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3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要闻
“一朵云”上的新课堂——
翻台账 看变化 | 让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
2023-07-31 07:27:58   
2023-07-31 07:27:58    来源:宁夏日报

  记者 高 菲 实习生 王紫璇

  “互联网+”时代,宁夏教育什么样?

  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曹洼小学依托原州区第十八小学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名校网络课堂”,开设音乐、美术、科学、英语等多个“在线互动课堂”;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同步构建以曹洼小学为主课堂,石碑小学、清水湾小学为辅课堂的“在线一托N”的“专递课堂”模式,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互联网+教育”的新样态。

  强校伸出援助之手,用互联网拉近了与薄弱学校之间的距离,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魅力。

  宁夏借助互联网,给成长做“加法”:开设计算机编程、3D创意动画、智慧书法等“5+2”课后服务,开展“线上重走长征路”“同游数字博物馆”“同上一堂思政课”等网络铸魂育人活动,引导学生在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对话未来。给负担做“减法”:试点应用智慧作业系统,动态采集学生作业数据,根据学生学情设计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探究性作业、综合性作业等,促进作业减量提质,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变革,“虚实混融、人机互动”,助力教学减负增效,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魅力。

  今年7月,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公布,宁夏申报的《宁夏“互联网+”支撑省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既是对示范区建设5年“答卷”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宁夏以数字化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鞭策和极大鼓舞。

  2018年7月,教育部批复宁夏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5年来,宁夏围绕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整域开展教育数字化实践探索,推动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跃居全国第5,教育现代化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5年来,“‘互联网+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兆带宽网络“校校通”,优质数字资源“班班用”,智慧教育平台“人人上”,“三个课堂”让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数字孪生学校让“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教育打开面向未来的窗户,人机协同双师教学、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模式逐步普及,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今年4月,宁夏高标准通过示范区建设的国家验收,教育部专家组表示:宁夏圆满完成“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既定任务,试点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师生受益显著,凝练了大批实践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宁夏经验”。

  记者手记

  奋力奔跑在教育数字化新赛道上

  一根网线,连接你我;一块屏幕,共享世界。

  宁夏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让信息技术不断融入教育教学,开启“与云共生长”的宁夏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构建宁夏智慧教育平台公共服务体系,以覆盖全体、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数字资源支持教师“智慧教”、学生“智慧学”;依托宁教云移动应用贯通全区所有教育用户,上线场景式精品微课,开展梯次式线上培训,持续提高师生数字素养和数字化应用能力;以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在学校200M以上互联网带宽接入、数字教学设备到班、在线互动教室到校、数字校园建设等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底座……

  “互联网+”赋能,让优质均衡教育照进现实。

  固原市第七中学充分发挥微课教室作用,建设校本资源库,将所有课程的重难点讲解以备课组为单位录制成微视频,上传到学校资源库,供老师和学生使用。开展以“互联网+安防”“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互联网+阅读”“互联网+管理”全方位信息化应用,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吴忠市利通区金积中心学校借助“互联网+”,学生们戴智能手环、穿智能背心,准确上传心率指数图表和运动负荷等实时数据,通过健康监测,为体育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打通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数字动脉,宁夏正奋力奔跑在教育数字化新赛道上。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