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宁夏党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部门举办了“决战西海固——脱贫攻坚看宁夏”主题采访。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请随着本网记者的视角,感同身受宁夏西海固地区各市县区的干部群众是如何向贫困宣战,为致富竭诚尽智的一个个感人瞬间与故事。
5月中旬,地处宁夏吴忠市盐池、同心和红寺堡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交界处的惠安堡中学已经复学近两个月了,班级内的老师、学生虽戴着口罩,可一点也不影响教室里不时传来的讨论声和笑声。
学校宿舍楼
惠安堡中学位于盐池县惠安堡镇南街,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寄宿制初中,也是镇里唯一一所中学。目前,学校有教职工31人,学生231人,其中住宿生155人。义务教育服务辖区是惠安堡镇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此外,还接收一定数量的外来流动人员子女。从2017年开始,吴忠市18所学校选聘骨干教师、师范类大学生36名赴盐同红帮扶结对学校开展支教工作。吴忠市教育局对在3个贫困县(区)的贫困村学校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农村教师每月补贴500元,并给予每月不低于1800元的生活补助;凡在集中连片地区工作满两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优先评聘。
英语课上分组教学
丁伏强是吴忠二中的物理老师。作为结对帮扶学校教师,2019年9月,他来到惠安堡中学,担任九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时间匆匆而过,再有两个多月一年的帮扶工作就要结束了。即将离开这里,他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孩子们给我印象很深刻,他们从一开始对学习没有太多信心,到现在都变得爱学、想学了,我也可以放心地离开这个地方了。”随着盐同红地区逐步脱贫,越来越多条件较好的家庭将孩子送到城里上学。丁老师看到留下来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心。上课时,许多学生都低着头不看黑板也不看老师。为了突破这一困境,他利用物理学科的趣味性,通过一些实验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还在上课时尽量提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让他印象很深刻。这个孩子平常都靠姥姥照顾,交餐费小姨来,开家长会是舅舅来……“因为学生不自信,经常低着头不爱说话,我每次就想办法和他多交流,也让同学们多帮助他,现在成绩已经从之前的中间水平考到了全班第三名了,考上高中希望很大!”丁老师说。
正在跳集体舞的同学们
惠安堡中学校长梁成勇是学校变迁的见证人。28年前,他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里教书。他说,学校里学生最多时有1000人左右。现在虽然只剩231人,但是老师们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到每个学生。他坦言,这里学生的家庭情况普遍比较复杂,孤儿、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的占比高达18%左右,平均每个班里就有近三分之一的贫困学生。这样的特殊情况让他在除了抓教学外还带着老师们加强对学生的心理介入。从开始一对一的对特殊家庭情况学生进行帮扶,到后来的一对多。梁校长认为,这些孩子的硬件条件差距其实不大,更多的是帮助他们消除孤独感,爱学生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学生。他还对老师们说,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放开,对落后一些的学生要一个都不放弃,只要坚持一定会发生改变。他说,当了近30年教师,最幸福的事就是接到曾经的学生打来问侯的电话。那些已经就业的学生还没忘记自己,这份坚守就是值得的。
宿舍楼内部
吴忠市教育局副局长张进存介绍,市教育局已整合市区优质教育资源,与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镇学校组建18个城乡帮扶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协作体,建立覆盖小学、初中的结对帮扶机制。城区18所结对帮扶学校分头到所结对帮扶学校走访调研,实事求是把脉问诊,找准问题和方向,建立问题清单,把连片贫困地区学校纳入全市教研共同体,让城市、乡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