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彩固原·最美梯田”为主题的首届梯田花儿节在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启动。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看,欣赏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力作。
以蓝天白云为幕,以数百万亩梯田为舞台,用天然鲜花装扮,一副《中国最美旱作梯田》壮丽画卷徐徐展开,独特的梯田风貌、深厚的农耕文化、多彩的田园风光在高天厚土上一一呈现,人们在观赏中,品当地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切身体验梯田独特美景。
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在多年前,却是“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的荒凉景象,是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
来自五湖四海的摄影爱好者、拍客及网络达人,用镜头定格美景,在网上分享这一壮观景象。
劳作的在田间地头的群众,随口喝起了花儿,身着盛装的花儿歌手穿梭在花丛、绿树、庄稼之间,将《尕妹妹弹得是口噙子》、《古老的信天游》《放马山歌》《一对对鸳鸯水上漂》《吆骡子》《花儿与少年》等独具地域特色花儿传递在山坳、白云上。让游客沉醉在美妙的六盘山民俗花儿中,领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人文融合的梯田魅力。
“1983年,彭阳建县之初,全县200多万亩农田中,平整一些的耕地不足3万亩。”彭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陡坡地一亩地产粮不足百斤,广种薄收。
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这已经不是生活问题了,而是更为严重的生存问题。
为了生存发展,彭阳县在生产实践中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改坡造地、修建梯田、建设淤地坝、封育造林等一系列“治山改水”工程,有效解决了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
截至2018年底,彭阳林木累计保存面积达到203.8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 %提高到27.5%,累计治理小流域106条177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 %提高到76.3%。
一锹一锹的艰辛,一代一代的坚持,昔日荒山秃岭变千山一碧,“三跑田”变成“三保田”,粮食亩产量倍增。
固原,这个中国远古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地方,与彭阳一起改变。
固原是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融合交汇的前沿,以历史名城、丝路重镇而著称。固原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地区,固原的扶贫史是艰苦奋斗史、生态建设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固原人民战天斗地、顽强拼搏。
特别是近年来,固原市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定位,着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种出产业、种出风景、种出财富,推进山绿与民富双赢、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绘就了300多万亩旱作梯田的壮美画卷,被誉为黄土高原美丽的“指纹”。
经过多年努力,固原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和“陡坡变良田”的治理目标,取得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成效。固原发生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这些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固原人民的衣食来源;这些梯田是固原人民苦干实干、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佐证,是固原人民的精神象征;这些梯田是是固原体量最大的独特景观。
今年,固原市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开展了春节社火巡演大赛、春天山花节等一系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本次梯田花儿节将通过“民俗花儿唱梯田”“聚焦固原拍梯田”“诗词曲赋赞梯田”等系列活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依托固原市旱作梯田、农耕文化、特色居民和其他重要旅游资源,通过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旱作梯田田园综合体、积极申报中国旱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中国最美旱作梯田”品牌等措施,把旱作梯田作为实现生态建设和全域旅游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形成辐射全国、吸引世界的旱作梯田旅游大格局,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固原梯田是典型的旱作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旱作梯田”,绘就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五彩画卷,书写着与众不同的乡村美景,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顿觉美感倍增……
固原处处有梯田,每一片梯田都展现着固原人民拼搏不屈战天斗地的精神。(记者 王玉平 剡文鑫 党硕 实习生 李东 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