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2021全国两会 -> 京宁连线 -> 文字
残疾人如何融入社会
2021-03-10 07:22:11   
2021-03-10 07:22:11    来源:宁夏日报

  网友留言:我是一名公益志愿者,经常去“蜗牛之家”从事公益活动。“蜗牛之家”是专门照顾16岁以上智力残疾人的公益组织,成立1年时间,已经搬了4次家。小区居民害怕他们有攻击性,不愿与他们为邻;商业房价格太高,“蜗牛之家”又租不起。智力残疾人群也跟正常人一样,只不过各方面相对慢一些,他们理应享受和其他人一样的权利。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全国人大代表吴玉才:从自身实现脱贫致富,到带动更多的残疾人逐步奔小康,近年来我区残疾人事业已迈上一个新台阶,残疾人脱贫工作成效显著,残疾人小康进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部分残疾人仍然难以与社会接轨,残疾人保障工作仍存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保障内容不够健全、保障措施不够细化等问题。

  残疾人在工作生活中很容易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帮助残疾人消除障碍重获信心、尽快融入社会,是各级残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是残疾人最有效最直接的融入社会的方式。建议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大力开展支持性就业,让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逐步过渡到常态就业环境中就业。

  2021年,自治区将进一步兜好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000户,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分别提高10元和40元,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持续提升。我们要深入挖掘“身残志坚”的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发残疾人思想从脱贫向过好日子转变。对具备就业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帮扶,做好就业培训及跟踪服务,提升培训效果,通过就业稳定脱贫,更好地融入社会。

  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这些年,我持续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健康和生活需求。社会各界始终在努力探索更好地帮助残疾人群体的方式。助残不仅是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更要帮助这一群体融入社会。

  我认为,首先,应当增进了解、提高意识。比如网友提到的“智力残疾人群”,只有充分了解,才能提供精准帮助。社会应该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爱,进一步提高意识,连通残疾人群体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其次,是创新举措,开展精准、个性化的助残服务。据相关调查显示,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差距。网友提到的“蜗牛之家”,如何保障这类公益组织的正常运转,也需要我们在助残工作中加强认识、不断探索,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也需要联合相关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和个人合力探索,主动规划,注意细节,努力让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无障碍出行和生活,无障碍地融入社会。(记者 王刚 毛雪皎 秦磊 智慧)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孙晓村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