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 ->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
奋楫笃行启新局
——宁夏举全区之力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1-12-20 10:01:54   
2021-12-20 10:01:54    来源:宁夏日报

  黄河奔涌,奏响新时代澎湃乐章;岁月留痕,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新航程。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努力建设先行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必须担当的时代新使命。

  站位服务国家战略、着眼流域全局、担当宁夏责任!去年6月以来,宁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国家大局、自觉担当宁夏责任,以先行区建设统揽宁夏“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在黄河流域率先积极探索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举全区之力推动先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

  纲举而目张,执本则末从。

  建设先行区,拿什么做抓手?要实现哪些目标?

  我区全面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五区”战略定位和“一带三区”总体布局,确定了10大重点任务,组织编制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水安全保障等专项规划。

  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编制《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方案》,启动了《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

  通过“四权”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以用水权改革促“节水增效”、土地权改革促“盘活增值”、排污权改革促“降污增益”、山林权改革促“植绿增绿”,构建确权赋能、定价入市、公平交易、生态补偿、政策激励等制度体系,实现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不断激发动力、释放活力。

  如果说宁夏推动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立起先行区建设的“四梁八柱”,那么先后召开的6次推进会,则是一次一个重点、一次一项部署,以点带面、渐次展开、深入实施,为先行区建设注入了蓬勃力量。

  在实地观摩推进中,大家统一了思想:惟有实干,才能在加快先行区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新的路子,才能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的作为。

  在实地观摩推进中,大家凝聚了共识: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珍惜干事创业平台,抓住干事创业机遇,以实干体现忠诚、以实干展现担当、以实干成就事业、以实干为民造福。

  (二)

  清晨,石嘴山市星海湖南域,芦苇翻飞、鸟鸣阵阵,尽显秀美之色。

  去年以来,星海湖经过实施补水水质提升工程、南域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星海湖内循环工程三大工程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后,重塑了容颜、给人以惊喜,成为网红打卡地,从群众“眼里”走向了“心里”。

  吴忠市利通区梅家湾堤防,则是河面开阔,河水湍急。这是青铜峡大坝下游的第一个落差急弯,也是吴忠境内黄河离城区最近的险工段,历史上极易决堤。如今,按照50年一遇标准改造加固后的堤防,成为保障黄河安澜的坚固防线。

  顺着蜿蜒山路向贺兰山深处行进,目光所及皆是树影婆娑。曾经满目疮痍的贺兰山,再不见一辆辆出入繁忙的运煤车,听不到接二连三的爆破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文体运动休闲公园、桃李芬芳生态果园、工矿废弃地旅游开发等“旅游+生态修复”项目……

  生态保护治理,是先行区建设之本。

  我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四水四定”原则,突出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农田、城市、沙漠七大生态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协同治理、重点治理,严格落实禁伐、禁垦、禁采、禁牧的“四禁”规定,完善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减少肥药用量的“四减”措施,抓好治河复滩、治沙固土、治水定量、治山增绿“四治”任务,努力实现保持河道不断流、保持湖泊不干涸、保持水土不流失、保持农田不污染的“四保”目标。

  努力总会有回报:1月至10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1%,PM2.5平均浓度优于国家考核目标,PM10平均浓度优于自治区目标要求;黄河干流宁夏段稳定保持Ⅱ类进Ⅱ类出,20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国家考核目标;农用地土壤环境总体清洁,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三)

  建设先行区,必须紧盯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

  “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把奶产业确定为‘九个重点产业’之一,在好政策的扶持下,今年夏进乳业营业收入实现了年增长20%的好业绩。让我们对宁夏的奶产业信心更足,相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年底盘点,宁夏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学激动地说。

  今年10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2万吨。

  产业转型升级,是先行区发展之要。我区在产业转型、绿色发展上,步履坚定。

  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我区明确提出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九个重点产业”,转变产业观念、改变产业基因、调整产业结构,把资源能源变成产业产能、变成真金白银,努力推进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培育、融合化发展。实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四大行动,推进制造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品换代,推进种养业更“绿色”、更“牛劲”、更“红火”、更“洋气”。

  前进路上,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面临的“双控”目标逼人、“双碳”任务繁重、双重压力巨大时,宁夏态度坚决、行动坚定。

  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三新”产业,把科技创新作为美丽新宁夏建设的战略支撑,加强科技力量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以质量换容量,加快推进停、调、改三项工作,抓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为新产业、新项目、新业态腾出环境容量。

  以绿能换“黑能”,扎实做好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切实减少煤炭消耗、降低能耗强度。

  以时间换空间,统筹节能、降耗、减排,坚持有立有破、有保有压、有进有退,发挥好企业主体、市场引领、政府调控三大作用,建立完善约束、激励、评价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宁夏,正全力答好“双碳”“双控”这道必答题。

  (四)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每个家庭、每个人来说,就是孩子能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老人能够健健康康、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自己的收入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先行区建设中,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基础设施、民生福祉等短板弱项,不断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和推进“十大工程项目”,大力实施“四大提升行动”。

  我区着眼解决移民地区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123.3万移民纳入乡村振兴支持范围,让大家对未来的好日子信心十足。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让宁夏的孩子不出门,就能接受名师的教育。

  “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中,建立了覆盖自治区、市、县、乡、村的五级卫生医疗信息专网,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启用电子健康码,推动就医实现一码通用等。

  建设先行区,为百姓带来了更强的幸福感、更足的获得感。

  奋楫笃行启新局。宁夏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蹚出路子、创造经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周一青)

<p>  治理后的渝河水清岸绿,成为隆德居民休闲的乐园。(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党硕 摄 </p>

治理后的渝河水清岸绿,成为隆德居民休闲的乐园。(资料图片) 记者 党硕 摄 

<p>  中通快递银川转运中心时刻处于忙碌状态。为满足业务量增长的需求,中通快递银川转运中心通过新增先进设备、增加仓储容量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产能。</p><p>  本报记者 王鼎 摄 </p>

  中通快递银川转运中心时刻处于忙碌状态。为满足业务量增长的需求,中通快递银川转运中心通过新增先进设备、增加仓储容量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产能。记者 王鼎 摄 

<p>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安装调试新上马的广汽乘用车——曲轴自动化项目生产线。目前,该企业成功为国内多家企业提供了12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使“人工矩阵”的制造工厂,彻底变成了无人工厂。本报记者 王鼎 摄 </p>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安装调试新上马的广汽乘用车——曲轴自动化项目生产线。目前,该企业成功为国内多家企业提供了12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使“人工矩阵”的制造工厂,彻底变成了无人工厂。记者 王鼎 摄 

<p>  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传统的工控系统与新兴的工业互联网相结合,服务于机床、自动线和机器人等制造业厂商,目前已帮助200多家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分享工业云生态,赋能、赋值、创新、转型。本报记者 王鼎 摄 </p>

  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传统的工控系统与新兴的工业互联网相结合,服务于机床、自动线和机器人等制造业厂商,目前已帮助200多家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分享工业云生态,赋能、赋值、创新、转型。记者 王鼎 摄 

<p>  百瑞源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分装锁鲜枸杞。百瑞源锁鲜枸杞和枸杞原浆不仅满足了消费需求,而且开创了新的消费需求,销量增长。</p><p>  本报记者 王鼎 摄 </p>

  百瑞源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分装锁鲜枸杞。百瑞源锁鲜枸杞和枸杞原浆不仅满足了消费需求,而且开创了新的消费需求,销量增长。记者 王鼎 摄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