹,对各地游客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了。
位于宁夏西吉县的火石寨,是六盘山的余脉。这里有我国北方发育最为典型、分布集中、造型奇特、规模宏大、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总面积98平方公里。火石寨,因其裸露的山石如团团燃烧的火焰而得名。每有雨水降临,山石就像被重新染过一样,更为鲜红,也更加耀眼。现已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和AAAA级旅游景区,因而写火石寨的文章已有不少了,但以往多是写火石寨山之红、石之怪、峰之险、寺之古、窟之多、洞之深、景之奇,而写火石寨之绿的则较少。在我看来,火石寨的特色,不仅在于“红”,而且在于“绿”,火石寨的绿更值得写,因为绿是火石寨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火石寨美景的重要元素。如果火石寨没有绿色,就会失去七分的美、六分的奇、五分的秀、四分的艳、三分的吸引力。
看腻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林草难生、苍茫大地昏黄一片的景象,一进入火石寨景区就能看到那里的勃勃生机的画面,马上就会感觉神清气爽。云杉、白桦、落叶松、丁香等60多种乔灌木,构成了火石寨绿色的海洋。也正是这些高低错落、争妍斗艳的花草树木,让火石寨有了四季分明的景象。春季,漫山遍野的鲜花竞相怒放,山峦云蒸霞蔚;夏季,浓荫密布,遮天蔽日;秋季,野果飘香、叶片吐金;冬季,白雪素裹,白桦泛银,红与白平分秋色。其中,夏季是火石寨最迷人的季节,这里野花常开不败,花香袭人,鸟语喃喃,气候也凉爽宜人。
火石寨的天,格外的蓝;火石寨的云,格外的白;火石寨的水,格外的净;火石寨的空气,格外的清新。这是火石寨给我留下的突出印象。有人看到火石寨林木葱茏、溪水清澈的景象惊呼:火石寨与“桂林山水”竟有几分相似。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草木,火石寨还能有这样的美感,还能让人如此心旷神怡,还能吸引人们千里迢迢远道而来。
因为多次踏访,我对火石寨的景观已不陌生,但当我最近再一次随团来到这里时,还是发现了它的变化,这就是它的红仍旧是那样红,而它的绿却更加绿了,绿得铺天盖地、绿得令人振奋。扑入视野的是无边无际的绿,大有覆盖景区之势。触景生情,我脑海中自然跳出李清照的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火石寨景区,除了阳面裸露的几大片岩石仍然红得耀眼之外,其阴面全部被绿色覆盖,几乎没有裸露的土地。就是在红色的岩石周围,只要有雨水降临、只要能存下一点点水分,就有林草存活,这些植物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感叹。
火石寨的林草,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感和愉悦,由此转化的生态效益,更让当地人大为受益。
据了解,火石寨现有的林木,既有天然次生林,也有人工林。原来多为天然林,人工林则很少,近20多年来,由于大面积植树造林,人工林比例逐渐增加,已经达到40%以上,加之封山禁牧、打击盗伐等综合措施,林木覆盖率由20年前的不到40%增加到现在的86%。
即使在条件优越的引黄灌区,也没有这么高的覆盖率。如此之高的森林覆盖率,形成了局地小气候,雨云也总是在火石寨上空徘徊,景区的降雨量逐年增加。据气象统计,西吉县多年平均降雨只有385毫米。有一年大旱,西吉县县城降雨只有310毫米,而距县城只有16公里的火石寨却有640毫米的降雨,被视为“另类”。当周边地区气温已经突破30摄氏度时,这里的温度却刚刚20摄氏度,气温始终比山外低10摄氏度左右。在炎炎夏日,这样的气温足以令外界羡慕,也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火石寨被人称作“天然氧吧”,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度假胜地。
火石寨的绿,形成了有别于周边的小气候,让人感到振奋,也再一次证明:局地气候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不断改善的。
火石寨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的不仅是游客,还吸引了对生态环境相当敏感的野生动物。来此定居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已经达到几十种了,其中就有野猪、野兔、野鸡、狐狸、狍子、狼、灰喜鹊,许多是在宁夏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在有限的范围内,野猪的繁衍速度最快,应有几千头了。
景区野生动物繁多,我也有亲身感受,在景区内随意行走,就会看到有野兔从身边穿过,迅速窜入草丛。鸟类、昆虫就更多了。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火石寨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不少人来了还想来,甚至变成了“回头客”。火石寨旅游的收入在逐年增加,知名度、美誉度也在迅速提升。
火石寨能有今天,那日益增多的绿功不可没,也是更令人瞩目的。在此,我禁不住要为它唱一支颂歌。(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