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小康圆梦
文明实践 共建幸福家园
2021-09-01 08:08:13   
2021-09-01 08:08:13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本版聚焦我区各地坚持建好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等阵地,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创造幸福生活,绘就绚丽画卷。

  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记者 张晓慧 文/图

  “雷锋纪念馆通过雷锋同志‘光辉的一生’‘永恒的精神’‘永远的传承’三大部分、22个单元,再现了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今天我带孩子来参观后,感到非常震撼。”8月17日,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二年级(八)班冯菁钰的父亲冯驰在银川雷锋纪念馆参观时告诉记者,通过雷锋馆现场图片文字直观介绍,孩子对雷锋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精神得到了洗礼。

  银川雷锋纪念馆是贺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重要实践基地。该县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力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基地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为党员、群众提供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把人聚拢过来、把新思想传播出去。

  “今年上半年,雷锋纪念馆接待542个团队,学习参观人次35526人。”银川雷锋纪念馆副馆长张富泉介绍,雷锋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超过20万人次,线上展馆参观人数5303人。

  贺兰县整合基层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确定银河村、兰光村、金河社区等13个实践站为建设示范点,成立85支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和77支基层“移风易俗劝导”志愿服务队。

  走进洪广镇广荣村禁毒教育基地,陈列柜里摆放着各种毒品的仿制品。“村里开办了禁毒教育基地后,我没事就来转转,学习禁毒知识,避免被不良用心的人引诱。”村民王天成告诉记者。

  广荣村禁毒基地是广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重要组成部分。全村5053人至今没有出现过吸毒、贩毒和种毒制毒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目前,广荣村通过积极创建被银川市禁毒委授牌命名为“一级无毒社区(村居)”。

  “婆婆爱收集一些破旧的旧物件,摆到院里到处都是,我用了一天时间把院子清理得干干净净。”金贵镇银河村村民闫丽萍笑着说,把院落收拾干净,这个月她不再担心上“黑”榜了。

  “别小看了红黑榜,它化解了乡村建设中的一些难题。乡村振兴路上有绊脚石,不仅涉及经济问题,还有村风、家风、邻里风气等问题,尤其是移风易俗等难题会影响乡村文明建设。”银河村党支部书记马振锋表示,“红黑榜”制度在村居内部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小环境内的褒奖和曝光,激发了村民的荣辱意识,引导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身到乡村治理中去。这也是乡村“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一种实践创新。

  今年来,贺兰县以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契机,重点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移风易俗、关爱孤寡老人等主题实行“红黑榜”积分制管理,通过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使群众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结合各村“积分银行”管理,促进志愿服务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在各实践站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专项行动中,累计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450场次,参与群众70523人次。

<p>  8月17日,小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参观银川雷锋纪念馆。今年截至目前,银川雷锋纪念馆接待学习参观35526人次。</p>

  8月17日,小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参观银川雷锋纪念馆。今年截至目前,银川雷锋纪念馆接待学习参观35526人次。

  文明实践变“独奏”为“大合唱”

  记者 蒲利宏 文/图

  “我将继续把兰花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下去,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兰花芬芳、行胜于言’的主旋律唱响宁夏大地。”连日来,全国“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在吴忠市利通区各社区、机关、学校进行一场场宣讲,她的声音温暖着每一个人,她的感人事迹吸粉无数。

  在王兰花的感召下,更多的志愿者们加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行列中。每天上午,在利通区扁担沟镇烽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四点半课堂”,20余名小学生坐在“课堂”里,由大学生志愿者带领他们阅读书籍,让这个暑假充实而快乐。

  “太感谢你们了,不但送来慰问金,而且鼓励我积极面对生活。”日前,金积镇秦坝关村困难户马金林感动地说。今年该村新时代文明站借助吉财慈善协会、吉财爱心志愿服务队,为238户贫困、残疾、病患家庭送去10.7万元慰问金和1.6万元的爱心物资。

  该区把每周五定为“志愿服务日”,组织志愿者在这一天进楼入户走访调研、整治社区环境、关爱空巢老人、参与社区党日等活动,吹响志愿者服务“集结号”。开展红色精神家园、橙色文化家园、黄色平安家园等七位一体的“七彩家园”文明实践体系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受益群众4万余人。

  高闸镇朱渠村探索实践乡风文明建设“笑脸”积分制,金银滩镇沟台村建立“土专家”“田秀才”志愿服务队,胜利镇上桥社区建设红色先锋园、欢乐文化园等为一体的“七彩家园”……利通区不断构筑立体式、协同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形成由“单兵”到“抱团”、变“独奏”为“合唱”。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四点半课堂、工会之家、家风家训馆等基层阵地资源,建设文明实践广场、七彩文化长廊等阵地35个,挂牌了初心馆、农耕博物馆等实践点40个。注册志愿者达9.52余万人,志愿服务项目总时长达823万余小时。

  “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主动‘亮单’和群众动态‘点单’上下联动的‘双向清单’,实现文明实践资源优化配置、共享共用。”利通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常态化开展党的理论人人晓、文化惠民大讲堂,基层矛盾调解等19类志愿服务项目,每年开展活动近万场次,参与群众50余万人次,做到了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p>  王兰花(左)给辖区群众送去需要的物品。</p>

