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 -> 要闻聚焦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回访】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0-06-11 07:15:48   
2020-06-11 07:15:48    来源:宁夏日报

  刘克瑞一家的幸福时刻

  经历了漫长的干旱,一场小雨让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显得格外清爽。

  47岁的村民刘克瑞一家6口就住在弘德村。最近他家好事不断,最让一家人开心的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坐在沙发上和一家人聊起了家常。

  “我告诉总书记,在搬迁之前,我们一家人住在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土炕,吃的是苦咸水。搬迁后,住上了国家给盖的新房,吃上了自来水,睡上了木床,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总书记听后非常高兴,我当时也特别激动。”说起当天总书记来家里做客,刘克瑞说那是他和乡亲们的福气。

  院里院外,屋内屋外,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询问刘克瑞一家搬过来后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打工方便不方便,年收入有多少……

  “总书记问得特别仔细。”刘克瑞说,他和儿子、儿媳高兴地回答着总书记的关切。

  小院门外,有一座简易牛棚,棚顶草席覆盖,四周有木头围栏,既遮阳又通风。棚内,3头西门塔尔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

  2018年,刘克瑞饲养了一头基础母牛,两年产下两头牛犊,获得2000元补助。除了养牛,刘克瑞还入股村养殖合作社。去年,他贴息贷款5万元,投到养殖合作社,托管代养,年分红8000元。今年,他继续贴息贷款5万元,自己又添了2万元,一起投了进去,年分红保底1万元。

  “总书记还走进厨房,夸我家很干净。”刘克瑞回忆,当他告诉总书记“天天可以吃到肉”时,总书记非常高兴。

  在院中,刘克瑞掀开水窖盖子。他告诉总书记,这眼窖是自家打的,能存10立方米水,收集的雨雪水用来洗衣服、浇地、饮牛。总书记表示,能节约用水,是个好习惯。

  1998年,伴随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实施,经过四级提灌,红寺堡通上了黄河水。不仅解决了当地人饮问题,还保障了生产用水,昔日的荒滩也被打造成绿洲,目前,当地城乡绿化率已达3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移民们吃的都是净化过的黄河水。

  进到客厅,习近平总书记坐在沙发上和刘克瑞一家拉起了家常。当被问及搬迁前后的变化时,刘克瑞从墙上相框中取下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小女孩并排站在院中,二人穿着陈旧,背后是排土坯房,一片破败萧条景象。

  刘克瑞向总书记介绍,照片上的人是他的妻子马建花和女儿刘晓丽,2012年搬迁前在老家院子合影留念。搬迁之初,刘克瑞一家分到一套建好的砖瓦房,两居室,占地54平方米。2017年脱贫出列那年,家里又续建了两间新房,其中就包括这间客厅。

  2012年,原州区、同心县群众搬迁到新家园后,迎接他们的是建好的住宅、幼儿园、小学……一切都是新的,城里有的这里也有,他们在这里开启了美好新生活。

  村内外是硬化路,弘德村也通了公交车,村民花2元钱,就能到达10公里外的红寺堡区城区,非常方便。

  村里因地制宜发展各类产业,大力提高移民收入水平。在弘德村,6700亩耕地全部整合流转,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甜瓜、紫花苜蓿等作物。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村民或在家里发展养殖业,或到村内扶贫车间上班,或到村郊的农业企业、工业园区就业,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年,弘德村村民土地流转费收入357万元,养殖收入743万元,劳务收入近4000万元。

  弘德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1699户7013人中,建档立卡1036户499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9.8%。近年来通过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减至20户5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8%。

  美好的时光,总过得很快。刘克瑞一家依依不舍将总书记送到家门口。

  此时,闻讯而来的村民汇聚到刘克瑞家的大门口,掌声雷动,“总书记好”“总书记辛苦了”“感谢总书记”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总书记来到咱扶贫车间

  在弘德村村部对面,一片新建厂房格外醒目。这家从事纸箱包装的企业是当地的扶贫车间。6月8日下午,扶贫车间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

  “当时大家都在岗位上干活,我正忙着给牛奶箱安装塑料提手。看到总书记微笑着走过来,我们放下活计聚拢过去。”车间工人们回忆起当时亲切温暖的场景,心情依然无法平静。

  “总书记对移民的生产生活非常关心,询问我从哪里搬来,现在收入来源都有哪些,日子过得顺心不顺心,问得很细致。”今年54岁的包装工赵淑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难掩激动。她当时回答,总书记来看乡亲们,大家感到很温暖,现在国家的政策好,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包装工郑耀明告诉记者,总书记除了问他从哪里搬来,现在生活怎么样,还问他多大年纪了。“我说67岁,总书记说我们同岁,是同龄人。我感觉总书记太平易近人了,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我5年前就在离村不远的厂子打工,从庄稼人变成了上班族,去年村里包装厂建成后就来这里上班了,挣钱更方便。我现在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生活越来越好了。”村民李小玲告诉记者,她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工人,每年有近4万元收入。“以前家里太穷,觉得脱贫是很遥远的事情,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务工,不但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还可以跟城里人一样有工资收入。只要肯干,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王规娃的老家在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2012年,他们一家人移民来到弘德村。她说:“我们在老家种庄稼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遇到干旱年份,连温饱都成问题。自从搬迁到弘德村,我们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家门口上班,有稳定收入,再也不为生活犯愁了。”

  “我和老伴都是60多岁的人了,外出打工、在家干农活都不容易。如今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给纸盒穿提手,活轻松,一天下来能挣不少钱。”今年64岁的张东鱼高兴地说。

  “总书记很关心我们的销售情况,我告诉总书记,我们是以销定产,所以基本没有库存。总书记尤其牵挂员工收入。”扶贫车间负责人徐玲告诉记者,总书记的到来,对全厂上下都是巨大的鼓舞。当前,车间已稳定解决67名村民就业,60%以上的都是建档立卡户,就连村里的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能在扶贫车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工资按件计酬,多劳多得。

  从面朝黄土到鳞次栉比的移民新居,从靠天吃饭到依托产业发展、劳务输出稳定脱贫,移民村里的新生活越过越红火。

  记者离开弘德村时,已是夕阳西下,面对罗山、背靠小院,村民们正坐在院子里纳凉聊天。说起这些年生活的变化,他们满脸笑意,大家都说:“共产党好,黄河水甜!”

<p>  刘克瑞(左)和妻子在客厅中陪孙子玩耍。 均本报记者 马楠 摄</p>

刘克瑞(左)和妻子在客厅中陪孙子玩耍。 均记者 马楠 摄

<p>  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移民新居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四面延伸,学校、幼儿园、医院一应俱全。 </p>

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移民新居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四面延伸,学校、幼儿园、医院一应俱全。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