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 -> 回访报道
固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经验之三——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宽广路子
山绿民富新画卷
2020-10-15 10:59:55   
2020-10-15 10:59:55    来源:固原日报

  从荒山秃岭到峰峦叠翠;从“不适宜人类生存”到生态宜居逐步变为现实。

  几十年来,固原干部群众植树造林、改土治水、治贫致富,逐绿筑梦的脚步从未停止。

  固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激荡人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史。近年来,固原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矢志不渝、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子

  历史上西海固曾经“苦瘠甲天下”,祖祖辈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求生存、盼发展,山上砍树烧柴、河里挖砂卖钱、塬上垦田种地,不仅没有富起来,而且树光了、山秃了、水枯了,背负了沉重的生态债务,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人要生存,树就得扎根。”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原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两山”理论,坚定不移传承绿色基因,持之以恒厚植生态底色,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

  生态筑基

  每年进入4月,彭阳山川大地百花竞艳,起伏的山峦色彩斑斓,层叠的梯田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这个时候,当地都会围绕“山花”这一特色举办节庆活动。看山花、赏瀑布、游梯田……生态旅游风生水起。

  如此美景,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荒山秃岭、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生态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栽树,而是改土治水与植树造林兼容的综合工程。

  为此,彭阳县推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综合治理,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相配套,乔灌草种植相结合,抓点带面,整体推进。37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不动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筚路蓝缕、矢志不渝,探索出享誉全国的“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小流域治理经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治理传奇之路。

  一片生态林、人工林、也是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实事求是的“精神林”。

  在六盘山西峡林场五锅梁区,连绵起伏的针叶林很是壮观。然而,上世纪中叶的六盘山,到处是荒山秃岭,从1958年至今的几十年间,一代又一代“六盘人”背着干粮水壶,在悬崖峭壁上植树,在山峁沟梁间播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种、护、管结合起来,开展“天保工程”“绿盾行动”,坚持退耕护林、封山育林,六盘山自然保区及其外围关联区域累计生态移民100多万人,种植65万亩涵养林,六盘山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27%提高到现在的64.5%。

  如今,这里早已换了人间。六盘山,正在回归生态屏障功能,迎来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局面。

  隆德县坚持把植树造林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两大工程”带动、“三项机制”引领、“四项举措”保障,基本建成了以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为重点的林业生态体系。

  事实证明,在这片黄土旱塬上,人类是具有修复、治理生态能力的。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生态建设的政治定力不动摇,把生态作为全市发展的主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绵延的土地上,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点绿成金

  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国土绿化面积,不仅要山绿,更重要的是民富。当绿色深入人心,发展就有了更多的维度。

  丰收的季节,走进原州区黄铎堡“四个一”林草产业示范基地,苹果树从地头向远处整齐排开,一眼望不到边。“丰产期亩产量4000公斤,按每公斤售价10元计算,亩均年毛收入4万元,除去管理费用,亩均年净收入3.6万元。”基地负责人介绍,种植苹果的收益远比传统农作物高很多。近年来,我市坚持“增绿”与“增收”相贯通,启动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筛选确定40多个林草产业主打品种,到2025年经济综合效益将达360亿元,提升绿色“颜值”,蓄积发展“潜能”。

  在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家家有果树,户户有菜园,走在乡间小道上,眼前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庭前有花、屋后有树。这样的场景在泾源县的其他乡村也能看到。村民既种生态林,又种经济林。苗木产业是这里的主导产业,县上引进外省企业,发挥引领作用,逐步引导群众调优苗木结构,发展和培育既能提高经济收入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种树,富了农民、美了乡村。泾源县把“幸福农家123”工程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塑形”“铸魂”工程,见缝插绿、见空播绿、见地植绿,96个村全面推进,幸福农家小切口解决了环境治理、乡村发展大问题。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古朴的农家大院、大红灯笼、石磨、碾子等原生态的物件随处可见。村民依托本地自然景观资源,将农房变客房,让农民当导游,把农产品变为商品,结合黄土窑洞、农民耕地的原生态场景,发展乡村旅游。村子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大提高了经济水平,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颜值”变产值,生态能“生金”。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福祉,也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红利。

  实践证明,越是发展落后越要生态开路,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种好摇钱树,绿水青山定能变为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经济优势、资源潜力和产业价值,围绕生态链布局产业链,通过多年的努力,创造性地开展“四个一”工程,形成了“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植树种草模式,形成了“山顶封山育林、山坡荒山造林、山脚退耕还林、山村生态移民”的流域治理模式,形成了“工程饮水、水库蓄水、地窖存水、智能节水、生态养水”的治水兴水模式,实现了山绿与民富的双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新起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脚步更加坚定,山绿民富的图景也必将更加壮美!(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马瑞)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杜爱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