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2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图片头条
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2022-11-17 08:09:46   
2022-11-17 08:09:46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近年来,我区各地农村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通过引进农业企业、返乡创业人才、组织成立合作社、发挥“两个带头人”作用等,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帮带困难群众实现持续增收的同时,充分享受村集体发展红利,带动村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大武口:让村民的幸福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家里最近情况怎么样?有困难就给我们反映。”11月3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志鸿带领工作队来到村民刘明强家中,进行一月一次的走访入户,实时掌握监测户的动态信息。

  2019年,对于刘明强来说是遭遇人生变故的一年。“正好是过年,家里吃完团圆饭的第二天,我突然全身水肿,去医院一查,居然是肾病。”刘明强说,当时他才34岁,为了治病,和妻子郭玲跑遍了市里的医院,情绪跌落到了谷底。

  隆惠村村委会了解到刘明强的情况,10天就得复查一次,每月报销完需要支付2000余元。考虑到刘明强虽然不能干重活,但是病情趋于稳定,2021年村委会给他提供了公益性岗位,担任中组网格员,每月能收入1560元。村委会为妇女开办了家政服务培训课,郭玲参加培训后拿到了家政服务证,边打零工边照顾一双儿女。此外,相关部门、单位及隆惠村给予了多次帮扶,解决了两个孩子的低保问题。“今年8月我们还收到了村集体合作社的分红1000元,村里的帮助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丈夫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郭玲说。

  2021年以来,隆惠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争取政府投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和管理,回购温棚产权,农户入股参与。因地制宜发展菌菇特色产业,订单种植,全程技术帮扶,使沉寂几年的温棚焕发了生机。村集体收入从12.1万元增加到100余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年人均增收约3万元,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越来越宽广。

  家住星海镇祥河村的牟随良今年57岁,因意外事故造成闭合性颅脑损伤,他的妻子也患有慢性疾病。村委会为他提供了保洁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好多了。

  一直以来,祥河村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在做好香菇种植基地和叶菜枸杞种植基地的前提下,谋划实施了祥河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7栋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棚,建成后与原有的153栋大棚集中规模化打造反季节特色果蔬产业园区,带动祥河村特色大棚种植业发展。实施大武口区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每年收取5%资金使用费,用于农户分红、购买公益性岗位等,不仅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解决救助监测户、低保户、困难户、残疾户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难题。今年9月,祥河村为21户监测户分红2.1万元。

  “围着群众转、帮着群众想、带着群众干,村民幸福感提升,老百姓口袋里有钱,这才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祥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小龙说。(见习记者 徐 琳 文/图)

星海镇祥河村村委会干部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情况。

星海镇祥河村村委会干部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情况。

盐池: 多向发力增加村集体收入

  “自从去年我们村滴灌带厂建起来后,不仅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还可以给我们分红,大家都有信心了。”11月6日,盐池县冯记沟乡丁记掌村村民石玉良说。

  来到丁记掌村滴灌带加工厂,只见新建的厂房干净整齐、功能明晰、设施齐全。从融料加工到产品包装的每一步都井然有序、科学规范、环环相扣。从一条生产线到两条生产线,从37.24万元到63万元,这是该村村集体收入2年内的变化。

  “这个项目由中航油、闽宁协作、村集体共同投入380万元,于去年4月建成投产,预计年生产4万卷滴灌带,可以满足10万亩高效节水滴灌耕地使用需求,同时为100余名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动力源’。”丁记掌村村委会主任刘军说。

  近年来,盐池县坚持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积极探索领办合作社、村企联营、合股经营等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模式,先后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90个,项目覆盖率达到88.2%,跑出脱贫富民“加速度”,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

  该县对村集体经济项目优先立项、简化审批、依法减征税费,推进项目、资金、技术直通各村。以互助社发放和回收的形式提取利息,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00万元。设立3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工作成效显著、集体经济增收突出的村,按当年新增经营性纯收入的15%激励村干部干事在前,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助力村富民强双提升。

  “我们村的芝麻香瓜上市后特别好卖,我在大棚里打工一个月可以挣4000多元。”青山乡方山村村民吴彦杰说。如今像吴彦杰一样,每年在日光温棚打工人员达到400多人次,一天劳务收入130元至170元。

  “我们争取200万元帮扶资金,大力发展温棚香瓜产业,采取‘合作社+村干部+村民入股’的运营方式,目前温棚数量由之前的69座增至179座,村民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村集体收入达到45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婧说,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

