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 -> 回访报道
冬闲时光话小康闽宁人家幸福长
2020-11-26 11:09:04   
2020-11-26 11:09:04    来源:银川日报

闹社火、唱大戏,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村民李燕种出的“赛西施”走俏北京、天津市场。

贫困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留守妇女找到了工作。

在闽宁禾美扶贫车间,移民妇女正在直播带货。

村民王淑琴手工制作的捶背虎成了车间的抢手货。

在酒庄工作的村民王彩娣认真擦拭着发酵罐。

闽宁镇从干沙滩蜕变成为绿意盎然的金沙滩。

  核心阅读

  从飞沙走石、人迹罕至的干沙滩,到绿意盎然、人和业兴的金沙滩,今天的闽宁镇用勤劳智慧缚住贫困苍龙,留下了一曲全民欢腾的塞上赞歌。

  一场瑞雪过后,闽宁镇的乡间小道格外清爽,农家小院里处处洋溢着幸福。曾经的冬闲苦贫一去不复返。扶贫车间里、设施温棚里、妇女专题培训班上、葡萄酿造车间里……上演着移民村里的别样冬闲,也传唱着新时代移民村的致富之歌。

  巾帼扶贫车间手工忙,巧媳妇心灵手巧话幸福

  窗外寒风凛冽,屋内热气腾腾。在闽宁镇的巾帼扶贫车间里,非遗传承人刘亚明正在教村民王淑琴和程润莲玩抖音。三人一边看着抖音,一边忙活着手里的手工制品。

  2014年,闽宁镇建起了巾帼扶贫车间,刘亚明带队专门教授移民村的留守妇女学习软陶、刺绣、布艺、手鞠球、柳编等手工制品。手工制品产业来到移民村,让留守妇女学会了手工技艺,在家利用空闲时间就能赚钱。巾帼扶贫车间负责培训销售,移民村里培养出了不少技能好、懂经营的巧媳妇。如今,王淑琴和程润莲都成了独立传承人,王淑琴做的捶背虎、满月虎,程润莲做的抓地帽、软陶都成了巾帼扶贫车间的抢手货。

  “以前在老家,到了冬天地里也没啥活了,女人们就是围着锅台和孩子转,待在家里哪能赚上个钱。现在冬闲了俺们也有活干能赚钱,扶贫车间就开在家门口,顾家赚钱都不误!”王淑琴说。

  一旁的程润莲是个勤奋好学的年轻小媳妇。公婆和丈夫都在外打工,程润莲一人担起了照顾孩子的重任。家离巾帼扶贫车间只有两分钟的路程,程润莲每天送孩子上学后就准时到巾帼扶贫车间报到,中午回家给孩子做饭一分钟都不耽误。程润莲做的抓地帽和汽车挂件既精美又实用,满满地码了一桌台。

  这两天,刘亚明一下接到了150个手鞠球的订单,扶贫车间忙得不亦乐乎。刘亚明告诉记者,一个大手鞠球能卖150元,小的也能卖80元~90元。批量订单来袭,刘亚明就要组织扶贫车间的妇女们加点赶工。王淑琴和程润莲赶忙跑来帮忙。

  程润莲告诉记者:“扶贫车间都是利用晚上时间培训,有了订单大家来学会了做法,把材料拿回家去做,做完的手工制品我们来把关。”

  在闽宁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之时,这些色彩缤纷、制作精美的农家手工制品搭上了旅游消费的快车,卖上了好价钱也唱出了闽宁巧媳妇的致富经。

  巾帼扶贫车间目前已经陆续培训了300多名留守妇女,走出了王莲花、李梅花等手工制品达人,还走出了不少网络带货达人。刘亚明说,靠着在扶贫车间里学到的手艺,不少巧媳妇自己在抖音、快手上卖货,成了手工制品带货达人。

  村民唱大戏不差钱,农民文化大院里颂小康

  “以前是穷开心,现在咱不差钱!”说这话的是闽宁镇福宁村村民赵鸿。走在福宁村,说起民间艺人赵鸿没人不知道,村民们都说:“那可是唱戏肯砸钱的主儿!”

