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美丽新宁夏枸杞甲天下 -> 枸杞之乡道地珍品
一粒红枸杞 父子两代情
——周金科周佳奇父子情系枸杞产业的历史印迹
2022-06-17 11:04:54   
2022-06-17 11:04:54    来源:宁夏日报

  核心提示

  2017年,在全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中,“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61.56亿元,并跻身全国农业区域品牌前十强。1980年,狱中的周金科从未想到有这一天。

  2007年,除了枸杞啥都倒腾、不想在父亲庇护下生活的周佳奇也没想到,自己会继续扛起“中宁枸杞”大旗,为中宁枸杞寻找新路。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被誉为中宁“枸杞大王”的周金科、周佳奇父子两代弄潮儿,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宁夏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步伐,伴随着“中宁枸杞”蜚声中外的进程,书写了一段宁夏民营企业家情牵家乡、心怀大爱的故事。


<p>    丁淑梅看着红红火火的枸杞,就像看着自己红红火火的日子。</p>

丁淑梅看着红红火火的枸杞,就像看着自己红红火火的日子。

<p>    上世纪90年代,周金科走出国门闯市场。(资料图片)</p>
上世纪90年代,周金科走出国门闯市场。(资料图片)

<p>    投身枸杞事业50年,周金科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p>
投身枸杞事业50年,周金科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

<p>    周佳奇(中)在枸杞种植基地,在源头为枸杞品质把关。</p>
周佳奇(中)在枸杞种植基地,在源头为枸杞品质把关。

<p>    工人手工挑选枸杞,保证每一粒枸杞都有好品质。</p>
工人手工挑选枸杞,保证每一粒枸杞都有好品质。

  一代人的情怀

  父亲周金科带着中宁枸杞闯世界

  “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据记载,中宁枸杞已有600多年的人工种植史,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也是中国枸杞核心产区,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的气候条件,加上黄河与清水河的浇灌,成就了中宁枸杞的独特品质。”6月13日,78岁的周金科坐在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说起枸杞来滔滔不绝,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与枸杞结缘,源于填饱肚子。

  少年时代的周金科,家庭贫困。1956年,进入中宁中学学习的他在同学的帮助下,进入药材公司成为一名小小的暑期工,与枸杞有了初次接触。“当时枸杞是珍贵药材,由药材公司统一收购,一般人根本吃不起。”周金科说。

  连续6年暑假,周金科熟悉了枸杞收购的方方面面,练就了一眼能识别枸杞级别的绝活。1962年,高中毕业的周金科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农民。在种粮食的同时,他和乡亲们一起在自留地种点枸杞,再卖到药材公司,换点零用钱。因为在药材公司打工时与天津外贸公司建立了联系,每年周金科还为其代收购、代加工枸杞。

  因为能干,上世纪70年代,周金科被推选为生产队队长,从操心一家人的生计到操心一生产队人的生计。“当时几公斤枸杞就能换一辆自行车,我一直想着要是咱们农民自己能够多种几亩枸杞,这饿肚子的日子是不是就终结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消息传到这个西北小城的小生产队时,大家伙却茫然无措:“会怎么改?能填饱肚子吗?”

  头脑灵活的周金科从中看到了希望,鼓励大家种植枸杞。1980年,收购了几斤枸杞准备贩卖的周金科却被以投机倒把罪名关进了看守所。

  “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国家下一步会怎么样。我在看守所里被关了几十天后,就放出来了。”周金科回忆。

  这一抓一放,不仅没有消磨周金科的决心,反而更激发了他的信心:国家前途明确了,就是要走改革开放的路子,做买卖没问题。

  为枸杞奔波,成为枸杞大王。

  1983年,在天津外贸部门的支持下,周金科在自己家盖起了两层楼,开始帮天津外贸收购枸杞,两三斤也好、十斤八斤也行。因为价格公道、诚实守信,到枸杞成熟季节,农民们就挎着小篮子、背着小布袋、推着小车子,到周金科家门口排队交枸杞。

  中宁县的老人们至今记得那时的场景:那两层楼虽然是周金科的家,其实已经成了中宁的枸杞交易市场,排队交枸杞的人能排两三公里。至此,周金科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枸杞大王”。

