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 图说
塞上江南:石榴花开山映红
2021-10-11 15:26:02   
2021-10-11 15:26:02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从贺兰山阙到六盘山麓,无论是“红石榴”还是“七彩长安”,亦或是“60为80”还是“混搭”工作队,各族群众团结互助感情真挚;从黄河岸畔到旱塬小镇,从城市社区到农村,各族群众携手并肩,兄弟情深。

  石榴花开山映红,籽籽同心写传奇。宁夏历来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民心,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进步乐章。

012.jpg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宁夏城乡随处可见花团锦簇、红旗飘扬的欢庆场景。记者 王洋 摄(资料图片) 

013.jpg

华灯初上,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的德丰大厦上亮起“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巨幅标语。记者 李涛 摄 (资料图片)

护路线盛开民族团结花


<p>  在每一名铁路护路人的眼里,铁路就是民族团结的“连心桥”。</p>


在每一名铁路护路人的眼里,铁路就是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大家注意,火车来了!列队!”10月10日9时,随着一声鸣笛,一列火车从正在巡线的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玉堂等5人身旁驶过。

  “每天早中晚,我们要巡线,每天步行3个来回。”今年62岁的王玉堂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闽宁镇铁路护路承包员,他和队员马德林、马余中、杨满利、杨学锋风雨无阻守护着包兰铁路途经闽宁镇的5公里路段。曾经当过兵的王玉堂,被推荐为队长。

  1991年,王玉堂举家从西吉县火石寨乡移民搬迁到闽宁镇园艺村。2005年起,王玉堂开始担任闽宁镇园艺村党支部副书记,2013年开始铁路护路工作。园艺村有1200多户人家,近8000人,少数民族占了大部分,如何维护铁路沿线治安稳定,守护铁路平安,在王玉堂看来,做好民族团结最能凝心聚力。

  “快下来,线路上危险!”2017年7月的一天,王玉堂巡检时发现前方一名女子试图卧轨,火车已经迎面而来,他连忙大喊。女子却带着哭腔:“你别管我……”王玉堂冲上前,将女子拽到安全区域,火车近乎擦着身体呼啸而过。

  王玉堂发现,园艺村的小学生上学,路上会穿过一个铁路涵洞,每逢大雨这里便严重积水,孩子们只好翻越涵洞上方的铁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每逢下雨,王玉堂就等在这里,把上下学的孩子们一个个背过涵洞。

  2020年,王玉堂在巡线中发现,一位村民将玉米秸秆堆靠在铁路护网上晾晒,极易引发火灾,劝说无效后,他用2个小时把几亩地的玉米秸秆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这件事感动了村民,从那以后此类事情在闽宁镇再未发生过。

  几年来,王玉堂先后协调救助残疾和困难户326户,化解群众纠纷及矛盾60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还连续5年被评为全区“铁路护路先进个人”。在王玉堂的带动下,少数民族铁路护路队员马德林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救下与火车抢道的村民,获评“永宁好人”。

  宁夏境内现有2条高速铁路、3条干线铁路、1条支线铁路,全长1360.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17公里、普速铁路1043.4公里,贯穿全区5市、20个县(市、区),109个乡(镇),362个村(居),有专业护路队员242人,乡村护路承包员近300名。多年来,宁夏护路办在铁路护路队员招聘中,始终坚持与农村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解决沿线群众就业相结合,明确招聘少数民族人数不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同时,大力开展“学民族政策、讲团结故事、话繁荣发展”等主题交流活动,不断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教育和引导各族护路队员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使民族团结的思想深深扎根心中。

  “一条铁路架两边,‘连心桥’上梦相连。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铁路是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保障铁路安全畅通,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铁路护路人的使命。”宁夏护路办专职副主任何永武说。(记者 强永利 文/图)

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

  “老姐姐,这是我帮您买的生活用品,一个人在家多注意身体。”“今天天气不错,我帮您把被子拿出去晒晒。”“最近家里怎么样,有事您说话……”

  10月8日,又到了志愿者走访的时间,敲门声和问候声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青山街道办事处团结社区各楼栋里响起。

  团结社区活跃着一支由各族群众组成的“60为80”志愿者队伍。60多岁的志愿者们退休在家,却比上班时还要忙——忙着走街串巷拜访年事更高的住户,忙着帮助住户解决燃眉之急。

