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千年古县文化隆德 -> 文字头条
隆德: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9-07 18:00:00   
2023-09-07 18:00:00    来源:宁夏日报

  初秋的隆德乡间,瓜果飘香、牛羊成群,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隆德县按照“全区组织工作落实年”部署要求,以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为契机,集聚党建优势,培育发展动能,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村集体经济“升级版”。

  近年来,隆德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党建基础、推进产业振兴、提升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推进党建共同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县创建。按照村集体产业相近和关联原则,在杨河乡、凤岭乡、沙塘镇等7个乡镇28个村试点建立5个党建共同体,探索建立“443”模式,将党建共同体组织优势转化为村集体产业发展优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77.png

山川秀美,地饶物丰。

  累计协调资金2.69亿元,全覆盖投入104个村(社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1.7亿元、收益5154万元、分红489万元。其中,2022年经营性收入6427万元、收益2317万元、分红151万元,7个村收益超过100万元。

  “力争到年底,预计28个试点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达到30万元以上,带动全县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达到25万元以上,收益超过50万元的村达到20个,培育一批年收益1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切实将试点村打造为示范村。”隆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田云飞说。

  探索四种路径 推动产业关联村抱团发展

  隆德县围绕肉牛、果蔬、文旅三大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分类组建党建共同体,打造产业共同体,推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探索能人带动路径。杨河乡充分发挥串河村党组织书记在肉牛产业发展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资源,由串河村牵头,采取“一托四”方式,联合玉皇岔村、穆沟村、杨河村、红旗村组建党建共同体,建立统一经营计划、统一配送饲草、统一饲养规程、统一补栏出栏、统一疫病防治“五统一”机制,推动村集体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探索整乡推进路径。凤岭乡建立村集体肉牛产业村村联盟、整乡推进机制,全乡8个村联合组建党建共同体,集合全乡肉牛养殖“土专家”组成“五人专班”,对饲草种植、饲料购置、肉牛销售等关键环节实行集中管理,对农机具、圈舍等生产要素实行集中调配,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55.png

成立肉牛产业联合体,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全乡8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共种植青贮玉米1500亩,购置饲料128吨,补栏肉牛45头、销售77头,养殖效益较以前每头牛增加2000元。”凤岭乡党委书记王志强说。

  探索产业基地路径。沙塘镇8个发展果蔬产业的村联合组建党建共同体,打造千亩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

  神林乡依托神林村集体经济产业基地,联合庞庄村、辛平村组建党建共同体,实现规划、育苗、种植、分拣、存储、销售一体化布局、整体式推进,深化拓展“村集体+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沙塘、神林党建共同体11家成员合作社共种植果蔬1350亩,其中辣椒、甘蓝亩产量较去年增长10%,已集体对接客商7家,全面做好果蔬上市销售。

  探索跨村联盟路径。城关镇杨家店村联合陈靳乡高阳村和新和村、凤岭乡齐岔村和李士村、温堡乡新庄村跨区域组建党建共同体发展文旅产业,坚持一村一特、串联成珠,打造集红色主题教育、房车宿营、精品民宿、特色农家乐、农事体验、农特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效益。

  7月22日,杨家店村“老集市”开集,党建共同体6家成员合作社集中展销农产品,相互推介游客上千人次。

22.png

城关镇杨家店村将窑洞改造成高档民宿。

  建立四项机制 促进党建共同体发挥作用

  隆德县聚焦乡级主体责任和村级直接责任落实,注重规范共同体内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运营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共同体组织体系,确保运行顺畅。

  建立领导机制抓统筹。成立乡镇党建共同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资源要素配置,负责制定、调整、完善党建共同体村集体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决定有关重大事宜。

  “通过压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责任,推行自主经营、联合发展、村企合作3种经营模式和产业经营、资产收益、服务创收、加工增值、乡村旅游5种产业类型,健全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监督指导、考评激励、责任追究5项制度,确保责任、政策、措施落实落地。”隆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虎说。

  建立管理机制抓运营。成立党建共同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功能型党组织,由试点村党组织书记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党建共同体村集体经济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年度发展规划、生产经营计划并组织实施。