  当时,中宁枸杞的定价权实质上已经落在了周金科手里。有人算过,如果从农民手里低价收购,再高价出售给天津外贸,一进一出,上世纪80年代初的周金科就能一夜暴富。

  “种枸杞比种粮食费事,只有让农民有赚头,才能带着更多的人种枸杞,生意才能长久下去。”当时的周金科怀着朴素的信念,不仅不压价,还逐年上涨枸杞收购价格。

  1984年,受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枸杞价格降到历史最低,无法卖出的枸杞烂在了地里被当做肥料,部分茨农含泪砍掉枸杞树。处于旋涡中心的周金科再次迸发出惊人的勇气,1985年,他成立了宁夏首个经营枸杞的私营企业——中宁宁安商贸商行,从此开启了中宁枸杞走向世界的大门。“之前虽然外贸公司不断收购中宁枸杞出口,但没有人全力以赴只推广中宁枸杞。我成立的公司,就是要专注做中宁枸杞,为中宁枸杞的发展找到突破口。”周金科说。

  引进天津外贸、与宁夏外贸合作,周金科带着枸杞走南闯北。从北、上、广,到香港、澳门,再到日本、美国、印度,周金科一步一个脚印,让中宁枸杞的品牌逐渐打响,中宁枸杞的价格开始企稳回升。

  生产、加工、销售,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产业链中,中宁枸杞产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也越来越强。

  1985年到2000年,中国人慢慢地开始富裕起来。这15年,中宁枸杞价格连年攀升,从每公斤4元升至每公斤30元,茨农们富了起来。

  就在枸杞事业风风火火的时候,1995年,54岁的周金科被查出了胃癌,大家担心他一病不起。谁知这个性格坚毅的能人又再次战胜了病魔,依然走在枸杞市场的最前沿。

  1998年,周金科将公司更名为宁夏红枸杞商贸有限公司,并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同时,他在上海设立了销售中心,让中宁枸杞走进沃尔玛、华联等大型商场超市。

  可以说,2000年前,是周金科们激情燃烧的时代。他们激流勇进、不断向前,为现在的中宁枸杞产业夯实了基础。

  至今,周金科依然奋战在中宁枸杞生产、销售一线,是中宁枸杞行业最令人信服的一块压舱石。

  一代人的热血

  儿子周佳奇促红宝产业转型升级

  出生于1972年的周佳奇从小就在红红的枸杞堆里长大。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时在中央民族大学上学的周佳奇和所有同时代的大学生一样,雄心万丈、倍感振奋!

  199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周佳奇从北京回到了中宁,在周金科的安排下,到公司当了一名会计。

  “当时公司是家族企业。我就什么都干,既当会计,也当文秘,既出去收枸杞,也出去卖枸杞。可我觉得我和父亲的思想观念不一样,就是想自己闯一闯,不想再跟随着父亲的步伐就这么走下去。”周佳奇说。

  看着儿子决心已定,周金科二话没说,同意周佳奇自己闯荡。

  贩卖羊绒、开加油站、做房地产开发……彼时,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如火如荼,和当时许许多多年轻人一样,周佳奇在市场中跌宕起伏,既有上当受骗的痛苦经历,也有紧抓时机赚得钵满盆满的春风得意。

  从21岁到35岁,在自己的领域,周佳奇获得不俗成绩。尽管与红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周佳奇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再步入枸杞行业。

  转折点发生在2007年1月,中宁县枸杞商会挂牌成立。既看中周佳奇的商业头脑,也看中周金科的家族传承,大家将周佳奇推选为商会会长。

  “中宁枸杞的大旗需要这么一个人扛起,你能不能抗的起来?”昔日的“枸杞大王”周金科看着自己这个倔儿子,语气深沉。实际上,周佳奇闯荡市场这么多年,周金科一直帮他做最后的定夺。

  “突然觉得自己身上真正有了担子、有了责任。这是以我爸爸为代表的老一辈枸杞人的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寄托。”周佳奇说。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周佳奇开始循着父亲的足迹,投身到中宁枸杞事业中去,弄潮枸杞产业的黄金十年。

  2007年,中宁枸杞利好不断:枸杞产业被定为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各级政府给予产业多方位的支持。

  2007年,中宁枸杞人也普遍遭遇事业瓶颈:巨大的市场带来巨大的需求,但由于资金积累不足,导致中宁本地枸杞商人无法做大做强,枸杞定价权被外地人垄断,好枸杞卖不上好价格,外地枸杞以次充好给“中宁枸杞”品牌抹了黑。