  今年83岁的杨桂芹和精神残疾的儿子一起生活。老人年龄大了,有些耳背,想和邻里聊天,又怕“说不到一块”。按照划分的区域,王海琦和芦佩珍两位志愿者负责照看杨桂芹。

  “起初老人家不太接受我们。”王海琦说,看到杨桂芹一个人费力地晾被子和衣裳,她和芦佩珍常常主动上前帮忙,忙完掉头就走。数次后,老人开始主动和两人搭话,由客气到认可,志愿者成了老人家的熟客。

  80岁的独居老人袁乃素曾焦急地给志愿者郭永梅打电话:“家里突然没电了,这可怎么办?”

  “老人无儿无女,是社区的特扶家庭,年龄大,记性也不好,出门经常忘记带手机,导致有事找不到她。”挂了电话,郭永梅赶紧上门服务,还好老人在家。一番检查后,郭永梅发现是智能电卡没电了,立刻用手机给电卡充值,解决了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社区将为民办实事与社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引导社区低龄老人主动帮扶高龄老人,把平时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老党员、企退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60为80’志愿服务队。虽然‘60为80’志愿服务队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们对于高龄老人的陪伴让社区更加温暖,也让一些因为信息滞后产生的问题迎刃而解。”团结社区党委书记刘菊菊表示,团结社区是大武口区成立最早的社区之一,辖区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等13个民族,社区老年人口基数大,独居老人、残疾人较多。这些年,社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坚持平等协商社区大小事务。

  如今,“60为80”志愿服务队既是居民的“贴心人”、政策的“宣传员”,又是问需于民的“传声筒”。在他们的帮助下,社区一些困难居民提出的“微心愿”,被在职党员一一认领。

  为了防止袁乃素老人迷路,郭永梅和老人商量后,发出了申请电话手表的微心愿。在职党员郭思婷买来电话手表,帮老人戴在手上,向郭永梅和老人叮嘱使用方法。

  顾大妈生活困难,她的心愿是有人能为她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物资,在职党员路朝喜认领了这个微心愿,为她购买了米、面、油,并送到老人家中。

  高位截瘫的王兴俭常年卧床,靠低保生活,在职党员马占峰为他买来一床电褥子。

  ……

  “这些心愿虽然微小,但对于困难家庭而言是雪中送炭。”王海琦说。(记者 朱立杨)

拭亮“红石榴” 映亮居民心

  今年中秋节,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开元社区居民卢宁喜带着月饼、瓜果来看望邻居李清奎一家。卢宁喜是配件厂的退休职工,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在社区居民眼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热心人。

  “这两年卢宁喜没有少帮衬我们一家,大家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李清奎说,去年老伴生病住院,家里生活困难,是卢宁喜帮助自己渡过了难关。为了一家人落户,卢宁喜和他一起跑前跑后,最终户口问题解决了,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

  “每年春节前夕,卢宁喜为我置办米面等生活物资,还一再鼓励我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李清奎说,大家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处处能感受到社区和谐大家庭的温暖。

  近年来,开元社区坚持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协同发展,突出社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打造“粒粒同心 红石榴”民族团结品牌和“邻聚里 红色管家服务团”党建品牌,实现社区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机融合。

  走进开元社区“红石榴家园”,内部设有红石榴工作室、小石榴籽学堂、微善积分室、温暖时光悦享书坊、邻里坊、快乐棋房、夕阳聊天室等,为社区各族群众打造了一个信息互动、人员互助、衔接互补、尊重差异的活动平台。

  在“红石榴家园”里,定期评选“好家风好家训”家庭、最美家庭,举办邻里趣味运动会、民族刺绣培训班等,为老年人举行集体生日会,慰问各族群众。每年端午节组织各族群众一起包粽子、吃寿面、看节目,引导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

  “通过建立‘红石榴广场’‘红石榴家园’等平台,增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辉说,积极吸纳少数民族、热心居民组建了社区治安巡逻、护绿环保、纠纷调解、文化宣教、文明倡导、助残扶弱等多个“红石榴”志愿服务队,让大家在奉献爱心的过程中见证团结友爱,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

