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何滩村的“流动美食餐厅”里,烤馍馍的人们开始忙活起来。“流动美食餐厅”由一顶帐篷和一圆一方两座“土棚棚”组成。“土棚棚”其实就是用土坯砖垒砌、专门用来烤制特色馍馍的土灶。
“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游客都是守在灶炉旁等着。一屉馍馍出炉后,很快便被一抢而光。”负责售卖的村民蒋淑贤介绍,半个多月来,每天从早上9点开始不间断制作一二百公斤面,“每天都能卖出好几百份枣饦饹子、‘书本子’馍馍、蜜馃子等美食”。
近几年,何滩村主打乡村旅游,并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不少游客来到村里,先是去巷子里打卡拍照网红彩绘墙,然后到村口溜冰场溜冰、亲子游乐场里抛沙包等。玩够了再到“流动美食餐厅”里品尝“每日推荐特色菜”。
“来人喽!端馍馍喽!”专门负责烤制特色烤馍的何其江朝着帐篷一声吼,负责转运烤馍的两位同伴迅速将烤制得黄亮亮的“书本子”馍馍、饦饹子端进帐篷。然后再将一盘整齐排列揉好的馍馍送到烤炉边等待烤制。
何其江今年69岁,祖祖辈辈生活在何滩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村里渐渐流传开用“土棚棚”烤制特色面点的做法。
何其江抄起耙子,叉起秸秆送进炉膛。再次点燃后,何其江分享起自己的烤馍经验:“火正旺的时候不能急着放馍馍,要等完全看不到明火,烟散得差不多了,再把馍馍坯送进炉膛。”
“砰”的一声,待烤馍入炉后,何其江重重关上“土棚棚”的前门,并用棉被封盖住。“土棚棚”尾端,有个通烟口。一块土坯砖压在烟口上,通过控制通烟口的大小及时调整出烟量。这个口就成为何其江掌控烤馍火候的总开关,馍馍的成色全凭他手中那块土坯砖。开开合合间,十来分钟,从烤炉缝隙传出阵阵麦香味。何其江打开前门,探身看去,一烤盘“书本子”馍馍,表皮金黄。“好咧!馍馍熟咧!”
年味在哪里?什么是年味?
何其江说:“为啥非要用‘土棚棚’烤馍馍,就追求吃个土味、柴火味嘛!”何其江用他手中的土坯砖和刚出炉的“书本子”馍馍回答——人间烟火味。(记者 何耐江 文/图)
何其江用“土棚棚”烤制特色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