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兴水塞上 -> 黄河生态保护与治理
黄河三角洲里,东方白鹳住上了“经济适用房”
2025-04-16 21:47:53   
2025-04-16 21:47:53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路边,每根电线杆顶上,都筑有一个鸟巢,公园的工作人员说:“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巢,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的乔木上筑巢。”为什么东方白鹳会选择在这片没有乔木的土地上栖息繁衍?4月14日,“行走黄河”行进式主题报道走进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方白鹳的平均寿命48岁,体高在120厘米左右。它的眼睛周围生有一圈红色皮质斜着生长、且微微上翘,仿佛是在斜视着我们,所以它又被称为‘三高’之鸟,即高寿、高挑、高傲。”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东方白鹳主要生活在日本、韩国,随着化学工业发展、生态环境破坏及人类非法狩猎,东方白鹳逐渐从日本和韩国消失。2005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首次监测到东方白鹳。随后,保护区开始对东方白鹳进行保护。

1 (2).jpg

被救助的东方白鹳。

  工作人员发现东方白鹳特别喜欢在高大的乔木和电线杆上筑巢,考虑到它在电线杆上筑巢,粪便会对电线有所腐蚀,不仅会影响周围的生产用电,对鸟类自身也是一种威胁。2007年,工作人员为它们建了133处人工招引巢。现在,已经有75处被成功利用。东方白鹳在这些专为它们搭建的“经济适用房”里生儿育女、繁衍生息。“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黄河三角洲已经成为东方白鹳最重要的栖息繁殖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去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监测到东方白鹳3724只,东营市成为中国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之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副站长周英锋告诉记者,东方白鹳之所以选择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定居,原因主要有三点:安全环境好、生态环境好、定制人工巢好。

2.jpg

黄河三角洲已经成为鸟儿的乐园。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心主任王忠敏介绍,近年来,自然保护区通过持续对自然生态进行陆海统筹一体化保护修复,保护区创新探索形成了“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构建了河陆滩海连通体系。治理互花米草治理13.1万亩,累计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5.2万亩。河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明显提升,为鸟类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现在,保护区内鸟类种类已由1992年建区之初的187种增加至现在的374种,每年迁徙越冬的鸟儿达数百万只。(宁夏日报记者 张涛 文/图)

【编辑】:宁夏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