  “我是党员就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收集民意、反映问题、调解矛盾都是分内之事。”社区单元红管家王振武说。为了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社区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委员,建立楼宇党小组9个,吸纳党员楼栋长75人,单元红管家136个,在网格支部中推行“一格四员”网格管理模式,为各族群众提供定时、预约上门、代办服务,真正让网格党建与民族团结相融合。

  今年以来,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和“双报到”机制,开元社区辖区单位和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率达95%,先后参与各类社区共建活动50余场次,上门慰问困难群众33人,妥善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26件,调解率达100%。(记者 蒲利宏)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新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市民,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记者 王洋 摄(资料图片)


  9月18日,银川市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办事处惠民社区开展“党旗飘飘扬文明,民族共融话和谐”主题活动,话团结、促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记者 党硕 摄 (资料图片)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在西吉将台堡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如今,将台堡会师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记者 党硕 摄 (资料图片)


吴忠市利通区富平园广场,每到夜晚市民们就聚拢在此,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记者 李涛 摄(资料图片)

社区就是温暖的大家庭


<p>  十月九日,武秀萍(右一)看望李爱萍(中)。</p>


十月九日,武秀萍(右一)看望李爱萍(中)。

  “武姐,我想吃你做的包子和粥了。”10月9日,银川市兴庆区银古路街道办事处云和家园小区居民李爱萍说。

  “没问题,还是白菜馅?”武秀萍答应道。

  “还有五米粥,你熬的粥特别好吃。”李爱萍开始“点菜”了。

  “好,我保证熬得糊糊的,给你端过来。”武秀萍笑着说。

  2017年,李爱萍确诊患了癌症,在云和社区党委书记焦建莉的牵线搭桥下,作为“爱心580帮帮团”志愿者的蒙古族居民张桂萍、武秀萍与李爱萍相识、相知。

  因为病情,李爱萍时常需要化疗,丈夫因工作原因又无法经常在身边照顾,给李爱萍做饭送饭就成了张桂萍、武秀萍的“分内事”。

  “张姐、武姐她们对我都特别好。有时候化疗完我馋武姐的菜,打个电话,武姐就送来了。”李爱萍笑着说。爱美喜欢跳舞的李爱萍性格开朗,但随着病情加重,她的心情一天天变糟了,经常来探望她的武秀萍、张桂萍感受到她的情绪变化,便经常陪她聊天。“一次,武姐陪我说话,我睡着了。等我醒来,武姐她们还在。”李爱萍笑着说,“我在宁夏没有亲戚,武姐、张姐和社区工作人员都是我的家人。”

  云和社区成立于2015年8月,共有居民2839户,其中少数民族居民339户,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土家族、锡伯族等多个民族。近年来,云和社区以“党建政治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多彩志愿服务+精细化社区治理”的模式,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义诊活动暖人心”“共迎中秋情意浓”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马姐,最近天气冷了,你一定要穿厚点,这两天家里还有菜吗?需要我做点啥?”云和家园小区20号楼居民宋春梅给马玉霞打电话。

  今年66岁的回族居民马玉霞家住云和家园小区5号楼,因疾病行动不便,宋春梅便主动提出照顾她,买菜、洗衣服、打扫卫生……每当天气晴朗,宋春梅还会推着马玉霞出门,找邻居聊天、去社区插花、到商店买东西。此外,马玉霞也是云和社区工作人员最熟悉的人,冬至送饺子、中秋节送月饼,逢年过节组织志愿者为她家打扫卫生……“虽然我不经常出门,但社区工作人员、邻居经常来帮我、看我,我感到特别温暖,我们的社区像个温暖的大家庭。”马玉霞说。

  71岁的马秀萍因关节做手术腿脚不便,只要打一个电话,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就会上门帮忙;高龄老人独居在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定期上门义诊……

  “我们打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开展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联谊活动,希望各族群众在这里共居、共学,既能交到知心朋友,又能成为和睦邻居。”焦建莉说。(记者 杨超 文/图)

“七彩网”编织美好家园

  今年中秋节,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长安社区在宜居家园小区组织开展“百家宴”活动,社区群众从自己家里端来精心制作的特色菜肴,大家围坐桌边,像家庭聚会一般品佳肴、聊厨艺、话家常、猜灯谜、欣赏旗袍走秀,街坊邻里欢声笑语,掌声不断。

