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2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文字头条
引领绿色低碳新时尚
2023-01-28 08:03:17   
2023-01-28 08:03:17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2022年,我区部署14个方面41条任务措施,对“双碳”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安排,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出台“双碳”实施意见的省份。同时编制出台《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并报请国家审核衔接通过。我区各地锚定“双碳”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碳减排工作,严格高碳排放项目环境准入,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降低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进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助力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着力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腾格里沙漠中卫新能源基地正在建设中。

  中卫:快马加鞭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冬季的腾格里沙漠原本寂静无声,但靠近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的沙漠边缘,却逐渐热闹起来。

  连日来,占地面积约9万亩的腾格里沙漠中卫新能源基地3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

  无数根基桩整齐划一布满项目区,数千工人顶着寒风在基桩上安装光伏组件,已安装好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项目一期要打桩32万根,安装光伏组件75936组。”项目建设单位宁夏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吉军介绍,该项目自2022年9月开工以来,至11月底完成2.8万余亩场地平整。目前已打桩16万多根,安装光伏组件362组。

  腾格里沙漠300万千瓦中卫新能源基地是我国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及国家“三交九直”重点项目。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总投资约152.5亿元,其中一期建设100万千瓦,投资约52亿元。项目建成后首年发电量约21.35亿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数约为1780小时,可节约66.8万吨标准煤。

  2022年以来,中卫市不断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大力引进一批质量高、效益优、带动强的“三新”产业落地中卫,推动清洁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市续建项目7个,规模为90万千瓦,目前已全部并网。争取了竞争性配置光伏发电项目5个,共计70万千瓦。”中卫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快马加鞭”,跑出落地见效的“加速度”。

  去年12月13日,宁夏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穆和第一储能电站(200兆瓦/400兆瓦时),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工业园区正式并网运行。该电站总投资7.3亿元,投运后预计年平均消纳新能源电力13.3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万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量。“储能电站是利用‘削峰填谷’的调节原理实现电能24小时供应不断,相当于为电网装上了大型‘充电宝’。”项目投资方宁夏佳洋能源有限公司运维部副主任龚磊说,目前,并网运行后全站58个储能单元已带负荷运行。通过储能系统大幅降低煤耗,该电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0万吨。

  在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中卫市大力培育和壮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积极探索清洁能源产业与应用融合发展,推动清洁能源向“两端”延伸。即推动风能产业提质增效,延长太阳能产业链条,开展储能应用示范,加大智能运维建设。积极推动中车风电整机装备制造项目年生产能力达到350台以上,2022年执行订单355台,营业收入13.7亿元。明阳智慧产业园项目预计建成后实现年产值达45亿元。协鑫光伏5GW颗粒硅N型单晶示范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预计今年4月建成投运。伟力得全钒液流电池智能生产线数字化工厂投资5亿元,已建设完成数字化厂房。建成投运华润宁夏运维检修基地,整体监控容量达百万千瓦级。

  截至目前,中卫市共建成清洁能源发电项目114个,装机容量达到882万千瓦。其中风电387万千瓦、光伏49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量位居全区第二。(记者 王文革 文/图)

  贺兰县于去年实施“市县一体化”集中供热项目。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银川:以绿色为底探索能源转型发展新路

  “贺兰县以前采用传统燃煤锅炉分散式供热方式,存在热效率低、能耗不达标、影响环境质量等问题。”近日,贺兰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作人员许亚伟说,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贺兰县于去年实施“市县一体化”集中供热项目。

  许亚伟介绍,项目投运后县域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0%,实现接入贺兰县区域供热总面积为1157.59万平方米,替代贺兰县22台供热燃煤锅炉,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量40.24万吨。

  近年来,银川市在推进能源转型、产业绿色发展、低碳新技术应用、双碳制度创新等方面大胆实践,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新型储能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等“两都五基地”,隆基、中环、蓝思等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落户银川,宝丰储能电池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加速推进,不断拓展以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为主的能源转型发展新路。

  近日,走进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细长的智能化单晶炉整齐排列。

  “我们着力于打造绿色供应链,隆基宁夏生产基地50%以上用电将使用可再生能源,最晚于2028年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硅矿石到太阳能晶体硅电池,银川隆基开启了转型升级的低碳之旅。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煤炭消费大国。”宁夏清洁发展机制环保服务中心低碳技术研究人员王玉琳表示,“双碳”背景下,对光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银川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工作安排,银川市对银川百泓新材料、宁夏金海皮业、宁夏瑞银有色金属等5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组织专家对蒙牛特仑苏(银川)乳业、赛马科进混凝土两家企业开展了自愿清洁审核,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对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宁夏赛马水泥等15家重点企业能效水平进行了摸底调研,推动自治区重点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

  同时,为大力倡导全民节约能源资源,银川市组织各县(市)区和工业园区全面梳理排查“两高”项目,确保不缺不漏全入库。围绕“绿色低碳,节能先行”宣传主题,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见习记者 何娟亮)

  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内工人在操作单晶高效光伏组件智能制造系统。

  吴忠:新能源产业释放绿色动能

  走进位于同心县的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工人们正有条不紊进行光伏组件生产制作,总投资3.9亿元、年产2GW单晶高效光伏组件智能制造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光伏项目的开发让我们看到大西北发展绿色能源的潜力,更展现了政企合力的巨大动力。”该公司负责人张小慧说,等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左右。

  近年来,吴忠市聚焦“双碳”目标,围绕能源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引进和实施了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储能蓄能等重大项目,不断加快延伸强化产业链条,持续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为吴忠市乃至整个宁夏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总投资293亿元的正泰集团盐池县6GW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从去年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00天时间。“建成后每年生产绿电75亿千瓦时,可实现工业产值144亿元以上,税收25亿元以上,带动5000人就业。”正泰集团负责人说,通过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大大提升宁夏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红寺堡区宁湘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工地上,机械隆隆轰鸣,建设现场一片火热。“‘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落地吴忠市的光伏、储能等项目投资达到92.3亿元。”湘投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综合部负责人刘昊飞表示,将发挥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储能、风电光伏运维的优势,积极探索能源综合利用,助力吴忠新能源产业发展。

