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 -> 要闻推荐
九曲大“河”唱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沿黄省区这样做
2023-06-02 10:13:23   
2023-06-02 10:13:23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今年6月1日至30日,宁夏启动以“保护黄河·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推进会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宁夏日报联合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8个省区党报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刊,集中展示沿黄九省区三年多来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导向,全景展现各地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新进展。

  青海:清清东流水 久久守安澜

  青海日报记者 咸文静

在海拔4200多米的黄河第一桥——玛多黄河桥,上千只飞鸟集结于桥畔,绘出美丽、生动的高原生态画卷。青海日报记者 黄灵燕 摄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登上海拔4610米的牛头碑,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宛如蓝宝石一般。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境内黄河干流长度1694公里,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达264.3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径流量的49.4%,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在黄河流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为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青海省编制了《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构建起“两屏护水、三区联治、一群驱动、一廊融通”战略布局,切实肩负起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

  日前,“黄河青海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启动。为推动黄河保护法有效实施,青海省以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6项举措,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提供坚实的水保障。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母亲河日夜兼程,在青海广袤大地上安澜流淌。

  四川:倚绿水青山 凭绿色崛起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肖莹佩

若尔盖花湖,湖水澄明如镜。 (图片由四川日报提供)

  壮丽的雪山、辽阔的草甸……位于川滇藏甘青交界地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地位突出。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阿坝州、甘孜州所有区域被纳入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中,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唯一没有提出经济总量目标的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其发展目标设定为: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达到更高水平,建成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因此,生态保护成为两州的首要任务。一直以来,超载过牧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保护路上一块难啃的“骨头”。然而,阿坝州沿黄四县,在2020年以来却实现载畜量持续下降。

  “我们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创新‘种草养畜+N’工作机制,32.2万头牛羊通过混合推广‘三结合’及‘4218’标准化养殖模式出栏,有效缩短牲畜饲养周期,确保黄河流域草畜平衡和牧区群众减畜不减收。”阿坝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许磊说。

  甘孜州副州长何小平介绍,全州生态环境逐年向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21年保持“双增长”,总量居全省第一位。甘孜州围绕做大做强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牧业“三篇文章”,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径,推动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发展。今年一季度,甘孜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79亿元,同比增长9.8%。

  甘肃:携一泓清水 筑生态屏障

  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秋末冬初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阿万仓湿地一片金黄。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杨平 摄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水源补给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经甘肃913公里,流域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生态治理作出应有贡献”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紧紧围绕黄河中上游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生态功能提升等迫切需要,制定《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

  甘肃省积极推动省际黄河干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青海等5省份签订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强力推动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廊道建设,不断夯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础。

  聚焦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协同推进工业、农业、生活和尾矿库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

  宁夏:施长治久清 展先行身姿

  记者 周一青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宁夏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流经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

  自古以来,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任务。

  如何以实际行动精心呵护母亲河,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宁夏乐章?

  宁夏将“在推进黄河大保护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写入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自治区党委多次召开会议,对“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进行再部署、再强化、再落实。

  站位全国大局看宁夏、立足黄河流域看宁夏,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呵护黄河健康安澜为根本任务,坚持绿色发展,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持“四水四定”,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月,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草木苍翠,生机盎然。这里一度因遭受污染,暗淡无光。为让母亲河再现往日风采,吴忠市启动湿地保护与恢复治理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30余项,一系列“组合拳”落地见效,如今的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鸟类最多时达10万余只。

  宁夏在保护修复上做好“加法”,坚持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并举;在污染治理上做好“减法”,拿出“绣花”功夫持续推进河湖水系长治久清、岸绿景美。

  修堤筑坝、顺导河势、护坡固岸,持之以恒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全力治理水土流失,宁夏让群众真切迎来一条清亮的河、一条幸福的河。

  如今,全区地表水(黄河干流、支流和湖库)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总体为优,自2017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成绩;全区20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0%,沿黄重要湖泊(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排水沟11个入黄口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

  内蒙古:以开源节流 护碧水清波

  内蒙古日报记者 霍晓庆

黄河老牛湾景区碧波荡漾。 内蒙古日报记者 于涛 摄

  “水安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灰犀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黄河流经内蒙古843.5公里,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区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管好每一滴水,不浪费每一滴水?

