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乡干部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
海原新貌。
开展“剪纸刺绣颂党恩”活动。
党员干部带头植绿增绿。
医生进村入户上门服务。
关桥乡华润希望小镇。
缅怀革命先烈。
山区儿童有了绿茵场。
学党史 传基因
“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做到学党史、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4月24日,海原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传达学习全区“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工作部署会议精神。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原县认真抓好“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突出“五个强化”,精准发力出实招。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举办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和宣讲团培训会、宣讲团备课会、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部署会。筹划4个方面21项具体任务,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引领全县上下持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行动热潮。该县62个党委(党组)、388个基层党支部、11661名党员、4480名干部通过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该县创新“一轴一线”学习教育机制,制定24周党史学习教育时间轴,列出学习线。丰富宣讲、培训、党课、调研4种载体,打通线下集中学、自主学、研讨学、现场学和线上举办党史网络知识竞赛、各新媒体推送“党史百年天天读”“党史故事100讲”等渠道,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4个安排贯穿始终,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严要求推进。
抽调26人组成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组建4人的英模宣讲团,面向机关、企业、学校和基层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200余场次。目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30余场次,受众人数达2000余人次。抽调36名党员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成立9个巡回指导组和23个行业系统指导组,采取巡回指导、随机抽查、调研访谈等方式,全过程严格把关。截至目前,开展巡回指导27次,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精准对标不偏向、聚焦重点不走样。
悟思想 树信仰
“很多战友牺牲了,胜利来之不易。经过70多年的发展,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都是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经常给身边人说,党就是我们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抗美援朝老兵杨志江说。
近日,海原县公安局李俊派出所党支部组织全体民警辅警,联合李俊、九彩司法所工作人员,看望慰问李俊乡蔡祥村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现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杨志江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让所有人深受教育。最后,杨志江老人以一首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鼓励大家,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大家纷纷表示,将传承先烈遗志,继承和发扬先辈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以优异的工作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党史学习教育中,海原县紧盯领导坚持带头学、坚持自觉主动学、坚持联系实际学等“六个坚持”,学深悟透强根基。各级党组织通过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海原县委列出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3月至6月学习计划,通过开班辅导、专家讲座、集体学习、交流研讨、宣传宣讲等多种形式,推动县级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乡镇、部门共集中学习480余次,重点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指定学习资料。广大党员利用学习强国App、“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学习互联、互通、互动。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产业转型、项目建设等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举措。
该县坚持用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精心设计载体,利用贺家堡战斗遗迹、百年梨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博物馆等场所,开展7日体验式学习活动。将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累计现场体验学习2800余人次,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笃信笃行悟思想。
各乡镇、部门党组积极探索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我们的节日”等方式开展主题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各学校党组织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召开主题班会、观看红色电影、播放红色歌曲、祭奠先烈等活动,让师生通过别样形式学习感受党史,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营养,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开新局 创辉煌
沿萌海高速进入海原县辖区,公路两侧漫山遍野排列有序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投资7.49亿元刚刚建成的海原县20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已于今年3月底并网发电。
海原县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推动“十四五”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今年该县计划开复工项目140个,计划总投资151亿元。全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4亿元,较上年增长13%以上,其中续建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94亿元;新开工项目95个,计划总投资57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复工项目86个,涉及农林水利、交通、市政、教育文卫、新能源等多个民生领域。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制定移民致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巩固拓展兜底保障等14个提升行动方案,接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紧盯全县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县进一步完善肉牛产业“6+1”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推动肉牛产业向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发展,加快种养业向优质高效转型升级。
目前,海原至平川高速公路、清水河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这些项目完工后,将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该县立足“三山一河七流域”生态坐标,开展禁牧封育、禁止秸秆焚烧、加强草原防护、植绿增绿等重点工作,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尤其在今年植绿增绿春季大会战中,该县平均每天种植苗木3万株,现已种植88万株。各乡镇发动群众对辖区主干道路和乡村道路原绿化树木进行全面修剪、整修树窝并浇水。全县范围内一场全民参与、人人行动的植绿增绿春季大会战,正在轰轰烈烈开展。
“进一步抓关键节点、细化措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海原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推动为民办实事,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城乡居民收入、教育质量和医疗卫生质量提升“四大民生行动”,着力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办实事 解难题
红葱种植在李旺镇李果园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红葱品质优良。但近年来传统种植方式使红葱出现大量烂根死苗现象,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践?海原县科技局、科协等先后组织20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李俊乡、关桥乡等基层田间地头,为种植户开展红葱栽培、田间管理、种子和农药施用技术等科技服务,受到群众欢迎。
“有了你们教的好方法,我们心里就有底了,今年一定能种好红葱。”接受完培训的李果园村村民杨正国开心地说。时值红葱种植的关键时期,此次集中培训可谓是一场“及时雨”,破解技术瓶颈后,该村与客商达成5万公斤红葱种苗预订意向,今年全村新增红葱种植面积1000亩。
海原县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目前,各级各部门已经办理457件实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它或大、或小,也许只是上门的一次慰问、一床被子的温暖……但却能让困境中的人们感到温暖,因为这些小小心愿承载着困难群众家庭的幸福与梦想。李俊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员共84人,开展“点亮微心愿、幸福百姓家”活动,成为困难群众小需求、小梦想的“圆梦人”。
党员干部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居住情况、实际困难,宣讲国家惠农惠民政策,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克服困难,并征集群众的“微心愿”。截至目前,共征集、认领“微心愿”248条,购买了书包、米面油、衣服、运动鞋、篮球、床单被罩等价值2.52万元群众所需物品,帮助有微心愿的群众“圆梦”。
海原县妇联结合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爱妮保”健康保险、“加油木兰”项目、妇女维权等工作,积极为广大妇女儿童解难题、办实事。贾塘乡集中清理垃圾点400余处,清运垃圾4.5万余立方米,清理河道沟渠1664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500吨,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7处,共建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围绕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海原县精心组织“办好实事惠民生”“为民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通过征集梳理,组织开展一场网络党史知识竞赛、一场寻找红色记忆文旅节、一次“剪纸刺绣颂党恩”活动、建设一座海原红色展馆、一系列英模讲党史故事、展播一批红色革命电影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十个一”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通过一系列活动,追寻海原红色印记,弘扬海原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激励党员、干部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精神力量,激发广大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海原县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中梗阻”等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故意刁难等问题,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行为,加大对典型问题督促办理和通报曝光力度,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最后一公里”。(记者 王文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