  这不是一个人、一家公司的事,这事关“中宁枸杞”生死存亡。

  “要想保住现有市场、拓展新型市场,就要提高枸杞品质、走有机枸杞发展之路,让各自为阵的枸杞加工企业联合起来闯市场。”周佳奇决定以商会之力,为枸杞产业引入金融“活水”。

  多年的打拼,让周佳奇与银行有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与农业银行中宁支行联系,由枸杞商会进行担保,2008年,为商会会员贷款260多万元。当年,所有会员按时还款,在银行方面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2009年,1个亿的资金注入300多家商会会员。赖以大量的资金,中宁枸杞的生产规模再次进入扩张期,枸杞产业链不断完善、延伸,附加值不断提高。此后,中宁枸杞价格再次企稳并逐年上涨,成为富民“红宝”。

  多年来,由枸杞商会累计为商会会员担保枸杞收购专项贷款达7.8亿元,会员间相互融资2.6亿元。同时,周佳奇将宁夏红枸杞商贸公司与早康枸杞公司、杞乡生物制品公司等枸杞加工企业和流通大户组织起来,联合成立了中宁县杞源枸杞专业合作社,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建立起枸杞生产基地1.5万亩,带动服务农户8000余户,一个“龙头企业+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中宁枸杞变“单打独斗”为“联手抱拳”,实现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茨农走向市场、企业联手合作、组建“航母”出海夯实了坚实基础。

  市场总是多变。2016年至今,枸杞再次迎来了价格低谷。枸杞产业,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

  自治区出台《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全面提升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枸杞产值达到30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30%以上,产品出口率达到20%以上。

  周佳奇则带着商会,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去推动这一产业的转型。

  宁夏枸杞作为药食同源的枸杞佳品,是唯一载入新版《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宁夏枸杞看中宁,下一步,中宁枸杞应该走向医药渠道。”周佳奇认为。

  眼看着家族企业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周佳奇决定成立新公司。李蔚,进入周佳奇合伙人的名单。曾经是教师的李蔚,辞职后开始独立创业,在医药行业打拼,先后做过药品代理、医疗器械生产等。

  李蔚认为,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中药产品一定会成为中医药产业中最具潜力的品类。2012年,他创立“东方慧医”品牌,汇聚行业人才开创养生中药品类动销模式,并成为养生中药领域动销第一品牌。2017年,李蔚收购江苏华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和济南绿色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李蔚有着销售渠道和资源,周佳奇是枸杞种植、加工行业专家,两人一拍即合。去年年底,两人联合另外8位当地能人一起入股,成立了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轻资产、重现金流全资股份制公司。

  同时,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周佳奇带着商会成立枸杞俱乐部,举办专场推介会、恳谈会、主题沙龙……

  《中国药店》出品人吴开华来了,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杰来了,河南张仲景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江等医药界大腕,都被请到了中宁,为中宁枸杞代言。

  周佳奇一行人以提品质、树品牌、扩渠道为突破口,和中国药店进行战略合作,与全国医药界最具影响力的企业、行业领军人物紧密接触,不断整合医药领域资源。预计通过3年的努力,建成10万家药店专柜,让全县枸杞深加工产品进专柜,聚合规模、形成效益,最终将中宁枸杞推向了医药渠道,开启中宁枸杞市场营销新征程。

  这是一幅喜人的丰收景象。

  6月13日,在中宁县宁安乡一处枸杞种植基地,来自中宁大战场的丁淑梅和何万梅,小心的摘着红艳欲滴的枸杞。从自己家到种植基地,仅用40分钟。“摘1斤给1.4元,40多天能挣4000多元。”丁淑梅告诉记者。何万梅则是从7岁就开始跟着大人摘枸杞,到自己结婚生子,每年7月她都泡在枸杞地里:“从最开始摘一斤2角钱到现在,枸杞没亏着我们。”

  还是在这块地里,中宁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质保员吴伟,则和同事到处转转,看看有没有需要防治的病虫灾害:“我们现在有8名质保员,全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工作就是帮农户及时防治病虫,从源头把控枸杞质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就是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设的机构之一。

  “我们希望能真正把中宁枸杞做成金字招牌,成为中宁乃至宁夏茨农的摇钱树。”周佳奇告诉记者。他相信,国家会越来越好,宁夏会越来越好,只要在潮流中不断努力前行,扑面而来的种种风景就蕴藏着无限机会和发展空间。(记者 周宏 周一青 文/图)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石卿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