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白塔水、塘坊梁、小泉、巴庄子等6个行政村领到了集体山林权证,这些村子的群众也拿到了“收益权证”。据了解,红寺堡区目前共有林地面积66.39万亩,可确权的林地27.44万亩,目前已完成确权登记26.09万亩,占可确权面积的95.08%,累计颁发林权不动产登记证61本。
罗山脚下的生态保护修复。
红寺堡镇红关村村民王彦福利用承包管理255亩森林的林权证,抵押给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红寺堡区支行,于2023年6月拿到了200万元的林权证抵押贷款。这是红寺堡区以林权为抵押物的第一笔信贷。明晰了林权属性,破解了群众过去想发展却没有资金积累、想贷款却拿不出银行抵押物的难题。“没有想到森林林权证还能用来抵押担保,不用砍树卖树,仅靠林权证就能贷款,帮助我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缺口问题”。王彦福说:
红寺堡区引进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3家,推行“以林养林”“以地换林”模式,发展以林禽、林蜂、林草、林菜等为主的林下经济,经营面积6700多亩,林下美杞鸡、大鹅、蜜蜂养殖量分别达10万只、1万只和73箱,形成美杞鸡、蜂蜜、黄花菜等3大系列5个林下产品。采取“生态防护林+经果林”方式,栽植红梅杏、枣树等经果林2580亩。实施“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利用国有林草地承包开发建设科技示范基地3800亩,开展休闲采摘、森林文娱等非木质资源经营利用新兴产业,使废弃矿坑和荒漠草原“披绿生金”。
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6700多亩。
此外,红寺堡区建立山林权政府回购机制,设立100万元山林资源政府回购基金。探索森林保险,区域内55.2万亩生态公益林全部购买了综合保险。完善林草休养生息机制,规划利用3万亩草地发展“牧光互补”新能源800MW,实现草地立体化增值利用,促进草地植被修复,实现林更茂、业更旺、民更富。
“我们将加大山林权融资规模,积极引导企业有序流转交易,活跃山林权交易市场,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巩固拓展山林权改革成果,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寺堡区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服务中心主任田育蓉说。(宁夏日报记者 杨志挺/文 图片由红寺堡政策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