  “先后组织78个村级党组织以强带弱、136名干部结对共进,推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为发展集体经济培育一批‘有生力量’。”盐池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全县102个行政村领办合作社135个、协办合作社201个,98名村干部入股村级集体经济610万元,带动401名党员群众入股623万元,2021年全县10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0万元。(记者 蒲利宏 文/图)

丁记掌村滴灌带加工厂既解决村民就业,又为村集体创收。

丁记掌村滴灌带加工厂既解决村民就业,又为村集体创收。

隆德: 为农民架起产业致富桥

  11月3日清晨,哞哞的牛叫声此起彼伏,唤醒了静谧的隆德县张程乡赵北孝村。

  “起迟了,今天是续贷的日子,可是牛棚里牛娃子饿着肚子咕咕叫,要吃早饭呢!”脱贫户马富贵对老伴说,这可咋整,是先喂牛,还是先去续贷。“你去先办理续贷,如果你去迟了贷不上款,咱们今年扩大养牛产业规模的梦想就没法实现了。”老伴说,我去喂牛,这样两不耽误。随后,马富贵骑车前往村部办理养殖贷款。

  马富贵是赵北孝村一组脱贫户,家庭收入大部分来源于种草养牛。去年,马富贵养了6头牛,想贷款扩大肉牛养殖规模,跑到村上寻求党支部帮忙。“村上不仅帮马富贵联系镇上银行贷了5万元,还帮他联系了收购价格高的牛贩子卖牛。”赵北孝村党支部书记马具明说。

  “感谢党的好政策。自从贷了5万元,养牛从6头变12头,下的牛犊享受了7000元国家补贴。”马富贵说,在村支部帮助下,4头牛卖了7万余元,家庭人均收入从去年的9000元,变成了今年的预计8万元。

  近年来,赵北孝村党支部不仅对养牛产业进行统一规划,而且聘请了隆德县农业农村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村民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力度。同时,村上对接隆德县相关部门在村委会设立村镇银行服务点,为村民上门服务,对脱贫户提供贴息5万元贷款购牛,方便一般户贷款。

  赵北孝村架起户户产业梦之桥,让2444人受益。“村民重点以种草、养牛为产业,今年全村种植1.2万亩玉米、养牛1.05万头,总体实现‘两个上万’目标。村里350户村民像马富贵一样,户均15头牛、年均收入2万元。除去经营收入外,户均年产业帮扶补贴接近1万元。”马具明说,今后村上将持续加大服务力度,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惠民政策。

  赵北孝村户户有产业,是隆德县躬身践行唯有产业富民久的一个缩影。

  今年,隆德县大力推进农村土地高效集约利用“三统三分”改革,“一户一策”确保产业到户,特色产业覆盖75%的农户。同时,组建肉牛和绿色食品产业联合体,推进肉牛养殖“出户入园”、设施果蔬跨流域发展。截至目前,隆德县肉牛饲养量达11万头,同比增长10%,带动1.5万户农户发展高品质肉牛养殖,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元以上。新建和改造蔬菜种植园区10个,带动全县种植冷凉蔬菜5.5万亩,总产值5.6亿元,提供核心种植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0元以上。(见习记者 姬 禹 文/图)

赵北孝村肉牛养殖场。

赵北孝村肉牛养殖场。

贺兰: 产业“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成熟的香菇像撑开的伞,像这样的就可以采摘了。”11月4日,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村民杨花正在棚内采摘香菇。5年前,杨花通过村里一对一技术产业帮扶,完成了从家庭妇女到“种菇达人”的身份转变。最近她更是喜上眉梢,“工资加入股分红,今年我的工资翻了倍,年收入达到7万元。”

  为杨花进行一对一产业帮扶的是村里2014年引进的贺兰县金富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张金河有着多年蔬菜种植经验,通过市场考察后,他引进菌菇工厂化生产线,建成菌菇种植示范基地。手把手带动移民群众种植食用菌,目前,全村种植香菇52栋大棚,种植玉皇菇47栋大棚。

  走进欣荣村菌菇种植大棚,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棚内菌棒整齐排列,菌菇朵朵“绽放”,已迎来收获季。

  “市场前景好,最重要的是带动的劳动力更多。”经过近8年的“开疆拓土”,欣荣村的菌菇成为银川本土市场上的“香饽饽”。“我们现在销路根本不用愁,本地市场供不应求。”张金河笑着说,眼看着村民掌握了香菇种植手艺,日子越过越好,他心里感到很骄傲。