  正如村民所言,赵鸿这些年在艺术上的投入是真不少。问及原因,赵鸿笑着说:“以前冬闲时村里人才凑一块闹社火、扭秧歌,现在我带头啥时候想闹就闹,想演就演,不分时候,就图个高兴。”

  赵鸿清楚地记得,20多年前在固原西吉老家闹社火村里人都用油彩化妆,戏服就用家里的床单、被面简单一改,戏帽和道具全是老艺人用纸糊的,没钱买道具全靠手工自制。“那时候一到12月份就排练。”赵鸿还记得村里的白发老人擎着板胡、二胡、大鼓组成了一个小乐队,有点调调村民们就跟着甩开膀子扭起来。

  1997年,赵鸿一家六口从固原市西吉县震湖乡张岔村移民到永宁县闽宁镇福宁村。移民之初,村里人没钱也闹不起社火、唱不起大戏。直到2002年,移民村里人气旺了,赵鸿也包工赚上钱了,才开始陆续组织村民们耍起了社火、唱起了大戏,并成立了闽宁镇秦腔自乐班。

  “刚开始秦腔自乐班只有十几个人,2008年我成立了闽宁镇富民秦腔艺术团,我是团长,现在团里有34个人了!”赵鸿一脸的得意。

  2014年,赵鸿又自掏腰包140多万元建设了闽宁镇赵鸿农民文化大院。文化大院里不仅演秦腔,广场舞、锣鼓队、社火队都扎堆在这儿排练演出。有时候文化大院台下观众没几个,台上的村民们却自娱自乐唱得格外起劲。

  入冬后,赵鸿的农民文化大院格外热闹。村民们闲了就来到文化大院里听曲唱戏,这里成了大家伙冬日消遣的好去处。

  “化妆不再用简单的油彩了,戏服道具全都是我们自己掏钱买,自娱自乐不怕花钱!”赵鸿说。在文化大院,村民们自掏腰包购买的道具戏服码了满满一屋子,赵鸿专门辟出一间屋子囤放道具、戏服和音响。

  农民文化大院里演的唱的都是闽宁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村民们演的唱的都是自己的故事。在农民自己的舞台上,大家既是故事的缔造者,也是故事的演绎者。

  设施温棚里种出“赛西施”,村民辛勤耕耘稳营收

  “十年前根本不敢想,谁知道冬天也能照样种地赚大钱呢!”33岁的福宁村村民李燕最近有点忙。她一人管着原隆村55栋设施温棚,靠的不是别的,就是敢啃硬骨头的吃苦精神。

  棚外寒风凛冽,棚内温暖如春。这两天,温棚里的水果西红柿熟了。村民们在温棚里一边伺弄蔓上的水果西红柿,一边张家长李家短唠嗑,让温棚里满满的都是简单质朴的农家野趣。

  李燕一边招呼着棚里的姐妹们抓紧采摘,一边张罗着新来的姐妹分拣包装。早上8点李燕已经准时到达设施温棚,看看蔓上的水果西红柿有没有生病,看看分拣的水果西红柿达不达标,急性子的李燕时不时要上手自己干上两把。

  “快来看,我们的水果西红柿叫‘赛西施’,水分大、口感甜,上市后一斤能卖3元钱,比种粮食赚钱多了!”李燕捧着粉嫩的水果西红柿,热情地向记者推荐。

  “赛西施”是温棚里今年种植的新品种。宁夏佳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宏告诉记者,今年园区采取订单式种植方式推广水果西红柿,全年带动本地移民稳定就业达70人,临时用工已有1500人次。身为大棚主管的李燕一月能拿到3500元。这对于习惯了围着锅台孩子转的移民妇女而言,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以前在老家女人冬天就是喂羊喂牛再喂孩子,地里种点麦子、土豆也只够自家人吃。”李燕回忆起往事,心里有道不尽的苦涩。那时候,家里几十亩地全靠人力和牲畜犁地,从来没想过机器代替人种地是啥光景。

  就是这样不敢想象的光景,如今在李燕奔忙的设施温棚里却变成了现实。旋耕机、起垄机、水肥一体机都用上了,农民现在种地不用再猫着腰从早忙到晚。犁地、播种、施肥全部机械化,一年四季都能种地赚钱。

  李燕手里的水果西红柿长在温棚里,只上有机肥不打杀虫剂,在北京、天津等城市特别受青睐。李燕查看了一下棚里扎下的沾虫板和诱虫器说:“以前在老家种地哪知道用这些。现在我们必须种出绿色农产品才能卖出好价!”

