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公布“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至2021年一百年间不同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治水兴水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宁夏4项工程光荣入选“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其中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固海扬水工程入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项目,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入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项目,黄河宁蒙河段二期防洪治理工程入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项目。
1975年6月,在党中央、自治区的亲切关怀下,同心扬水工程开工建设,1978年5月竣工通水。1986年9月3日,固海扬水工程首级泵站—泉眼山泵站泵房里机器轰鸣,黄河水顺着管道喷涌而出,宣告宁夏第一大扬水工程竣工通水。2003年10月26日固海扩灌扬水工程全线通水。 作为宁夏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生态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固海扬水工程浸润宁夏扬黄灌溉的半壁河山,在巩固区域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该工程三大系统爬升近400米的旱塬,滋润着161.79万亩农田,保障了120万人口、70万头大家畜的安全用水。工程投入运行以来,累计为灌区输送幸福水126.3亿立方米。 47年励精图治,中国大西北曾经苍凉寂寂的版图上,奇迹般地诞生了一片荒漠绿洲。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第一个闸墩式水电站工程。从1958年8月26日破土动工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历时20年之久,其间历经下马风,熬过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当时的宁夏没有工业基础,信息闭塞,物资匮乏,财力也靠中央拨款……其建设十分艰辛。
青铜峡水利枢纽抬高黄河水位后,东干渠伸入坝上取水,河东总干渠从8号发电组的尾水取水,并通过秦汉分水闸将黄河水分流至秦渠、汉渠和马莲渠;河西总干渠从1号和9号机组退水口取水,并依次将水分给泰民渠、西干渠、惠农渠、汉延渠、唐徕渠和大清渠,从此宁夏结束了千年无坝引水的状态。青铜峡水利枢纽电站发电后,为冶金、煤炭、机床、化肥、农机、纺织、电子等等现代工业提供了充足的电力。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作为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是为解决革命老区陕西定边、甘肃环县和宁夏盐池、同心县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防治地方病,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而兴建的一项扶贫扬黄工程。工程分三省共用工程和专用工程。共用工程于1988年开工,1996年竣工,历经2009年续建和2016年更新改造,主体工程“脱胎换骨”,数字化赋能智慧水利转型,设备效率、供水保障率大幅提升,跻身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扬水泵站之列,为陕甘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的时代伟力。截至2022年末,工程累计引水20.5亿立方米。
为保母亲河长治久安,2015年,黄河宁夏河段二期防洪工程,在中卫、吴忠、银川和石嘴山4市10个县区开工建设,并被国家确立为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30亿元,中央资金投入18亿元。工程的实施全面提高了黄河防洪标准,威胁宁夏沿黄城市带的“心腹大患”——大洪水、河道摆动、冰凌基本解除。近年来,工程不仅在防洪、防凌中发挥了显著的效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逐渐凸显。(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文 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