  王兰花(左)给辖区群众送去需要的物品。

  特色志愿温暖百姓

  记者 杨志挺 文/图

  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财经中心干事张秀萍在进城办事或下班时,都会习惯性在“暖心同行”临时站点停靠,搭载上站点等车的群众一同进城。同行期间,她会给临时搭乘人员拉家常:讲政策、听民意……作为镇罗镇暖心送行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参与暖心送行志愿服务已经有1年多时间。“暖心同行+”志愿服务项目是镇罗镇2019年底基于解决群众进城乘车难问题而创建的,目前,有志愿者24人,他们在群众进城的必经路口设立暖心同行临时站牌,以“暖心同行+流动宣讲小分队”“暖心同行+我是你的知心人”“暖心同行+欢乐阅读”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服务,受到群众赞誉。

  近年来,沙坡头区做好“服务+”文章,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要求,实施“理论政策进万家、扶危帮困暖万家、核心价值润万家、实用技能兴万家、文体生活乐万家、文明新风传万家”六大工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持久力吸引力。

  该区建立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机制,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的方式,实现志愿服务供需信息有效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赶集行动”为引领,将各实践所(站)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及专业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定期在公共场所“开集”“上门”送服务,将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延伸到群众身边。滨河镇联手公益组织及志愿服务队伍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一条街”,为辖区群众提供义诊、义剪、法律咨询、家电维修等多项便民服务;文昌镇东关村成立“红色物业”,把“两委”成员、党员、热心群众纳入“物业工作人员”,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迎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情暖迎新”志愿服务项目为特色,“牵手夕阳”为空巢老人提供亲情呵护和精神文化需求,“益童成长”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和关爱。刘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印象刘台农家宴”志愿服务项目的推行,努力转变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之风,推动移风易俗新风尚普及群众、惠及群众。

  目前,沙坡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60余个,组建理论宣讲、农业科普、文化惠民等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和240多支基层特色志愿服务队。培育“赶集行动”“初心宣讲”“黄河岸边生态讲堂”“暖心同行+”等特色亮点志愿服务项目48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110余个。

<p>  流动宣讲小分队宣讲政策。</p>

  流动宣讲小分队宣讲政策。

  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幸福

  记者 李 良 文/图

  8月19日,平罗县宝丰镇新渠村党支部书记李学梅同志愿者和往常一样专门为村里的老人洗衣服、床单等。

  “这几年没少麻烦你,头发有人剪,血压有人给测量,床单有人帮忙洗,我们的晚年生活很幸福。”82岁的村民吴金龙说。

  2019年,新渠村争取项目资金因地制宜打造为老服务中心,完善基础设施,李学梅带领由15名妇女组成的“巾帼志愿者”服务团队每月为孤寡老人拆洗两次被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新渠村把志愿者服务活动与德育相结合,把志愿者服务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为村庄增添一抹亮色、带来一股暖流。

  近年来,平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各个站所上下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主题,广泛组织力量、有效调配资源、完善工作网络,整合党校、文化馆、图书馆、泥哇呜非遗保护基地等阵地,建设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1支总队+8支分队+X支自行组建小分队”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掀起“人人争当志愿者”的热潮,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平罗遍地开花,处处成景。

  8月16日,平罗县城关镇明珠社区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辖区单亲和双职工家庭的家长和孩子们又到石嘴山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来到沁园生态园开展穿越丛林等活动。

  “每年一到寒暑假,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工作与孩子无法兼顾的实际困难,我们通过夏令营、爱心托管、小课堂、亲子关爱室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让职工上班更安心、更放心,解决双职工家庭无人管娃的后顾之忧。”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李红梅说,爱心托管班已经连续办了6年,为200多名孩子提供延时服务。

  平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好志愿服务总队、分队、小队“三支队伍”,确保让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常态。积极推进思想铸魂、志愿服务、文化惠民、基层治理等“四大工程”,切实打好特色品牌培育、激发实践活力、项目夯基提升、科技科普助力等“四张牌”,培育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板凳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脱贫攻坚”“姚伏美 文明行”主题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产业发展和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特色品牌,基本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267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21466人,开展志愿服务8756场次,受益群众达265832人次。

<p>  平罗县宝丰镇新渠村志愿者为村里的老人洗衣服、床单。</p>

  平罗县宝丰镇新渠村志愿者为村里的老人洗衣服、床单。

  文明实践乐章激荡新风

  记者 剡文鑫 文/图

  8月17日,彭阳县草苗乡周庄村志愿者虎永贵,携带本村在外务工的花名册,到草庙乡便民服务中心申办劳务补贴。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他上传资料,核准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天数,填报登记表格。

  “外出持续务工3个月,每人每月补贴500元;务工超过3月,每人每月最高可补贴3500元。”虎永贵说。令虎永贵开心的是,便民服务中心推行综合一体窗口,不用到各个专业窗口,“一站式”办结申报、登记、核准手续。

  “乡人民政府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根据群众需求,设置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办理制度,降低群众办事成本,提高政府便民服务能力。”草庙乡党委副书记张德胜介绍。

  为此,彭阳县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体系,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医疗卫生、技术培训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1万多人,经常性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草庙乡结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地域相近、居住相对集中原则,将全乡划分为14个大网格,下设138个小网格,网格员兼任志愿者,按照每名志愿者联系20户,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需求在网格中发现、信息在网格中采集、服务在网格中开展。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在全县156个行政村积分卡制全面推广,推动乡风文明迎来新气象,凝聚发展精神合力,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彭阳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彭阳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开展教育宣传,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开展移风易俗深化年活动,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铺张浪费、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利用传统节日,彭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者开展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向社区居民送文化、送政策、送温暖。坚持开展家风家教进万家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涌现出郭彩莉等一大批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与此同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开展文明风尚、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经营、文明秩序、文明环境、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习俗、文明网络“十大行动”,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美妙乐章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p>  增设“一站式”窗口,提升便民服务质量。</p>

  增设“一站式”窗口,提升便民服务质量。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