  靠着温棚里一年四季有活干,李燕有了稳定收入,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补贴家用。移民到闽宁镇10年了,李燕和丈夫高飞贷款盖了新房,又贷款买了铲车。新房和铲车的贷款都还清了,今年又贷款买了辆越野车。贷款的底气越来越足,靠的就是一家人奋斗拼搏的精神。“我们两口子没白没黑赚钱还贷款,苦是硬生生吃下了,不怕贷不起款。”李燕挺起胸膛说。

  在李燕管理的55栋设施温棚里,普通村民务工每月收入都能拿到2700元,管理人员月工资达到3500元,维修人员月工资4500元。靠着奋斗拼搏的精神,村民们乘着现代化农业的快车辛勤耕耘着移民村的小康生活。

  冬闲变冬忙,妇女专题培训班上开眼界

  在原隆村,家政服务、计划生育、文明新风等各类妇女专题培训排得满满当当,前来参加培训的小媳妇们也是热情满满。

  原隆村村委会妇联主席王晓燕笑着说:“前几年外出打工的妇女少,一到冬天搞培训都是冲着培训纪念品来。没有一盒牙膏、一条毛巾哄着,来培训的人寥寥无几。”然而,这几年不一样了。大家伙来培训不仅积极性提高了,培训提问发言的人也多了起来。

  干妇女工作6年了,王晓燕亲历了移民村妇女解放思想、追赶潮流的蜕变。在王晓燕的老家,女人们很少出远门,捡别人穿剩下的衣服就算是换了新衣服,女孩子念书到初中就算是高学历,20岁就早早嫁人。王晓燕的婆婆一辈子没去过集市,一辈子围着锅台和几间土房转悠。

  移民之初,妇女们依然固守着保守思想。妇女不出远门、孩子不上幼儿园等落后观念严重阻碍了移民村的发展。王晓燕在开展妇女工作时也时常犯难。

  随着大批移民外出务工,妇女们外出务工的愿望也越发强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在妇女们心中扎下根。学手艺、学技能的迫切愿望在农家小院里涌动。王晓燕说:“近两年一到冬天组织培训就坐满了人。讲家政服务的、讲手工编织的、讲邻里和谐的、讲计划生育的、讲义务教育的……只要我们一发通知,每家每户都有人来参加。”

  妇女工作好做了,妇女专题培训也火了起来,原隆村的冬闲成了冬忙。培训班不仅成了妇女们学手艺、解放思想的阵地,还成了大家伙互学互助的乐园,培训班里也出了不少敢干事、勇创业、赶潮流的积极分子。大大咧咧的刘芳红每次参加妇女活动最积极,谁家媳妇不孝顺公婆刘芳红必定要批斗上几句。年轻姑娘马娟娟是村里的女创业大学生,带领妇女们搞起手工编织赚了不少钱。

  就这样,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移风易俗的良好风尚在冬日的妇女专题培训班上传扬开来,闽宁镇的小康生活也在妇女专题培训班上一点点铺开。

  脱贫攻坚收官乡村振兴启幕,第一书记王庭有点忙

  临近年终,闽宁镇各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簿上不约而同地记录着脱贫攻坚的各级考核任务。在原隆村,第一书记王庭刚刚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走访入户,马上又扎进了整理脱贫攻坚考核的琐碎资料中。

  了解一下村民务工的收入情况,询问一下学生在校上学情况,问问贫困户补助救济情况,看看各类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王庭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把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作为重点入户核查对象。

  脱贫攻坚收官,乡村振兴开启。这个冬天,第一书记们面对马上收官的脱贫攻坚大任和即将掀起的乡村振兴大幕,总有诸多思绪,王庭也不例外。这两天,王庭正和村党支部书记马晓平谋划着编制《原隆村乡村振兴规划》。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王庭和村干部们深知,只有稳稳地保障脱贫攻坚收官,才能稳稳地开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稳妥收官,就需要对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持续开展动态监测,随时掌握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的生产生活近况。

