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4 -> 科普宁夏 -> 宁夏科技馆
竹蜻蜓
   
    来源:宁夏新闻网

  竹蜻蜓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玩时双手搓动竹柄后松手,即可飞向空中旋转下落。其设计蕴含精妙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并对现代航空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结构与飞行原理

  ‌结构特点‌

  ‌竹柄‌:长约20厘米,直径4至5毫米的细竹竿。

  ‌翅膀‌:长18至20厘米的竹片,中央打孔安装竹柄,两侧对称削出斜面。

  ‌升力产生机制‌

  翅膀与水平面形成倾斜角,旋转时将空气向下推压,空气反作用力形成向上升力。

  当升力大于自重时,竹蜻蜓飞起;升力减弱后下落。

  ‌关键要素‌:重量、叶片倾角与面积需平衡,以兼顾省力与飞行高度。

  二、制作竹蜻蜓的参数

  1.基础参数

  ‌竹片规格‌

  翅膀:长18-20cm×宽2cm×厚0.3cm(年份适中、纹理顺直的无裂痕毛竹)

  竹柄:长15-20cm×直径4-5mm(需打磨至表面光滑无毛刺)

  ‌关键角度‌

  翼面倾角:两侧对称斜面,最佳升力夹角为105°-110°

  安装要求:竹柄与翅膀平面垂直(90°±2°公差)

  2.制作工艺

  ‌钻孔定位‌

  孔位:距翅膀两端5cm处的中心轴线

  孔径:比竹柄直径大0.1-0.2mm(例:柄径5mm则孔5.1-5.2mm)

  ‌组装校准‌

  用铁丝制作U型支架,末端弯折成直角挂钩固定

  重心位置:距竹柄前端7cm处为平衡点(可配重调节)

  3.性能优化方案

  延长滞空时间:翼面1/3处贴0.1mm锡箔条产生湍流,可滞空+40%

  增强抗风性:前缘打磨成圆弧形,后缘削薄至0.3mm,抗风性+60%

  提高升力效率:热风枪加热翼面中部后下压塑形,升力峰值提升约25%

  4.飞行测试标准

  ‌静态测试‌

  自由落体测试:从1米高度释放,落地时翅膀朝下为合格

  ‌动态参数‌

  最佳转速:15-20转/秒(搓动时小臂带动手腕发力)

  释放角度:水平微向上3°

  飞行高度:无风环境下可达6-8米(标准20cm规格)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

  ‌起源与传播‌

  最早记载于晋代葛洪《抱朴子》,书中描述的“飞车”即竹蜻蜓雏形。

  18世纪传入欧洲,西方称其为“中国螺旋”(Chinese Top)或“中国陀螺”。

  ‌对现代航空的启发‌

  英国“航空之父”乔治·凯利(1796年)仿制竹蜻蜓,推导出螺旋桨工作原理。

  德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参照竹蜻蜓原理发明直升机螺旋桨。

  ‌现代直升机旋翼的升力机制与竹蜻蜓本质相同。

  四、科学意义与现代衍生

  ‌空气动力学价值‌

  升力源于叶片旋转时形成的压力差(非单纯伯努利原理),需考虑迎角与翼型设计。

  NASA曾指出传统伯努利原理解释的局限性,强调实际与迎角吸力峰效应相关。

    (视频制作:宁夏科技馆)



【编辑】:龚建崇
【责任编辑】:龚建崇