  “大家同住一个小区,百家宴活动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弘扬了邻里团结、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也把一个个温馨的小家庭串成了和睦的大家庭。”长安社区党支部书记詹梅芳说,长安社区以“七彩长安”党建品牌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使民族团结深深根植于长安社区各族群众心中。

  “七彩长安”特色品牌是长安社区以红、橙、金、绿、青、蓝、紫等7种颜色为喻义,打造的“红色先锋”“橙色奉献”“金色暖心”“绿色互助”“青色成长”“蓝色和谐”“紫色书香”品牌工程。其中,“红色先锋”品牌是以“社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网格员”为基本框架的组织体系,将社区干部、支部党员、“大党委”单位在职党员划入网格中,党员中心户就近联系各民族弱势群体,通过“攀穷亲”“结穷对”,深入16户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家中进行一对一救助帮扶。

  宜居家园小区住户景占东一家三口全是残疾人,特别是其17岁的女儿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常年卧床生活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为景占东一家申请了低保和临时救助,志愿者不定期上门打扫卫生,并为其女儿实现了“微心愿”。景占东的邻居得知情况后,也送来了米面油、电饭锅等物品。“18号楼1楼西户家电器老化着火,东户及时报警并帮助灭火;12号楼居住的拾荒老人张玉兰为疫情防控捐助1000元……小区居民之间互帮互助的例子比比皆是。”詹梅芳说。

  针对辖区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流动人口多的情况,长安社区成立流动妇女之家、网格小组,组建义务巡逻队、调解帮扶队伍、文明督导队,早中晚开展巡逻排查,构建居委会、网格党小组、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组成的“网格议事中心”,调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议事平台表达需求,反映意见、提供建议,定期召开民主议事协商会议,研究决策协商事宜。今年以来,调解矛盾纠纷7起,帮扶14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

  长安社区发展壮大9支志愿者服务队,现有注册志愿者3000余人,本着加强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将社区热心助人且有一技之长的“能人”组织起来,打造一支常驻百姓身边的“能人帮”队伍,组织开展送医送药、开门修锁、水电维修、法律援助、日常助洁、手工编织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形成了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氛围。

  “社区还开展了‘金婚生日会’‘老年戏剧票友会’等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各族群众的团结之心、互爱之心,从而促进社区和谐发展。”詹梅芳说,“七彩长安”工作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路子,社区呈现出各族群众人心向上、稳定团结,居民相处和睦的良好局面。(记者 杨志挺)

新房子多亏“亲戚”们帮忙

  “隔三岔五下雨,这房子啥时才能建好。”今年入秋后下雨天较多,同心县马高庄乡何家渠村村民陈连秉担心自家房子不能如期完工。

  “老陈,你别愁,我们搭把手很快就能完工。”同村村民罗小林、马尚龙等群众主动帮忙。10多天的时间,陈连秉在入冬前住上新房子的心愿成为现实。

  10月10日,站在自家刚建好的大瓦房前,陈连秉感慨:“多亏‘亲戚’们帮忙。”

  “多年来,何家渠村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何家渠村党支部书记李生银说。在何家渠村,谁家盖房子,村民们相互帮忙;银行贷款,村民们相互担保;村民刘仲应妻子患脑溢血,看病需要几十万元,何家渠村群众相互转告,纷纷慷慨解囊,筹款2万余元……“互相之间主动帮忙已成常态,左邻右舍都成了亲戚。农闲时,我们还组织村民一起打篮球、喝茶。大家彼此尊重,相处融洽。”罗小林说。

  与何家渠村相邻的沟滩村一直有认“干亲”的习俗,见了上年岁的老人叫干爹、干妈,年轻人以兄弟姐妹称呼,关系十分融洽。“认干亲是因为两家关系好、走得近。认了干亲后,两家人更亲密了,逢年过节,或者其他传统节日,两家人欢聚一堂,就像一家人一样。”村民马红强说,自己家和回族老人袁秀英也是“干亲”。往来频繁了,袁秀英老人有什么心里话也都愿意给干儿子马红强说。

  “这里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各族群众的心中。”马高庄乡党委书记高耀祖说。(记者 马 忠)