  “老冯,你快手玩得好啊,我都是你的粉丝……”王书记一句打趣的话,总能瞬间让村民们卸下包袱围上来唠嗑。没有官架子又幽默风趣的王书记,也成了村民们掏心窝子道冷暖的自家人。村民们的冬闲时光,是王庭走村入户最频繁的时候。

  王庭说:“一般这个时候,一家老小都在,掌握情况也最清楚。一年来都干了些啥,还有啥困难,来年还有啥计划,我们心里得有本账。”

  这两天,棚湖湾树莓生态景区的红树莓基地已经平茬了,葡萄酒庄的种植园里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覆土工作。王庭要随时掌握每个企业的经营进度和用工状况,企业稳定经营才能保障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稳定就业、稳定脱贫。

  为了村民们的幸福,王庭成了各个企业的常客,也成了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及时雨”。

  担任原隆村第一书记快两年了。眼见着冬天出来健身打球的老人多了,取快递的队伍又长了,巷口停靠的小车豪车多了,王庭打心底里高兴。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顺利衔接,关键就在这个冬天。”王庭默默总结着一年的成败,暗自蓄势着来年的后劲。

  庄稼人走进洋气大酒庄,冬闲也有稳稳的幸福

  今冬的一场初雪为大地盖上了一层温暖棉被,白雪刚刚褪去,宁夏立兰酒庄有限公司的葡萄种植基地里又开始忙活了。最近,村民们正加紧为葡萄主蔓覆土。另一边,今年种植的葡萄已经进罐发酵,酿造车间的工人们也没闲着,大家伙紧锣密鼓地将灌装好的葡萄酒贴标装箱、等待上市。

  酿造车间工人王彩娣,在这个冬天喝到了酒庄2016年酿造的揽翠葡萄酒。“以前不知道葡萄酒是啥,也没喝过葡萄酒,更不敢想象能在这么好的酒庄上班。”王彩娣笑着说。

  这个冬天,王彩娣到宁夏立兰酒庄有限公司工作刚刚满一年。王彩娣在酒庄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不用再靠天吃饭,靠着勤劳双手,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王彩娣每天认真擦拭着闪闪发光的发酵罐,仔细检查着储酒罐的每一处细节,像哨兵一样守卫着自己的岗位。

  “老家6口人十亩多地,在地里一年忙到头也只够一家人的口粮,根本攒不下钱,穿新衣住新房根本不敢想。”王彩娣回忆起在老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不住摇头。冬天是一家人最难熬的日子。晚上一家人挤在一个土炕上睡觉,才舍得把炉灶烧热。夜里风吹得窗户呼呼作响,只露一个脑袋在外面,两个脸颊冻得通红。冬天,女人们的生活里除了锅台、牲口和孩子,再没别的主题。大山之外的世界,对于年轻的王彩娣而言难以想象也难以触及。

  2014年的那个冬天,王彩娣一家6口人带着所剩不多的口粮从固原市隆德县山河乡二滩村移民到了闽宁镇。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工作经验,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王彩娣背着丈夫对着墙角默默掉眼泪。

  “心里认定了,日子总能熬出头。”丈夫不经意间的鼓劲,让一家人咬紧牙关度过了严冬、终于迎来了暖春。两口子四处打工,终于攒钱住上了新房。王彩娣小学没毕业,就盼着两个孩子能念书出人头地。眼下,两个孩子都上了小学。孩子们捧着奖状回来成了两口子奔忙一天最大的安慰。

  四处打工的日子终归漂泊。能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直是王彩娣的梦想。2018年的冬天,王彩娣应招进入宁夏立兰酒庄有限公司成为酿造车间的一名工人。不用再四处找活、四处漂泊,打理妥当老人孩子,步行10分钟就能到酒庄上班,王彩娣漂泊良久的一颗心终于有了安放之地。

  王彩娣难掩心中喜悦:“冬天也有稳定收入,庄稼人走进了洋气大酒庄,这日子美着呢!”(记者 李慧娟 陈玲/文 陈玲 海坤 李靖/图)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