  从2021年7月开始,宁夏电力公司投资集团整合国内氨氢研究领域前沿力量,致力于“氨-氢能源”产业的研发、建设。“该新能源产业以太阳山开发区为中心点,辐射全国,包括热电联产项目、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装备制造项目、合成绿氨工厂、电池储能、智能微电网等项目,计划5年内完成投资。”宁夏电投太阳山能源公司总经理朱学辉说,通过全方位布局,全产业链引进项目投资,打通“中国氨氢谷”绿色能源上下游产业链。

  作为自治区十大工程项目之一的青铜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投资78.5亿元,设计年发电量11.48亿度。目前该项目前期辅助工程的对外道路正在加紧建设。“电站建成后主要承担宁夏电网调峰、调频、调相、填谷和应对紧急事故等任务,改善牛首山生态环境、推动青铜峡市全域旅游发展,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1.2亿元。”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服务中心主任袁志云说。

  截至目前,吴忠市清洁能源建成并网规模占全区清洁能源电力装机规模容量的半壁江山。“十四五”期间,吴忠市计划在风电、光伏、氢能、清洁取暖等领域实施项目102个,总投资853亿元,为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积蓄新动能、注入新能量。(记者 蒲利宏 文/图)

  石嘴山高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石嘴山:绿色低碳为高质量发展强动力

  近日,走进宁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的无尘厂房内,可以生产纯度达99.9999999%的无水氢氟酸。追求“至纯”品质的背后,是该公司近年来强技术、谋转型,进行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的缩影。

  2022年,宁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邀请我国著名高难废水处理和环境污染物治理专家、欧洲自然科学院周春松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到厂考察,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探索氟石膏废渣综合利用方法,帮助企业解决工业固废循环利用领域问题,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展氟化盐尾气回收技术研发应用,多管齐下,逐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环保问题,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去年,海力电子、盈氟金和2家企业成功获批自治区级绿色工厂。截至目前,石嘴山高新区已累计创建各类绿色工厂10家,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4家,互联网+制造业、机器人推广应用项目11家。

  “近年来,石嘴山高新区秉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绿色改造’,坚持‘规划引领、配套支撑、项目选优、价值提升’的转型升级思路,在节能降碳、提质增效工作上成效显著。明确从加强绿色技术供给、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提升绿色生态环境、健全绿色发展Ⅳ机制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助力高新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走稳走实。”石嘴山高新区经发局副局长马军说。

  在项目招商方面,石嘴山高新区严把项目入口关,坚决杜绝“双高”项目落地,通过产业政策、能耗强度、亩均经济密度等多项评价指标对招商项目“问诊把脉”,运用节能改造、汰劣上优、能耗等量减量置换、加强节能管理等多种方式腾出能耗指标,拓展用能空间,保障全市重大转型项目新增用能需求。还从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后期跟踪服务、要素优化配置等方面,全程负责,真心服务。2022年,巴斯夫杉杉锂电池材料项目、青岛武晓绿电风机塔筒制造项目、宁夏旭樱新能源光伏材料等项目加速建设。

  近年来,石嘴山市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围绕多元合金、电石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深入开展工艺更新、流程再造、降低成本等方面改造,每年滚动实施100个工业技改项目,着力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建成杉杉能源、恒力生物、金晶科技、恒达纺织等一批好项目,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记者 何耐江)

  六盘山热电厂空冷岛全面开启。

  固原:书写除污减排绿色答卷

  1月5日,在六盘山热电厂内工人们正在有序工作,为保证固原市市区的稳定供暖,热电厂所有设备一刻不停地运转。

  年发电30亿千瓦时、供热总面积可达1486万平方米的六盘山热电厂除了承担固原市的发电、供热、污水处理外,还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在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方面走在固原市前列。

  自治区“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首个工业扶贫项目便是六盘山热电厂2×330MW热电联产工程,在项目建设期间同步配套建设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装置、SCR脱硝及双室四电场高频静电除尘设施,让工厂在建设之初就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

  2013年至2016年期间,六盘山热电厂累计投资2.51亿元,对烟气治理设施开展了四次升级改造,实现了烟气超低排放,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均达到排放要求。从2018年到2021年底,六盘山热电厂累计减排二氧化硫157377.01吨、氮氧化物16031.27吨、烟尘 1516.78吨。同时,为消除燃煤公路运输造成周边环境污染,调整燃煤运输结构,六盘山热电厂于 2017年投资8539.83万元建成厂外燃煤输送系统工程,采用先进的全密闭管状带运输方式。2018年投资2898.22万元开展全封闭煤场改造项目,采用气膜+钢模结构方式,实现了燃煤全密闭式储存,有效减少了无组织排放。“截至2021年,我们六盘山热电厂各项环保费用投入9214.04万元,其中废气治理费用投入9170.1万元。”六盘山热电厂总工程师蒋朝勇说。

  近年来,固原市锚定“红色固原、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完成金昱元、六盘山热电厂等8家重点用能企业改造,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2%、重点工业品电石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0kg/t、PVC和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下降5kg/t和3.6kg/t以上。2021年固原市共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节能型低氮燃烧器改造、兰炭烘干煤改气等30余项节能技改项目,累计节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通过实施节能技改和绿色项目,全市工业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成效,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同时,固原市坚决推进治污降碳,扩大“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成果,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落地实施,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2%以上,8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见习记者 李昊斌 文/图)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