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每天早上9点,随着一声鸣笛,7524次绿皮小火车缓缓地驶入石嘴山大武口火车站。每天早晨7点35分,全程143公里、收费9.5元的绿皮列车便会准时从银川火车站驶出,穿梭在贺兰山之间,一路向北开往汝箕沟。
绿皮小火车——石炭井旅游号。
吊顶的小风扇,上下推拉式车窗,相对而坐的桌椅,淡绿色的背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火车以石炭井工矿发展为主题背景,分车厢展示各个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不仅让老矿工重温当年峥嵘岁月,更让年轻人零距离感受石嘴山走过的辉煌历程。
石嘴山曾被誉为“宁夏工业的摇篮”,是我国“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度电、第一炉钢铁等多个“第一”均诞生于此。1959年,为将矿区开采的煤炭和物资运送出去,国家以大武口站为中心点,修筑包兰铁路支线——平汝铁路。直到上世纪70年代,平汝支线上开始运行宁夏首列、也是当时唯一一列普通客运列车——7525/6次列车,成为工人和居民进出矿区唯一的交通工具。
7岁就随父辈从河北支援大西北的王茂申坐着这趟列车去到自己工作了36年的乌兰矿办理退休手续,55岁的他在这趟列车上不知坐了多少趟。“刚到这里环境很恶劣、很荒凉,火车路过时山灰大得我们连窗子都不敢开,衣服总是一层灰。”如今他和妻子开着窗户,穿着白衣对着车窗,在这趟承载回忆的列车上一起重游故地。
王茂申及其妻子乘绿皮小火车办理退休手续。
2020年5月1日起,开往石炭井汝箕沟的7524/5次列车正式冠名为“石炭井号”旅游列车,这趟跨越两个世纪的绿皮小火车,成为贺兰山下的历史积淀。
“我在汝箕沟工作了30多年,一直都坐这趟火车,火车没变,但窗外的景色却有大变化。”银川车务段车站值班员梁立新不仅是列车的值班员,更是这趟列车的忠实乘客。“以前车厢里外环境都不好,但现在车里干净多了,车外从黑灰色慢慢变成了绿色,环境好了,周末我也会带着孩子来逛逛。”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大,我坐着火车很明显能看到山绿水清了,再坐这绿皮小火车,心情都不一样了。”梁立新坐在窗边指着山上的翠色说道。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石嘴山市域内留存了一大批老矿区、老工厂等工业遗迹。如今,石嘴山市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矿山企业关停退出,宁夏工业纪念馆、石炭井工业文化影视旅游小镇作为重点布局,7524次列车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成为连通贺兰山内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和贺兰山下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的“绿色纽带”,为大武口区打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盘活了沿线红色遗存和工业遗迹。
绿皮小火车49年以来穿梭于贺兰山间,见证着贺兰山下的发展历程,承载起一代人的青春往事。自2020年至今,绿皮小火车接待游客7000多人次。“我们从改善乘车环境、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便捷交通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此吸引更多游客乘坐列车观光旅游,跟随着沿途的风景,回到那个峥嵘奋斗的岁月,感受父辈奋斗的青春。”银川车务段大武口站主管金鑫说。(通讯员 纳茹 何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