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爱纠错。”这在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路街道富宁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是大家公认的。
天一阴沉,种植户们就开始担心作物受冻,早晨舍不得把棚顶的棉被卷起来。
“这是错误的。“车还没有停稳,张老师已经冲着种植户高声呼喊起来,”赶紧卷起棉被,光照产生热能,热能量不是用被子捂出来的。”
一看到棚里的地干了,种植户忧心忡忡,担心农作物旱死,全然把张老师“半个月浇一次水”的叮嘱抛到脑后,偷偷浇水。
张老师发现后,又气又恼。“叮嘱多少次,要科学种植,你们过去的种植方法必须改变。”被老师一顿教育,种植户悄悄低下了头。
张老师叫张季中,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一名老师,还是一名农业技术科技特派员。纠正种植户的错误种植方法,指导其科学种植,是他的一种责任使然。
西夏区富宁村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温棚多是去年的新朋,种植户多为甘肃、固原等地的移民群众,种植经验多为传统方法,打理大棚的经验更是不足。
“科技特派员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张季中说,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把科技种植的理念“种”进村民心里,让每个农户掌握科技种植的核心技巧,用科学种植给乡村振兴添力。
纠正错误的种植方法并不是一件易事。为了培养农户科学的种植技术,张季中到富宁村的频率从起初的一周1次变为一周2、3次,如果遇到变天的天气或者挂果关键期,他则来得更频繁。
一般情况下一棵西红柿秧苗上能结出四至五层西红柿,富宁村的种植户发现,按照张季中的方法种植,一棵西红柿结出八、九层西红柿,产量丰硕,种植户收入自然高。种植一茬下来,每个种植户都对张季中竖起了大拇指。
春节期间,前来富宁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采摘的客人络绎不绝。“这里的西红柿品种多,适合不同人群的口味。”一位已5次来采摘的采摘者道出原因。张季中表示,今年,富宁村种植了市场口碑较好的普罗旺斯、佳旺等5个西红柿品种,所以很受欢迎。
17号棚种植的“粉贝利”西红柿最受采摘者欢迎。张季中说,粉贝利西红柿因其抗病性弱,吴忠一户种植户曾尝试种植,但以失败告终。粉贝利口感好、市场行情好,张季中去年下半年将其引入富宁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试种。
种植户错误的种植方法被纠正过来后,严格按照张季中的种植要求对温棚实施管理,“粉贝利”西红柿试种成功。春节期间,“粉贝利”西红柿进入盛果期,预计每栋温棚一茬能产1.2万斤。张季中说,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一栋棚挣7万元不成问题。
2月10日上午,天气阴沉,张季中却没有像过去那样开车奔赴富宁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纠正种植户不卷棉被。张季中笑着说:“很多坏习惯,种植户已经改正过来了。”(宁夏日报记者 乔素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