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2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的新时代
移民村里种新菇
2022-09-19 09:58:12   
2022-09-19 09:58:12    来源:宁夏日报

  “今年首次试种榆黄菇,不但没有赔还赚了不少,现在每出一个菇都是纯收入。”9月2日,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村民马智清高兴地说。一旁,马智清的母亲手上不停地在撕菇,因为无需耗费体力,村上很多老人也参与其中。

  欣荣村食用菌产业园,马智清和村里的种植户们一样,清晨不到6时就来棚里摘菇了,因为经过一夜生长,成熟的菇不及时采摘就“柴”了。

  “这还不是最忙的时候,7月份产量最高时,每家2栋棚一天能出菇700斤。一天摘两批,从早晨6时忙到晚10时。”马智清说。

  欣荣村是一个生态移民村。今年,欣荣村51户村民共109栋温棚与贺兰金富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签约,其中30栋日光温棚种植榆黄菇。起放棉被、喷水等关键管理技术由合作社统一操作,村民主要负责采收和撕开,然后统一送至烘干车间,以每斤最低2.5元的价格收购。

  烘干车间外,浙江客商钟绍庆正在往纸箱中铺防潮膜。“来欣荣村考察3天了,这里的榆黄菇色、形都合适,等这批鲜菇烘好后就装车发走。”钟绍庆为其所在食品加工公司采购原材料而来。

  “种菇前,我给乡亲们承诺,一栋棚一年能赚2万元,现在看来一茬就能赚2万元。”完成了诺言,贺兰金富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河倍感轻松。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贺兰人,张金河因闽宁协作的机缘,师从福建省古田县为民食用菌研究所陈为平教授,冬天试种喜凉的羊肚菌,夏天试种喜热的榆黄菇。

  但是,任何技术“落地”都得有个过程,比如欣荣村的水质偏盐碱,拌料时要多加生石灰少加麸皮等。“有了这些配比经验,明年的产量一定更高。”张金河憧憬道。(记者 白 茹 文/图)

<p>  早晨8时,马智清(左)已完成2栋大棚第一批榆黄菇采摘。</p>

早晨8时,马智清(左)已完成2栋大棚第一批榆黄菇采摘。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王小梅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