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党中央和宁夏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推进立法工作,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开展执法检查和调研,全年制定修改废止法规30件,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报告18个,开展6项专题调研……纵观宁夏人大常委会2021年各项工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其鲜明底色。
一年来,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旗帜鲜明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全面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人大各项工作能够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实现人民期盼、增进人民福祉。
“条例的调整范围中增加了对非遗项目‘保护’的内容,为什么还要在相关条款当中单独增加‘保存’的规定?”
“上位法中明确把‘保护’和‘保存’并列规定,这样的制度设计其实更加全面,也更符合实际。”
“从用法、守法的角度考虑,疑问也有道理,会后就这个问题再仔细研究,可以与自治区司法厅、文化和旅游厅再沟通一下,针对具体情况作更加严谨的表述。”
这一番“咬文嚼字”的热烈讨论,是2021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过程中发生的一幕。
在这部法规起草过程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同志到宁夏各市县调研,不仅向有关部门、专家征求意见,还向“杨氏彩塑”和“魏氏砖雕”的传承人“取经”,和基层群众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法规草案内容。
过去一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注重开门立法,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邀请人大代表、基层群众参与立法调研、评估等工作,立法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使立法充分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民意最大公约数。
“赢了官司却要不回钱”,这样的尴尬现状,让一些案件司法权威大打折扣,也影响了群众对司法公信力的判断。针对群众关注的这一热点,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沙闻麟所作的《关于民事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联组会议上“直言不讳”询问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如何破解执行难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执行难问题是人民法院工作中群众最不满意、社会关注度最高,也是人民法院大力破解的难题。”在回答询问时,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沙闻麟恳切地说。这一番不回避问题的回应,和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承诺,得到了群众点赞。
2021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监督工作的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依法监督、有效监督:聚焦生态环境关键领域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聚焦“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听取教师、家长们的意见建议,聚焦社会治理开展监督首次听取和审议自治区监察委员会有关专项工作报告……
在监督过程中,既有“明察”又有“暗访”;聚焦群众关切的问题,敢于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亮剑”,真正做到了直面问题、“动真碰硬”;每次执法检查期间都邀请基层人大代表参加,面对面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在监督“利剑”助力下,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最了解基层情况,他们提出的建议,饱含人民群众的期盼。除了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2021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还继续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双联”活动,全年共邀请代表160多人次参加调研、检查、督办等活动,邀请60多名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召开常委会主要领导与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会,指导市、县(区)建成标准化代表活动场所2005个,支持代表参加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组织的活动,服务代表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新的一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融入依法履职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