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 文字头条
殷殷嘱托记心间  更好生活在后头
——红寺堡区奋力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
2021-09-24 07:42:07   
2021-09-24 07:42:07    来源:宁夏日报

  5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朵浪花,但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发展历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红寺堡区4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2779户50585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3月,红寺堡区退出贫困县(区)序列。

  5年来,红寺堡区委团结带领广大移民群众,以“脱贫攻坚、增收富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负重拼搏、奋勇争先,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入列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为红寺堡区提供了一系列叠加发展机遇。

  未来,红寺堡区将以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做好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件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奋力谱写新时代红寺堡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以拼搏实干走完过去五年

  攻坚克难、逆势而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红寺堡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1.2亿元,年均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34亿元增加到15.99亿元,年均增长5.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7875元、6409元增加到25468元、10925元,年均增长7.3%和11.3%。

  2020年,红寺堡区效能目标考核首次跻身山区组第一方阵,为“十四五”顺利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红寺堡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首要民生工程和最大发展机遇,牢牢聚焦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最大区情,蹚出一条易地扶贫搬迁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六个精准”全面落实,“五个一批”扎实推进,4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2779户50585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

  特色产业鼓起钱袋子,交通扶贫铺就致富路,安全饮水滋润万民心,智慧电网点亮新生活,“志智双扶”激发原动力……红寺堡大地旧貌换新颜,移民群众收获了暖暖的幸福感、满满的自豪感。

  立足区情、优化布局,特色产业质效双增。“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全面推进,葡萄酒、枸杞、草畜、黄花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业产业实现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新型工业日益壮大,总投资逾百亿元的湘投控股、中车株洲所等新能源重特大项目成功落户,新能源集维中心建成运行,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到自治区近六分之一。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入红营业,鹏胜时代广场、团结商业广场、燕然银都等商贸综合体相继建成。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暨红寺堡区航空文化旅游节成为精品赛事,罗山航模基地成为“国字号”航空运动营地。弘德村、永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宁夏特色旅游村。

  整合资源、提升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0.25平方公里,累计实施城建项目48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年前的不足10平方公里拓展到12.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30.6%提高到40.1%。

  高标准打造美丽村庄37个,建成柳泉乡、大河乡美丽小城镇。乡村道路通车里程达935公里,城乡居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东市民休闲公园、青云湖公园、金水广场改造提升等工程相继完工,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42%、17.38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8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95.5%,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14.12%、56.69%。杨柳、香园、永新3村跻身全国森林乡村行列。

  心系群众、强弱补短,民生福祉持续攀升。始终保持财政资金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生领域支出占总支出的80%以上。

  突出就业创业,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400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9万余人次,创收近20亿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近一半。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新建改扩建高级中学、第五中学、弘德希望小学等学校106所,大班额、大校额有效化解,率先在全区建立教育扶贫基金,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吴忠市及山区九县前列。

  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传染病楼、妇幼计生中心、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建成投用,打造区域远程心电、影像、检验“三大中心”,成功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区。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体育馆、文化馆、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红寺堡区被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

  锐意创新、深化改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激活力,以创新增后劲。累计实施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领域改革305项,机构改革、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全面完成。

  新民街道实现独立运行,城镇社区由2个增加到8个。“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推行个体工商户“免填单、马上办”简易登记模式。“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落实,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548户。“四权”改革全面启动,水权交易试点成效明显,河长制、路长制、渠长制深入实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设立葡萄产业博士工作站,建成葡萄与葡萄酒(吴忠)技术创新中心、宁夏滩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27家,R&D经费投入强度居山区九县前列。

  兼容并蓄、依法治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自治区“1+6”政策文件,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扎实开展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持续深化“红袖标”义务巡防、“平安顾问”等做法,“135”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被评为全国“2020民生示范工程”,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55124”模式入选首批全国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3年行动,连续5年命案零发生,连续4年未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百场万人大宣讲及“五项特色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发展。

  凝心聚力、强基固本,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础不断夯实,公民道德素质显著提升,涌现出徐海侠、马慧娟、李耀梅、寇启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模范。

  突出政治功能,以基层党建“六项行动”为统领,率先开发“村级事务管理”公益岗位,公开选任村党组织书记,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高质量完成乡村换届,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明显提升。

  突出政治引领,出台稳定人才队伍若干措施,争取行政事业编制534名,面向全国自主招聘近百名硕士研究生,柔性引进1528名产业人才创业,培育2600余名实用人才兴业,形成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氛围。

  巡察监督实现乡镇、部门和村(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审计监督规范运行,营造出更加清朗的政治生态。

  以示范创建奋进今后五年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历史新起点上,红寺堡区立足易地搬迁移民区实际,用示范创建引领发展新征程,切实把“更好生活还在后头”的殷切嘱托转化为美好现实。

  今后5年,红寺堡区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两个高于、五个更加”——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年均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年均增长9%以上。

  到2025年,经济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含太阳山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090亿元;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00元、18000元以上,接近山区县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达到8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平安红寺堡、法治红寺堡建设走在全区前列,乡村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党的建设更加有力,进一步做到理想信念坚定、用人导向鲜明、落实担当有力、人民群众满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提质增效并驾齐驱,全面开辟产业转型新路径。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主动融入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布局,培育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强化质效导向,加快构建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做优高效种养业,做强绿色低碳工业,做优文化旅游业,做活现代服务业。

  功能品质齐抓共促,全面丰富城乡融合新内涵。准确把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特征趋势和政策导向,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实的举措,不断丰富发展内涵,提升功能形象,改善居住环境,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规划先行,推进乡村全面“兴”;优化布局,加快城乡一体“融”;项目带动,推动基础设施“优”;绿色为基,促进环境全域“美”。

  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全面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始终秉承开放理念、创新思维,狠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走出一条开放创新同步推进、相互融合、互动并进的发展新路。深化改革增动力,扩大开放挖潜力,优化环境强实力,创新驱动激活力。

  共建共享同向发力,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新高度。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持续提高居民收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提升健康服务,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全面加强社会保障。

  民主法治协同并进,全面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打好社会治理组合拳,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画好民主政治同心圆。(记者 杜晓星)

<p>  美轮美奂的永新村。</p>

  美轮美奂的永新村。

<p>  弘德村中新茶社。</p>

  弘德村中新茶社。

<p>  红寺堡葡萄熟了。</p>

  红寺堡葡萄熟了。

<p>  做大做强滩羊产业。</p>

  做大做强滩羊产业。

<p>  书法作品大赛。</p>

  书法作品大赛。

<p>  日新月异的弘德村。</p>

  日新月异的弘德村。

<p>  红寺堡现代农业产业园。</p>

  红寺堡现代农业产业园。

<p>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p>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p>  红寺堡酿酒葡萄种植基地。</p>

  红寺堡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p>  罗山脚下产业兴。(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杜晓星 实习生 彭斌 摄)</p>

  罗山脚下产业兴。(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杜晓星 实习生 彭斌 摄)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石卿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