  水肥通过管道和滴头,均匀、定时、定量浸润着作物根系,既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养分,又达到节水、控肥、控药的目的——今年,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成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蛮会镇民生村农民的“新宠”。

  “过去靠着黄河不发愁,大水漫灌,水去盐留,土地变得白花花,盐碱化严重,500多立方米水只能换500斤粮。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使用后,可节水50%,实现增产15%。”民生村党支部书记耿军说。

  把水省下来、让水活起来,内蒙古高标准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黄河水资源。

  节流——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黄河流域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79%。

  开源——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创新实施黄河干流盟市内和盟市间水权转让,将闲置水资源指标有效盘活,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当前,内蒙古正处在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要时期,做好“水”文章,书写新篇章。

  山西:润三晋沃野 叹表里山河

  山西日报记者 张丽媛

黄河河津龙门段生态怡人,风光秀美。 (图片由山西日报提供)

  老牛湾的碧水温婉、壶口的骇浪翻滚、圣天湖的精灵翩跹、马蹄窝的水天一色……黄河在山西这片土地上变换出多样的风采。

  黄河流域涵盖山西11市86县,面积970万公顷,是全国“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中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锚定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目标,按照“全域规划、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随着太行山、吕梁山以及“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黄河流域山西段正在从生态脆弱区变为重要生态屏障。

  制定《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以来,每年将70%以上的林草项目倾斜安排在黄河流域。2021—2022年流域内86县完成营造林776万亩,沿黄19县2022年实现基本绿化。

  湿地保护是黄河保护的“点睛之笔”。山西建立湿地分级保护体系。同时,还在黄河流域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潜流湿地建设。截至今年4月,已建成尾水人工潜流湿地40座,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3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地表水Ⅲ类水质。2022年,黄河流域59个国考断面中,58个断面参与评价,优良水体比例达82.8%。

  陕西:擅区块管理 拓绿色版图

  陕西日报记者 申东昕

“天下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陕西日报记者 文超 摄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最大年输沙量达39亿吨。黄土高原曾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而今,经过几代陕西人的不懈努力,黄河流域陕西段的主色调已由“黄”变“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年均入黄泥沙量从2000年之前的8亿多吨降至2021年的2.7亿吨。2022年,陕西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成效显著,黄河流域水质达到历史最优。

  “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介绍,近年来,陕西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排污管控、农业面源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全省黄河流域水质改善。

  陕西将黄河流域整体划分为65个流域治理区块,实现精准把脉,分段治污,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同时,开展黄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调查工作,并推进水资源再生利用。黄河流域105座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

  2022年,陕西省黄河流域水质全面改善,水质状况位列黄河中游四省区第一位,优良水体断面好于黄河流域九省区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河南:循飞鸟行迹 绘中原“飘带”

  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阳

初夏时节,河南省济源境内的黄河风光旖旎,绿意盎然。 (图片由河南日报提供)

  初夏,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湿地公园,宽阔的水面、茂密的芦苇、悠闲的鸟儿,构成了一幅和谐画卷。

  从三门峡一路向东,摄影爱好者李永恒这些年为了追随鸟的踪迹几乎跑遍了整个黄河河南段。在李永恒的视野里,现在的黄河和以前大不同了:乔木灌木和花草穿插,落叶和常青树种搭配,一年四季景致不同。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黄河孟津段,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在此惬意生活;新乡、开封等地黄河滩区,前来越冬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数量稳定在350只;在“天鹅之城”三门峡,大天鹅数量从10年前的几百只增至如今的上万只。

  作为重大战略首倡地,千年治黄主战场,河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殷嘱托,坚持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统筹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黄河正成为中原大地的“绿色飘带”。

  截至2022年年底,在黄河中游,深入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在黄河下游,全力治理滩区面源污染和支流水污染,推动流域内35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目前从河南流出的黄河水都是Ⅱ类;在受水区,加快构建平原生态绿网……

  黄河两岸,人、水、鸟和谐共生,谱写生态赞歌。

  山东:护大河之洲 引百鸟来栖

  大众日报记者 李 明

黄蓝交汇,黄河入海口。 大众日报通讯员 胡友文 摄

  黄河九曲,奔腾万里,于山东入海。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在黄河生态系统中作用突出、地位关键。近年来,山东加大保护力度,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从鸟儿的“选址”中就能得到生动印证——如今,每年数百万只鸟儿在这里迁徙越冬,成为“年轻的湿地、珍禽的乐园”。

  作为黄河入海的地方,山东的使命就是要保黄河安澜,保黄河水量,保黄河水干净,保沿黄人民日子好、地方发展好,保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好,用系统观念进行流域治理,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建立务实高效的推进机制。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一把手直接抓,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构建系统完善的规划体系。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9个专项规划,制定了黄河保护治理、支持黄三角农高区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黄河干支流17个国控监测点位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的比例为88.2%。

  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提升。聚焦“根治水患、防治干旱”,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三年投入1300多亿元进行堤坝建设、河道治理、防洪减灾。坚持“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动沿黄达海大通道建设,构建面向日韩、连接“一带一路”的陆海统筹开放格局。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布局建设30个内陆港,黄河流域出口货物境内段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

  着眼大保护、协同大治理,山东积极加强与沿黄省区的联动,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牵头成立黄河科创联盟、黄河流域产教联盟等,推动黄河流域省际交流合作持续走深走实。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杨兆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