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灵武市发展的高度;5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灵武市发展的速度。
5年来,灵武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377亿元升至560亿元,人均GDP达到19万元,稳居全区前列。连续5年荣登“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单,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行列,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产业转型提速增效 现代产业格局初现
灵武产业园是蒙牛集团首个落地的标杆产业园项目,目前蒙牛集团在宁夏区域日均收奶量已突破3000吨,蒙牛集团西北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项目已入驻规模奶牛养殖企业56家。
“我们通过政企联合实现‘种养加’一体化、全产业链规模化。蒙牛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服务、质量监控等利益联结机制,助力中小牧场高质量发展。”灵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5年底,项目园区奶牛存栏将达到25万头,日产奶量达4100吨。
灵武市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现代农业积厚成势,优质粮食生产加工、肉奶、瓜菜、长枣成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44家,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现代养殖基地强势崛起,预计2021年底奶牛存栏达到15万头,成为全区奶产业的重要板块。灵武长枣、“莎妃”蜜瓜、上滩韭菜等特色产品走俏全国,灵武成为国内重要供外蔬菜基地。
在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数百台羊绒纺纱机械正在忙碌生产。该公司董事长王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销售额2.5亿元,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既定目标。计划今年生产羊绒纱锭1800吨,带动园区超过50%的上游羊绒分梳企业复产,为灵武市羊绒产业恢复活力注入“强心剂”。
“以前的企业虽然不在了,但是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包括设备和成熟的技术人员,这也是我们接手以后能够快速恢复生产的重要原因。”该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代飞说,公司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目前产品除了供给灵武市现代纺织产业园下游企业外,还远销河北、山东等地。
灵武市羊绒纺织产业浴火重生,按照“瘦身压产、降债造血、优化整合”的基本路径,羊绒产业重整重组迈出关键步伐,中银绒业成功保壳脱困、焕发生机,新澳等行业领军企业强势入驻,针织、亚麻等板块全面盘活,41家中小羊绒企业稳健复苏,预计2021年底实现产值12亿元。
按照“绿色高端、延链补链、做精做强”的发展思路,高质量完成再生园区环保整改,高标准规划建设“三大功能区”,再生铜、再生铅、铝型材等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宁夏唯一、西北最大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预计2021年底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今年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性收入7亿元,较2016年增长3.7倍。电商交易额连续5年实现双位数增长。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培育科技型企业86家,成功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打造灵武碧水蓝天
“去年村里协助在银行无息贷款,我承包大棚发展种植业,在家门口创业,感觉心里很踏实。”9月22日,郝家桥镇泾灵南村村民易万龙告诉记者,在老家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四五公里,如今孩子在家门口学校上学很方便。
2013年,易万龙搬迁到泾灵南村后,一直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稳定。村干部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精准施策,帮助他承包大棚种植西红柿,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脱贫攻坚让易万龙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选优配强14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57个部门715名责任人包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聘用41名网格员实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网格化管理。”灵武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加强对建档立卡信息的复查复核,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线上线下信息一致。
灵武市坚持精准施策、尽锐出战,驻村队员奋战一线,党员干部倾情帮扶,社会各界鼎力相助,汇聚起携手脱贫、众志攻坚的强大合力。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32亿元。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移民群众人均收入较搬迁前增长89%,现行标准下2523户10565名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6%降至零,以决战决胜、不胜不休的决心兑现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有了自己的家,再也不用在外漂泊了。”不久前,盛世家园居民杨燕来到家具市场,给新家置办了一些家具。4年来,她带着女儿独自生活,去年底她申请公租房,今年6月申请审核通过,她和女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灵武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不仅让“居者有其屋”,更让“居者优其屋”。为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及社区112个用户配置了账号和权限,在建设银行开设公租房租金收缴过渡账户。灵武市接入国家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全区首家全流程线上办理住房保障业务的县(市)。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首曾在当地口口相传的歌谣,唱尽了白芨滩沙漠化给当地百姓带来的苦楚。
“凌晨一两点去种树是常有的事,沙漠温度高,有些树头天晩上运过来,当晚就要栽种,否则第二天就晒蔫了。”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人张学云说,许多年过去了,那时拿着手电筒照明半夜植树的场景还是经常会梦到。