  通过几年发展,上百栋菌菇种植大棚在欣荣村拔地而起,150户脱贫户在此就业务工,移民村发展有了朝气,村民生活也有了底气。

  在金贵镇江南村则是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大棚里播种不久的芹菜苗如同成片的绿翡翠,鲜亮亮地泛着油光。

  今年10月,江南村新建起15栋设施温棚,并在10月27日种下了第一茬芹菜,村里的30余名脱贫户参与种植。

  “今年我想先跟着村上好好干,学好技术,以后有机会包个温棚自己干。”村民王凤霞忙完公岗的工作,便匆匆赶往温棚产业园。有了额外收入,同时还能学技术,对于王凤霞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为了让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江南村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产业园规模,争取项目在村里新建了31栋温棚,通过“党支部+公司+园区+移民”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移民、群众就业。“我们新建的温棚以移民及脱贫户种植为主,让大家既有固定收入,还有劳务收入,日子能再上一个台阶。”江南村党支部书记杨占川说。

  兴产业促发展。从促脱贫到抓振兴,如今,贺兰县的小乡村正变成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记者 张晓慧 见习记者 张 璞 文/图)

洪广镇欣荣村村民变身“产业工人”,通过种植菌菇走上致富路。

洪广镇欣荣村村民变身“产业工人”,通过种植菌菇走上致富路。

海原: 浓浓关爱守牢不返贫底线

  “师傅,我的农用车坏了,你今天有空修吗?”杨万有联系修理师傅。一大早车就坏了,地里的饲草拉不回来,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心情。杨万有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现在心里有希望,生活特别有奔头。”

  杨万有是海原县九彩乡元套村人,四口之家的他靠种田、养牛和外出务工生活,日子过得波澜不惊。但2019年这相对稳定的生活被打破,当年底,时常感到浑身乏力的杨万有被查出患上尿毒症,此后便开启了四处奔波的求医之路。不仅背上高额医疗费负担,而且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经济收入,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就在这个家庭迷茫之际,村上、乡上和县上相关部门伸出了援手。

  “杨万有前期医疗费花了79128元,我们基本医疗统筹为他报销了69660元,乡上又为他解决1.8万元医药费。”元套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学明介绍,经过综合评估,2021年4月,杨万有被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户。村上将他及其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纳入低保,每月可领1260元。为他妻子马彦梅提供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年工资9600元,使这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有了最低保障。

  杨万有病倒后,马彦梅独自承担起干农活、上班挣钱、照顾孩子和照料杨万有的家庭重任。为增加收入,坚强的她不愿放弃多年种植养殖习惯,于是县农业农村局将其纳入高端肉牛养殖示范户项目,给予补贴扶持和技术指导,助其建起牛舍、饲料棚、青贮池和购置饲草加工机械,养牛数量从1头增加到8头、养羊16只。

  为了帮杨万有家搞好养殖,村上给他援助了1600元饲草料,并请专业人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还帮他对接了牛存栏500头的本村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站,从技术和销路上保证他家把牛养好增加收入。“同时还给予他基础母牛补贴、见犊补母补贴、粮食种植补贴、生态建设补偿、医保补贴等多项关怀政策。种植时为他发放地膜,庄稼收割时村上组织机械免费帮他收割。”元套村党支部书记杨志旭说。

  张学明介绍,经测算,杨万有家从去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年度家庭纯收入42787元,年人均纯收入过万,达到10696.97元。纳入监测户前,他家的年人均纯收入为7115.25元。“通过多向发力,杨万有家不仅守住了不返贫的底线,而且在不断增收。”

  “要不是这么多暖心的政策帮扶,我们家的日子真的很难过下去。”杨万有说,除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冬季还为他发放平价煤,节假日也时常来慰问,统战部还为他带来了普洱茶。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杨万有夫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今年以来,海原县对易返贫致贫风险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因病、因灾、因疫、因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农户及时纳入预警范围,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市、县、乡三级选派6983名干部结对帮扶,对该县25839户脱贫户和2535人监测对象进行帮扶全覆盖。综合应用医疗、教育、产业、就业等各类帮扶政策,“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准帮扶,助力帮扶对象稳定增收,一步一个脚印迈向致富路。(记者 王文革 文/图)

杨万有在查看自己家的肉牛。

杨万有在查看自己家的肉牛。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姚振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