44.png

凤岭乡李士村采用传统工艺榨油,给村子带来人气、财气和名气。

  今年,针对活体牛价格持续下行问题,杨河乡党建共同体功能型党支部先后召开3次会议,分析研判市场行情,制定了发展“老母牛”育肥应对措施,降低了补栏价格,缩短了育肥周期,提高了成品牛牛肉品质,较以前单纯养殖基础母牛或育肥牛每头增加收益1000元。

  建立监管机制抓规范。成立党建共同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合成员大会和联合监事会,听取并审议功能型党组织工作报告,审议、决定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有关事宜,负责党建共同体村集体经济日常监管工作。

  建立帮带机制抓促进。推行跨区域“导师帮带”机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与发展较弱的村结成帮带对子,以强带弱,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发展水平。

  推行帮扶联带机制,将帮扶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帮扶单位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据,推动项目、资金、政策等各类要素在村上集聚,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国家电网隆德县供电局投入帮扶资金29万元,帮助凤岭乡冯碑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实现纯收益31万元。

  落实三项措施 强化试点县创建基本保障

  隆德县将开展党建共同体试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加大扶持力度,压实工作责任,确保重点任务、工作举措落实落地。

  强化产业联动。将村集体产业与全县特色产业一体化推进,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的组织形式,成立全县肉牛、蔬菜产业联合体,将相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纳入联合体,建立“种养一体、产加销同步”机制,增强全县肉牛、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产业联动改变过去村集体资金向企业“一投了之、坐等收益”的做法,通过村企合作深度建立联农带农和利益联结机制,将村集体土地、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资源与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有效融合,实现“1+1>2”的效果。好水乡三星村利用村集体资金210万元,流转村民土地750亩,吸引农业企业投资400万元,联合发展设施农业,村集体收益105万元。

33.png

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突出示范带动。实施“百万强村”培育工程,对于项目定位准、经营收益高、发展前景好、联农带农强的村,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进一步扶持发展壮大,力争年收益稳定超过100万元。

  “改变过去将产业补贴资金直接补给企业的做法,现在补给村集体,村集体以入股的形式注入企业,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农户联动,发展壮大村级产业基地,实现规划、建设、生产、销售、管理等集约发展。”神林乡神林村党支部书记王昌盛说。2022年,隆德县7个收益过百万元的村,村均以产业补贴形式向企业入股100万元以上,带动建设500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4个。

  跟踪问效推动。建立党建共同体试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月调度、季督查、半年推进、年终考核”制度和“晒比促”机制,对试点工作重点任务实行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终交账清单式管理,压茬推进、盯抓落实,落实情况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

11.png

辣椒喜获丰收,农民笑逐颜开。

  党建与发展融合 助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隆德县创新‘443’模式,党建共同体为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供了新抓手,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径,进一步促进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同时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创新创造活力和动力,将发展村集体经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出击。”沙塘镇党委书记张旭东说。

  坚持在联农带农上挖潜,做好村集体经济高效发展的文章。把联农带农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突破点,着力构建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等不同主体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壮大、高效发展。

66.png

沿渝河流域打造蔬菜产业带。

  之前,产业相近的村各自为战,有时甚至出现压价格、抢客户的恶性竞争,一定程度影响了村集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组建党建共同体后,通过整合市场、共享信息、统一定价等措施,变“单打独斗”为“攥拳出击”,变“各自为政”为“抱团发展”。

  联财镇联合村、恒光村和神林乡神林村等村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功能,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托管代种、收益分红等形式,动员群众、引领群众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集体收益、群众增收双赢。

  通过建立党建共同体,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了“一家人”,推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统一配置,变独有为共享,从而实现规划、生产、销售、管理等集约发展,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增加了产业效益。

  建立“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入股分红等联农带农方式,打破过去“政府拿钱、企业干、百姓看”及产业奖补“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局面,将农户联结到村集体产业链上,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分别获得租金、薪金、股金,多渠道实现增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党建共同体的推动下,隆德县整合资源要素,进一步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健全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将村集体“小产业”深度融入全县“大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有效助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编辑】:夏欣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