“没治理前的沙漠距离黄河最近5公里,区域内分布10多条水蚀冲沟,黄沙沿沟进入黄河抬高河床,同时风沙危害严重,灾害性天气对工农业造成很大影响。”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代白芨滩人坚持不懈累计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有效遏制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保护了黄河、银川河东的生态安全。
5年来,灵武市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办结,大气、水污染防治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2.44亿元,大河子沟综合治理、东沟人工湿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运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领跑银川,入黄水质合格稳定,森林覆盖率由15.3%提高到20.7%,厚植了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底色。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社会保障网络织牢织密
宋志刚是梧桐树乡梧桐树村志刚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8年8月,他申请了15万元“聚力贷”扩大种植规模。“资金周转不开正犯愁时,‘聚力贷’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宋志刚表示,“聚力贷”利息低,又有党组织做后盾,用得特别放心。
“2017年,全市70个村有44个村集体经济零收入,底子薄、资金少,一些空壳村无钱办事现象突出。”灵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为补齐短板,灵武市釆取“政银合作”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将为民服务和发展专项资金打包捆绑,用“金融杠杆”撬动银行资金,将有一定产业发展条件或经营项目的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贷款对象,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注入强劲动力。
5年来,灵武市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聚力工程”担保基金运行机制成为全国亮点。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1312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1115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四减一优”跑出灵武“新速度”。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预计累计减税降费4.67亿元。灵武人民实现了期盼已久的“高铁梦”,大力推行产业招商、生态招商、以商招商,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0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09亿元。
“耕地不用牲口,收庄稼不用镰刀,村民住上了楼房,家家开上了小轿车。”说起村子的变化,白土岗乡火城子村党支部书记马学山颇为感慨。在马学山眼里,火城子村正在经历一场“蝶变”。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火城子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模式,将党建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激发党员和群众的活力干劲。“火城子村是1976年搬迁的,当时这里到处是沙蒿,一刮风就飞沙走石,窗户上的木头小方格用纸封的,风一刮窗格子有三分之一都被沙子埋住,环境十分恶劣。”村民王自进告诉记者,现在全村人都铆足劲,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火城子村村民发生了由“袖手看”到“动手干”的喜人变化。
灵武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北扩西移、南部改造、东西连接、城市提升”工程,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5%提高到61%。城市功能持续提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古城遗址恢复、主干街道“唐韵”风格改造等重点项目全面完成,13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6963户困难群众忧居变宜居,220万平方米住房供暖分散改集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新修拓宽改造城乡道路300公里,建成美丽宜居村庄23个,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想吃什么就在小程序上点菜,价钱比外面饭馆便宜。”9月22日,灵武市镇河塔社区民生小区60岁居民曲占云拿出手机给记者介绍,只见她打开灵武智慧网络进入灵武居家养老系统点餐页面,当天中午供应的食谱便呈现出来。“1个豆角炒肉、1个凉菜加1份米饭,总共7元。”曲占云点了餐,按照以往经验,最多半小时她点的餐就可以送到家了。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信息化平台‘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呼叫服务、应急救援服务等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上下贯通、覆盖城乡。”灵武市民政局局长杨洪明介绍,目前灵武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医、助购等日间照料服务。依托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开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小程序,为失能和半失能、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提供智能高效快捷的养老服务。
灵武市社会保障网络持续织牢织密,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114个无物业小区实现“幸福物业”全覆盖,打造出具有灵武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连续4年荣获“自治区平安县”,入选“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位列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第93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记者 张晓慧 文/图)
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灵武产业园项目已入驻规模奶牛养殖企业56家。
宁夏亿能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发有限公司是西北最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企业。
黄河金岸稻谷香。
灵武长枣喜获丰收。
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全覆盖。
城市“绿肺”世界枣树博览园。
灵武市兴唐苑美景如画。
昔日漫天黄沙的白芨滩如今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