“混编”工作队倾心为民

  在同心县马高庄乡赵家树村,有一支“混编”驻村工作队——

  队长是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干部缑健宏,队员纪明、冯绍山来自宁夏电力设计院。

  队长缑健宏性格稳健,复转军人出身的他执行力强。纪明、冯绍山是电力工程师,入村后最常穿的还是一身工装。

  虽然来自不同单位,三人却是很好的搭档,配合默契。最近,纪明、冯绍山请来单位里的无人机测绘技术团队,为赵家树村绘制高清地图,以便缑健宏在“谋兵布阵”筹划全村发展时胸有成“图”。

  而区直机关工委发挥特长,帮扶赵家树村成为四星级党组织,让村里拥有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在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山村,三人驻村伊始就开始走访群众,充分了解村情。

  给缑健宏印象最深的要数马国峰、马国龙哥俩,兄弟二人各自成家后也没分家,3年前合起来养了4头牛。这两年,哥俩种青贮玉米,挖青贮发酵池,“多点开花”养起了奶花子、安格斯、西门塔尔等多个品种的育肥牛。如今,他们有牛24头,其中今年出生的牛犊7头。

  从马氏兄弟身上,缑健宏看到了产业富民的力量。驻村工作队参与制定的赵家树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物流园、休闲驿站、农田节水灌溉等项目。

  到2023年,这些规划要在赵家树村变为现实。缑健宏说,实现这个目标,单凭村里的力量还不够。

  坐等显然不行,缑健宏跑到不少部门争取支持。缑健宏去同心县城办完事,有时间总要到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转一转,向相关负责人自报家门后就开始询问符合政策的相关项目。

  争取“外援”工作中,纪明、冯绍山也有“妙招”,他们充分发挥宁夏电力设计院的技术特长,通过为同心县域内的光伏发电施工单位提供设计服务,换取对方在赵家树村增装光伏发电设施。

  这支“混编”驻村工作队成员“各显神通”,立足各自优势,促进赵家树村产业发展。有时,他们也会打个默契配合。

  9月26日,宁夏人民医院西夏分院20多名医生来到赵家树村,为乡亲们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活动。这就是缑健宏,队员纪明、冯绍山三人携手促成的“杰作”。

  眼下,驻村工作队又向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宁夏电力设计院打报告,建议两家帮扶单位成立联合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银川设立办事处,理顺联合帮扶机制,进一步发挥“1+1>2”的叠加帮扶效应。

  “派出单位对我们的建议很感兴趣,帮扶工作小组组建工作将很快启动。”缑健宏兴奋地说,这有助于从设计层面发挥“混编”帮扶优势。

  这支“混编”工作队组建运转不到半年,村里就有了新气象:道路亮化了、土墙美化了、护坡美化了……

  “乡亲们看到了村里的变化,开始主动配合驻村工作队开展的各项工作了。”赵家树村村委会主任马建虎说。(记者 杜晓星)

我们像家人一样幸福

  “社区每年都组织饺子宴活动,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在一起包饺子、聊天拉家常,生活在这里很幸福。”10月8日,青铜峡市裕民街道办事处怡园社区居民张振德说,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周周有。

  连日来,该社区邀请吴忠市回族艺术团进行原创话剧《兰花芬芳》展演,邀请“五老宣讲团”成员马向阳进行民族政策讲解,承办了街道办事处“惠民演出 走进社区”巡回展演,让辖区各族群众之间加强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进感情。

  怡园社区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的社区环境,形成“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的良好氛围,有效克服老旧小区事务多、老人多、困难群体多的“三多”现状,共建邻里一家亲和谐社区。

  今年中秋节,社区联合卫生计生监督所、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职党员开展了关爱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针对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出谋划策,用心用情帮助联系沟通。“社区干部时常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我们一家人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居民张淑兰说。

  社区持续关注各族群众所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关爱各族群众的活动。今年以来,共慰问辖区各族困难群众230余户,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5场。“社区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增进了我们各民族之间的感情,我特别开心,为社区的工作点赞。”社区居民闵晓玲说,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让辖区各族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社区居民不仅要‘独善其身’,也要‘相善其群’,只有处理好传统邻里关系,才能提升社区文明意识,保障生活质量。”怡园社区党委书记罗玲说,近年来,社区不断把创建成果转化为推进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全过程。(记者 蒲利宏)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尤天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