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通讯员 姚兰 曹锦荧)暑假来临,很多家长计划带孩子外出旅游。然而,还有不少家长将医院眼科门诊作为孩子“打卡”第一站,纷纷带孩子检查眼部健康、视力情况。在银川爱尔医院,暑假后,儿童青少年视光科门诊量增长约为平时的6倍。
“家庭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银川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主任杜继清表示,孩子在家读写时的姿势,用眼的距离、时长,房间的光线亮度……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守门人”,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用眼行为监测和近视科学干预。
10岁小孩常趴着写作业
半年内近视涨200度
最近一个月,王女士发现自己10岁的儿子小龙(化名)常使劲眨巴眼睛,期间还提出想换副新眼镜。“现在戴的眼镜是上一个假期配的,他说想换眼镜我以为他仅仅只是想换个新的眼镜,就拒绝了他的要求。但是最近经常眨眼睛有,时候还老揉眼睛,我就有点担心了。”
王女士遂带孩子前往银川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经检查,小龙左眼近视度数为375度,右眼近视度数为325度,还稍微有点斜视——短短六个月,双眼近视度数均涨了200多度。医生表示,孩子近视发展快与其不良用眼行为有关。
原来,小龙常把头枕在左臂歪着头写作业、看书,这样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只怪我没上心,平时没有及时干预他的用眼习惯,还有如果早点带孩子来专业医院检查,也许视力不会下降这么快。”刘女士说。
根据孩子的用眼习惯和眼部检查结果,医生为小龙制定了近视防控方案:“云夹”行为监测+验配“思问”离焦定制框架眼镜。
银川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主任杜继清表示,作为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近视是因为在学校用眼过度导致。可实际上,孩子在家时间更多、用眼行为和环境更差。所以,学习不是孩子近视的“背锅侠”。在家庭中,家长除了要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更要关注孩子的不良用眼行为,可通过近视防控可穿戴智能护眼设备——“云夹”,全天候监测孩子近视发生与发展的数据,配合专业医生指导控制孩子近视度数增长。
“对于眼睛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每天应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尽量避免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读写时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读写姿势。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33cm)、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3cm);同时,要遵守三个‘20’的原则。即看近20分钟,应视远20英尺(6m),且至少达到20秒以上。”杜继清主任表示,“预防近视的关键是坚持‘一增一减’,即增加户外活动,切实减少用眼负担。建议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
普通眼镜无法有效延缓度数增长
需去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做科学干预
“孩子近视,不能只是简单地配副眼镜。”杜继清主任说,人们通常配戴的眼镜属于单焦框架眼镜,其主要作用是矫正视力,让人戴上后看得清楚,并不能有效延缓近视度数增长。
直至离焦框架眼镜的出现,它让延缓近视发展有了新的可能。
考虑到每位儿童青少年的全眼屈光分布情况、离焦状态都不尽相同,爱尔眼科引进了多光谱屈光地形图(MRT)仪器。
该仪器能完成孩子全眼屈光度检测,并将全眼屈光值绘制成环形、区块、立体等多种图形,以不同颜色标识,直观展示其近视状态和发展趋势。
之后,专业医生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离焦状态,“量眼”定制离焦框架眼镜,使孩子在提高配戴舒适度的同时真正做到一人一“视界”,以此对全眼各区域形成稳定的理想离焦,避免近视过矫欠矫,从而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
“想要延缓孩子近视度数增长,科学干预很重要。”杜继清主任提醒,家长发现孩子近视后,应及时带孩子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医生基于患者的用眼习惯和眼部检查参数,为其量身定制近视防控方案。
近年来,爱尔眼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责任,为近视防控持续提供医疗、科研等技术支持,不断丰富近视防控产品类型,助力为儿童青少年打造一道“个人专属”的近视防控“闸门”。
目前,经临床使用,证明有效的科学防控近视手段除视功能训练外,还包括光学手段,如角膜塑形镜、功能性眼镜等,药物手段如低浓度阿托品等。
构建分级连锁,发挥网点优势
爱尔眼科引领近视防控新时代
今年,是爱尔眼科成立20周年。作为眼科医疗集团,爱尔眼科不仅在国内完成离焦定制技术和产品布局,在系统内上百家医院推广应用,为近视患者带去近视防控方案和更舒适的配戴体验;还通过持续构建“中心城市医院-省会城市医院-地级市医院-县级医院”的分级连锁模式,设立上千家视光门诊,形成独特的网点优势。
为进一步完善近视防控综合诊断标准,满足患者需求,爱尔眼科于2021年就成立了青少年近视眼防控门诊,并以“5P近视防控模式”(即“Prevention 预防为先、Prediction 科学预测、Process 流程标准化、Platform 平台支撑及 Parents 家长守护”五个维度)为核心,充分依托学科医生、诊疗技术和服务等优势,为中国3-18岁儿童青少年精心制定“预防建档+科学预测+控制干预+科普教育”一站式诊疗方案,守护更多孩子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