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小康你好 脱贫攻坚看宁夏 ->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 闽宁帮扶成果
同一份事业 同一种责任 同一个愿望
——闽宁两地干部群众心中的“闽宁协作”
2020-09-06 00:00:00   
2020-09-06 00:00:00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24年来,闽宁两省区始终坚持党政携手推进、结对携手帮扶、产业携手带动、社会携手互助、群众携手参与,深入开展经贸协作,大力推进产业合作,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协作领域一年比一年宽,帮扶成效一年比一年好,全面合作催生了新的动力,差异互补生成了新的优势,思想碰撞拓展了新的理念,在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发达与欠发达之间开行了“直通车”、搭起了“连心桥”、跑出了“加速度”。

  正是这样的山海携手,探索出一条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脱贫发展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这是同一份事业。

  2018年12月,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22名队员赶赴宁夏挂职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黄水木是领队。

  一年多的时间里,黄水木牵线搭桥引资金、引企业、兴产业,与固原干部群众一起,决战贫困。与他一样,第11批援宁工作队在一年多来,完成招商引资104亿元、援建184个扶贫车间、引进总投资5.83亿元的17个产业项目等等。“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能取得好成绩,最关键的是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科学指引。思想的指引越有成效,思想的认同更加坚定。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跟踪推进资金和项目的实施进度,确保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努力交出一份让大家满意的答卷。”黄水木告诉记者。

  宁夏扶贫办二级巡视员马振江从事扶贫工作已经有35年了,见证了宁夏抗贫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在推动闽宁协作中,一批批福建援宁干部、科技人员、医生、教师、闽商,在闽宁两地之间奔波,成为了桥梁纽带,帮助宁夏引产业、引技术、引人才,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使得宁夏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马振江感叹。这么多年,由福建援建的一座座学校、一所所医院、一幢幢厂房,不断在宁夏的山川矗立起来,成为闽宁协作永远的丰碑。“作为一名宁夏的扶贫干部,我将进一步按照闽宁协作‘五项机制’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闽宁协作工作。”马振江说。

  这是同一种责任。

  全身心投入到固原医疗帮扶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陈金通,在援宁服务期将满之时,做出继续留在村里的决定。陈金通饱含深情地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愿意做闽宁纽带、结山海深情,助力宁夏医疗事业发展。”

  转眼间,莆田市海峡职业中专学校教师杨明在宁夏西吉支教已经6年,带了两届学生。

  “考上大学,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重要出路。”教学中,杨明常用这句话鼓励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每逢寒暑假,学生自发地排成一队长龙,饱含深情地喊着:“杨老师,你一定要再来啊!我们等着你回来上课!”“好,开学第一天,我定在校门口迎接你们。”为了这句承诺,杨明一再延长援助宁夏服务期。

  这是同一个愿望。

  对于福建,宁夏稻渔空间生态休闲观光园负责人赵建文有说不完的话。

  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稻渔空间每年往福建各地销售价值200多万元的大米,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得益于闽宁协作,帮助我们拓宽销售渠道,让宁夏优质大米为福建人所认知。”赵建文说,他希望闽宁两地政府再多多“牵线做媒”,让宁夏优质大米进入更多福建人的餐桌。

  任职闽宁镇副镇长的福建挂职干部李辉钦的闲暇时间,交给了直播卖货。他免费代言的是闽宁镇扶贫车间里的特色农产品。

  “我们谋划打造闽宁镇本土的电商品牌平台,试水闽宁协作消费扶贫新通道。此外,我还计划把消费扶贫和旅游扶贫结合起来,借助厦门旅游的优势,把更多宁夏的农产品带到厦门,销往全国各地。”李辉钦说。(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姜璐)

【编辑】:樊玲
【责任编辑】:王小梅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