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池县博物馆里,摆放着一台慈禧太后用过的小型发电机。据《宁夏通志》记载,这台小型发电机是1894年英国人送给慈禧太后60大寿的贺礼。
这台发电机最初为皇家服务,1934年报废后被卖到天津市的一家“碎铁局”险遭碎化。后来时这台发电机辗转来到银川,开启了宁夏的发电史,但为其配套的输电线路也只有4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宁夏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这台古董发电机开始了35年的“搬家”生涯:1951年,银川市投资建设宁夏第一座新型电厂,这台古董发电机到了吴忠市工作;1956年,被放到盐池县使用;1964年,盐池县将其运至所辖乡镇继续发挥余热;1972年起,它又一次被送到到更偏远的乡镇,直到1986年被盐池博物馆收藏,这台工作了近百年的发电机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慈禧发电机”堪称工业文物。
“慈禧发电机”在宁夏五次搬家,最终走进博物馆,见证了宁夏电力事业的巨变。
如今的宁夏电力事业早已摘掉落后的帽子,“小省区大电网强电网”日益凸显。截至2020年末,宁夏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5943万千瓦,人均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宁夏凭借光能、风能优势,2020年年底新能源装机已达2574万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新能源发展水平以及消纳居全国前列。
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节点,宁夏的电力不仅能够满足自身需求,还能支持其他省份发展。截至2020年底,宁夏通过银东、灵绍两大直流电力外送通道,累计外送电量42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外送煤炭1.29亿吨,受端减排二氧化碳4.23亿吨,有力推动宁东大型煤电基地开发建设,加快了宁夏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环保效益和社会凸显。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电力线路进行巡检。
如今,在宁夏6.4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发电厂随处可见,一眼难以望到边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风能发电塔司空见惯。
一条条电压等级各异的电力输电银线纵横犹宁夏大地,编制起一张输电巨网。
宁夏电网已形成以750千伏双环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送端电网。宁夏是全国第一个实现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全域覆盖的省区。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犹如走在空中电力“十六车道”超级高速公路,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撑。
规模宏大的新能源。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规划处处长田宏梁向记者介绍,“十二五”期间,宁夏彻底解决了宁夏乡村"有没有"电可用的问题,在西部率先实现农村户户通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电力建设跃上了更高的台阶,实现了“好不好”用的目标,城市电网更加可靠、强大,农村电网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动力电”由“进村”变为免费“入户”,为农民使用大功率家用电器、大功率生产设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十四五”,宁夏电力改革不停步,发展无止境。田宏梁透露,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将力争到2025年末,实现“两个1000亿”、“两个50%”目标,即区内售电量100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10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实现装机占比50%、发电量占售电量50%。宁夏作为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和“西电东送”战略基地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宁夏电网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绿色发展能力、智慧共享能力全面提升。田宏梁诙谐地说:用大白话说,“停电越来少,电压更加稳定,想咋用电就咋用”。
与现代化的火力电厂以及光伏风能发电相比,如今静卧在博物馆里输出功率只有3千瓦的发电机的发电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作为舶来品,这台已到中国百余年的发电如果有生命的话,它定会赞叹中国以及宁夏电力事业的今日巨变。(宁夏日报记者 鲁延宏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